第17章 周游列国
九天神皇小说推荐阅读:
遮天
天官赐福
AWM[绝地求生]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万古神帝
道君
雪鹰领主
重生:官运亨通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方雨晴
官神
很长一段时间里,林龙跟着孔子东奔西走,根本没有时间与林虎联系沟通。
林龙和许多师兄弟跟着孔子周游列国,传播仁义学说,又被困在陈地和蔡地之间。
陈国和蔡国大夫怕孔子被楚王召用,从而对他们不利,就派役徒围困孔子七天七夜。
孔子一行车辆尽毁,粮食断绝,衣衫褴褛,多人受伤,真是狼狈不堪。大家挤在一座破庙里头。庙宇中央,一堆篝火在熊熊燃烧着,散发出热量。大家围在火堆四周,默不作声。
子路用野菜煮了一锅汤,虽然汤里一粒米也没有,更见不着肉屑,但是野菜汤的香味使大家的味蕾激活起来,大家轮流着舀了几口噎下肚子,感觉比什么山珍海味还鲜美。
此时,从隔壁厢房传出舒缓、悠扬的琴声。
子路是直性子,他生气地去见孔子,说:“君子难道也有困窘之时吗?”
孔子镇定地说:“君子能安于困窘,而小人一旦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子路摇摇头,出了房间。
不一会,子贡也面带愠色地出现在孔子面前,欲言又止。
孔子对子贡说:“赐啊,你觉得我是博学强记的人吗?”
“是啊,难道不是吗?”子贡反问道。
“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掌握了事物的基本道理,然后把它们融会贯通起来而已。”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里都憋着一股怨气,就想找几个人来沟通、开导。
首先叫进来的是子路。孔子说:“由啊,《诗》中说,‘不是野牛,也不是老虎,却徘徊在空旷的野外’。我讲的道义难道是错误的吗?我为什么会被困在这里呢?”
子路说:“我想是我们仁德还不够吧?人们不相信我们。或者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人们不让我们顺顺利利地通过。”
孔子立马反问道:“有这样的说法吗?如果有仁德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别人的信任,那伯夷、叔齐怎么还会饿死在首阳山呢?如果有智慧的人就一定能够畅通无阻,那王子比干怎么还会被剖腹挖心呢?”
子路又摇摇头出来了,看到子贡,就叫他进去见孔子。
孔子还是向子贡问了同样的问题。
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博大精深,天下的人也许是一时难以理解,不容易接受吧。老师是不是可以稍微降低一些些标准呢?”
孔子听罢,打了比方说道:“勤劳的农夫能播种耕耘,但是他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获得良好的丰收;能工巧匠能做到技术精良,却不能保证产品都符合大家的心意。君子能够建立自己的学说,并且不但能做到提纲挈领,还能分门别类,却不能保证统治者就会接受。现在你不深入研究你的学问,而想求得世人的接纳。赐啊,你的志向好像并不远大啊。”
子贡有些不服气地退出厢房,又叫颜回去见孔子。
孔子仍然向颜回问了同样的问题。
颜回回答说:“老师的学说非常宏大,因此天下的人一下子还难以理解接受。尽管如此,老师还是义不容辞地推广并施行自己的学说,不被接纳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纳才显示出君子的真正本色。如果没能建立和完善学说,那才是我们的耻辱。学说已经建立,而且已经相当完备,不被接纳,那是当权者的耻辱。”
孔子从座位上站起来,拍手称快,笑着说:“真有你的,颜家的好孩子!你将来要是兴旺发达了,一定要聘请我当你的管家哈!”
颜回呵呵乐地笑着出去了。出来叫林龙去见孔子。
孔子依旧向林龙问了同样的问题。
林龙说:“现在各诸侯国忙着弱肉强食、战争不断,也许当权者更需要立竿见影的治国施政策略,而我们的仁德学说需要花时间来消化和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挖掘、夯实理论依据,让我们的学说更加地深入浅出,让普天下的百姓都能够理解和运用。所以,一时之间不被接纳也是很正常的。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学说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吸收呢。我们的道路还很长吧?!”
孔子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还是林龙比较会安慰我啊。”
后来,孔子派子贡秘密前往楚国,楚昭王出兵来迎接孔子,大家才得以脱离困境。
林龙跟着孔子在卫国、陈国、蔡国、曹国、宋国、郑国和楚国等列国之间来来回回,十四年后,才又回到鲁国。林龙看到多数国家都没有采纳孔子的施政纲领,但是孔子用他那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华夏土地上播撒下了孔家学说的种子,将仁爱精神广施于众,最终成长为儒学这棵参天大树。
在跟着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里,林龙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帮助孔子编写《春秋》这部编年史书。不管是在蒲地遭遇叛乱,还是被役徒围困在破庙之中,亦或深陷被暗杀的恐怖之中,孔子都没有放弃《春秋》的资料收集。在回到鲁国后的几年时间里,孔子专心致志地编写完了《春秋》这部著作。《春秋》是鲁国的国史,记录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十二代君主的事情,共计244年的历史。它主要讲述鲁国的国事,以周王室为正统,借鉴商朝的兴亡得失,汲取了夏商周三代的经验教训,文辞简约而意义深远,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孔子在困境中也不忘作《春秋》,为的就是给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春秋》的大义得以贯彻和执行,推行仁德治国之策,造福千秋万代。孔子本身也极为看重这部《春秋》经典,他说:“后人要了解我孔丘,凭借的是《春秋》,而要批评我孔丘,也一定是借助这本《春秋》。”孔子俨然已经把《春秋》看作自己的第二生命。正所谓“修春秋,读春秋,千古一春秋。”
https://www.biqugecd.cc/96900_96900901/952214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