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执子手不相离 > 第22章 第二十一章

第22章 第二十一章


昭姐儿一家人搬到城里,也过了两三年了,日子过得也平顺。刘从义管理铺子,带着昭姐儿做生意,日子越来越好。

        赵慎之已离了刘家,平日在书院读书,闲暇时也能独立管理自己的产业了。两家宅子挨得近,赵慎之有空还来刘家蹭蹭饭。这两年,刘从义也渐渐放手,让昭姐儿开始学着掌家。

        在这年夏天,却让所有老一辈的人烦躁起来,空气中时时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汴梁一带连着州、徐州,都连续一个月没下雨了。城里人家不靠汴河的,大多都是买水吃,五六文钱一担。汴河的水都渐渐干枯,现在的水越来越贵了,从五六文涨到了十几文。

        这干旱闹得人心惶惶,官家都带着司天监去求雨,祈祷世道太平。可过了几日,太阳还是挂在天上,白日尤其的长,烤得土地都皲裂了,河水也干涸了,河床都全部露在了外面。大家都预计大旱,要来了,都开始为这次的旱情做准备。

        昭姐儿看这情形,也是上火,嘴里都起了一层泡。她最近也不去商铺了,只父亲一人管理商铺,她需要留下安排家里事宜,赶紧请人来家里,在院中打了深井,又花大量钱银买了够家人吃半年的油盐柴火,买了石灰安置于家中。闭了院门,又让带着家里人,连日连夜在院子里于隐蔽处打了个地窖,将买来的东西悉数藏好。

        米价已经太贵,在城里大量采买,已经买不起了。好在刘家本就是庄稼人,家里是不缺粮的。

        昭姐儿和赵慎之,便悄悄回牛家村拉了两车进城。进城时天色还早,也不敢立时回家,只找了隐蔽的地方藏着,等到晚上摸黑,偷偷地运了回来。

        何氏带着张婶去菜市,采买了两百斤肉,和一些鸡鸭,全腌制成咸肉,放在地窖。不仅如此,还买了一些常用的解暑解毒、消炎消毒、治风寒感冒类的药材。

        城里这般准备妥当,又依法在刘家村的宅子里同样准备了。未雨绸缪,大旱肯定会有流民,□□每次灾情严重时便来了。也不知是城里,还是村里先闹起来。只得两处都做了准备,狡兔三窟。

        刘老太中风也于一年前缓过来了,日日吵闹着城里没意思,要回乡下,就是天旱饿死,也要回刘家村饿死。昭姐儿,没办法前段时间也将她送回乡下去了。刘家也算对这场旱情,作了力所能及的准备。

        如此又过了一个月,已经到了酷暑,全年最热的八月了,只这天上还是没有下雨,天空明亮炙热的连人抬头看都看不得一眼,抬头一望眼都花了。打好的井,本来水浅得放下半丈绳子就可以打到水,现在要放下两丈,只井底有一些水了。

        中暑的人也越来越多,倒在地上再没起来的人也不少。刘从义前些日子出门进货,也中暑病倒了。许是年纪大了,请了大夫看过,在床上歪了几日也不见好。

        昭姐儿便勒令他不许再去铺子里了,安心养病。灾年生意也不好,干脆清了清存货,放了伙计回家,等灾情过去再来当值。这段时间算休假,只发半月工资。但只有出项没有进项,要管伙计发工钱,要管城里乡下一大家子人吃喝,钱是见天儿的少,见天儿的不够用了。

        趁着日头不足,昭姐儿早早的便让张叔赶了牛车,送她回村里转一圈,再给老宅的刘老太爷他们送些油盐肉类。

        回来后,昭姐儿小脸一片沉重,对家里人感叹道:“地里没熟的玉米大家都收了回去,晒干了都是些瘪壳子玉米粒,来年也当不得种子。小孩不知愁苦,拿了玉米杆当零嘴嚼着吃。还有好几家孩子多的,准备把家中女孩儿卖了,换粮吃。”

        昭姐儿说的难受,已自诩大人许久不撒娇的她,也将头埋在了她娘膝盖上,难过的说:“不过现在卖孩子也不好卖,没多少人家买得起了。以前六七百文,就能买一石精米。现在却只能满两斗多糙米,这量连以前的十分之三都不到。”

        何氏“嗯”了一声,眼里也泛起湿意,不由扯了袖子揩眼泪。活到他们这年纪的人了,谁没见过几次旱灾、水灾呢,虽说卖儿卖女不体面,但好歹扛过去了还有奔头,活着、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昭姐儿抬起头来,又说道:“这次回去,看着村里的玉米都快旱死了。一狠心我也叫来有闲的人家,把咱家自留的二十亩地,粮食收了一大半,只留了些等着成熟做种子。”昭姐儿怕天旱久了,有蝗虫,到时这几个粮食都收不到。(昭姐儿说的这二十亩地,其实早些年早分给小冬瓜他们了,但一直还是昭姐儿家帮忙管着。)

        昭姐儿想了想又说:“我回去,自作主张叫咱家佃户,今年不用交粮了。只等以后丰年,每亩多交一斗。其它时间仍然每亩一石,已写了契约了。”昭姐儿从怀里拿出契书,递给刘从义。

        刘从义接过契书也不看,直接递给何氏,难得的夸女儿:“嗯,你做的很好。”

        刘从义很欣慰女儿这些年,跟自己学做生意,长进了不少,即有仁心,又不是一味的烂好人。若全免了,人心不足,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你爷爷奶奶可好。”刘从义最近病了,尤其担心家中父母年事已高,别也中暑生病了。

        “您别担心,老太太、老太爷,身体比你好呢。”昭姐儿笑着回答。

        “父亲的病是前些时日累过头了,才病来如山倒。老太太、老太爷很是会保养自己,只晚上在院里走动走动,平日也不出门遛弯儿了。万不会中暑的。不过走时,我又去村里的郎中处,给他们拿了些消暑药备下了。嘱咐他们哪天觉得不舒服,就煎来了喝。”昭姐儿现在做事是越发的周全了。

        听见父母安好,刘从义也暂时放下了心来,又担心起了天气:“若天不下雨,难过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昭姐儿也忧心忡忡,只望这贼老天,早些下雨来。

        白日回村看望了刘老太爷、刘老太太后。昭姐儿也担心起两个姐姐来,大姐姐还好,家里是开钱庄的,必不会缺衣少食。只二姐姐家虽也是城里大户读书人家,但家里地少,怕是没多少余粮了。

        当夜,昭姐儿让张叔背了水,她则背了两百来斤米面,准备就着夜色,给二姐姐家送去。说来也有趣,这几年一心跟着她爹做生意,武师父也跟着赵慎之回了隔壁,她的外家功夫越发落下了。也就这次遇上旱情,需要肩挑背扛,她才想起自己还是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猛女子。

        幸好她有着一把傻力气,能当个成年男子使,要不爹娘年迈、张叔张婶年纪也大了,这家里许多活计都干不了,都得求着外人,一家人活着得多憋屈。

        昭姐儿刚走到门口,还没出远门,便遇到了赵慎之。

        “你们是要去何处?”赵慎之近几日,也忙着安排人去收他庄上的粮食,这几日便没来刘家。今日才忙完,便赶紧来昭姐儿这,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我正准备去二姐姐家,看看。担心他们存粮不够,打算送些吃食过去。”昭姐儿颠了颠背上的东西,压得要死,实在不想在这儿和他闲聊。

        昭姐儿平日哪儿干过这种重活,但现在街上风声也紧,饥民抢粮发生了好几起,只能掩人耳目,趁夜色,靠人背过去。赵慎之心疼昭姐儿,接过昭姐儿背上的东西,又使唤元宝背了张叔的水,让昭姐儿领他们去二姐姐家。

        昭姐儿见有人帮忙,又回屋拿篮子,装了一条咸肉、二十个鸡蛋。她带着赵慎之和元宝,摸黑走路到了城里的另一头,敲开了二姐刘敏家的门。

        刘敏见到她,忙迎了他们进门,忙唤了丈夫,来招呼赵慎之和元宝。当她看到娘家人来看她,又看到一大罐水,一背篓米面,还有篮子里的咸肉、鸡蛋,眼都红了,“也就娘家还惦记着我们一家了。”

        昭姐儿赶紧打住她二姐的话,“二姐这是哪里话,别说着傻话,让姐夫听了心里难受。咱们家是庄户人家,家里每年都会多留些粮食。你家是读书人,不习惯存粮,想着城里方便,要吃粮食现买新鲜的就是。”

        赵慎之也附和道:“是呀,二姐姐。这也是今年年头不好,遇上灾年了,家里亲戚又多,必会有一些家中无粮的来借,你又心善,不会拒绝,这才家里粮食紧缺了些。”

        “只这些粮食,你要藏好了。你跟二姐夫都是耳根子软的人,平时帮帮大家就罢了,这缺衣少食的年头还是得紧着自家人,想着家里的孩子,万不可再把粮食借出去了。”昭姐儿说着,把醒来从床上爬起来,哭唧唧的小外甥女妞妞,抱在怀里。

        刘敏点点头,没成想一段时间不见,最小的妹妹昭姐儿,都成大姑娘了,小小年纪竟比他们活的还通透。昭姐儿也十五、六了,要是不遇上灾情,正是说婆家的时候,也不知道哪家小子有福气,能娶上她。

        刘敏再看看旁边一刻不离妹妹身边的赵慎之,也是极好的。刘敏不由又感叹松哥儿也长成男子汉了,十七八岁少年郎,正是鲜衣怒马的时候。刘敏看这小子,看妹妹的眼神,柔情又专注,怕是怀了别样的心思。但她刘家昭姐儿是要招婿的,怕是如不了这小子的心愿了,她便也只能装作什么也没看到。


  https://www.biqugecd.cc/16466_16466861/956508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