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穿越成顾横波后的传奇人生 > 第588章 积重难返 重新开始

第588章 积重难返 重新开始


不知永乐帝若显灵,看着自己昔日横扫越南塞北的部下个个转了专业到工程系,会作何感想。

京营到了崇祯帝手中,已经是积重难返,别说像在永乐时期担任野战主力军,就是城防守备都会有问题。

但崇祯帝依然决议改革,他派遣东林党人李邦华主持京营整顿的任务。

李邦华到任视察京营状况,差点没哭出来:

十万大军,实际仅存一万七千(“堪战不及十分之一”),而且“全无号令,不谙步伐”。

明军倚重的火器“点放不齐,仰天虚发”,军中紧缺的战马也“不可问”。

装备还被士兵私自贩卖、部队的军费积蓄也损失殆尽。

而来京共同操练的班军也从以前的十余万变成了“五千三百四十二”,就连司令部(戎政府)的储备银也被人盗窃一空。

崇祯时代的京营集各朝各代之大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但问题多,还更加严重。

于是李邦华提出“一补军伍,一精练拔,一清占役,一节马差,一省马军,一;练神器,一习飞石”的改革方针,势要一改本朝之积弊、还天子一可战之军。

在李邦华躬亲力行的情况下,京营结果大为改观——

一方面经常检查士兵人数,使得士兵不再缺额,并且亲自检查士兵素质与操练,及时裁汰不过关的士兵;

另一方面,禁止士兵参与工程、不准战马借出。使得京营的战斗力在短期内迅速攀升,至少可以参与城防守备。

但京营的改革触动了利益集团,以至于“诸失利者衔次骨,而怨谤纷然”。

在崇祯二年清军入寇畿辅的战争后,利益集团大多上书弹劾,将李邦华被赶下职位。

值得一提的是,李邦华在卸任后继续整饬其他地方军伍,最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自杀殉国。

其实顾横那时本想救崇祯和他的,可惜没来得及!

李邦华之后,继任者引以为戒再难以开启强有力的改革措施,依旧有局部的改善,但再难以让京营涅槃重生、强大如初了。

不过京营之众依旧涌现出了一批忠勇双全的将领,有效减缓了明朝灭亡的脚步。

比如京营名将黄得功,多次率军击败张献忠部队、抵御左良玉东下,随后在江北拱卫南京,与清军作战时差点阵亡,又是新军救了他,后来他也投靠了新军。

京营将领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陈淑妃弟陈世祯,率五军营官兵护送太子朱慈烺,坤仪公主朱媺仪,奉太子令,将五军营改为汉留营,可惜被汉奸出卖,太子和公主以及他本人,都被建虏残忍杀害。

人祸之外,还有天灾。

几乎同步于横行陕甘的饥荒、崇祯年间的华北大鼠疫也同时发作,并且在崇祯十四年登陆北京城。

瘟疫抵达京城后,北京人口大幅下降,即使太医院参与救急也无济于事。

而京营也饱受肆虐,整个军营因为瘟疫使得非战斗减员人数急剧上升,“大疫,军死者甚众”,仅存的士兵也羸弱不堪,将官前去集合,士兵们都坐卧不起,“鞭一人起,一人复卧如故”。

最后还是顾横调集南方各地的“道天“医馆治疗瘟疫的精锐大夫,才彻底解决了这场瘟疫。

但这场瘟疫造成了北京人口四分之一死亡,而士卒也损失过半。

而崇祯十六年和十七年的寒冷天气到来也让各种瘟疫最终停止了传播。

不过京营却在崇祯十七年的三月份,与崇祯帝一起,成了历史中的一串文字。

明末的京营改革极富代表性,很多关键的改革也都如同京营改革一样,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无法根治。

顾横亲历崇祯末年后,明白朝廷上更多的,是利益集团盘根错节、使得改革不能进行深入,而一场大战或者大变革,便能使得改革成果流产。

再加上崇祯时代的西北大干旱让农民军有近乎无限的兵源、瘟疫和关内外持续的战阵却不断消耗着明军实力,此消彼长之下,只能走向覆亡。

原本顾横携“道天”商行和工业山庄而来,钱财和武器问题可以解决,但崇祯关键时刻不信任自己,让自己被迫远离京城,去南方消灭流贼,从而错失良机抵抗建虏。

也造成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如今,京城三大营仍然要保留,主要作为城防力量,但必要时也要作为野战军支援其他新军。

而为了让三大营军力始终保持,阎应元建议参照李邦华当初的一些训练方式外,三大营所有成员还应该从各路新军中抽调精锐来组成新的三大营,顾横答应了。


  https://www.biqugecd.cc/90033_90033575/916746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