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唐朝工科生 > 第六十六章 新来的

第六十六章 新来的


在上官庭芝和李元祥行走“实习”的同时,武二娘子的“实习期”也正式结束。

        “媚娘,怎地又想参与实务了?”

        “做个埋首案牍的文书,没甚意思。”武二娘子和别的女郎不同,也穿着一身武汉男装,只是外面罩着纱袍,戴上撲头之后,卖相更是英气勃发。旁的有些年少文书,竟是还不如她挺拔自信。

        老张对她从来不约束,便依了她:“原先你在长安主持武氏家务,工商也是了然,如今纺织行大兴,你若是愿意,除了府内聘用之外,有个丝绸厂,也交由你打理。”

        “你便由得我胡闹?”

        “胡闹甚么?年少不胡闹,等到老了再胡闹不成?”

        张德笑了笑,“你又不是你阿姊那般的家中女子,英气勃发不让须眉,合该有个事业。”

        “哼。”武二娘子瞪了他一眼,“我若办砸了差事,再拿核桃砸你脑袋!”

        言罢,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老张也只是笑了笑,回想起来当年自己跟她说要跟徐惠订婚时,她就是拿核桃砸了自己的脑袋。

        “既然答应了,就得做事啊。”

        感慨了一声,老张开始签发江汉观察使府的公文,正式把武媚娘录入在籍吏员。武汉的官和吏,区分度已经不是那么明显。用吏如狗或者用吏如虎的状况,很难让智商在线的官僚在这个大酱缸里生存。

        官僚一旦对实务失去基本认知,在武汉官场就彻底玩不转,被架空还是小事,就怕被下面的人玩死,背着黑锅不说,还要除职入罪。

        高速发展期固然能掩盖很多问题,但同样的,高速发展期中,竞争也远比一潭死水更加激烈。

        好不容易发现武汉这么一个大池子有“前途”,要是有个笨蛋占了茅坑不拉屎,那些个在武汉折腾的“吏员”,怎可能不动脑筋掀翻那个“官员”?

        毕竟,武汉诸县的一县之长,其“百里侯”的属性,已经被降低了太多。

        核心人口就在眼皮子底下,就在城外的工坊城内的市民,全盘的规划,导致郊区别说吸纳人口,没有绝户就已经是一种“福利”。

        过了几日,代表观察使府视察地区“桑蚕”情况的武媚娘,正式开始了她的调研。

        “噢?听诸君之意,北山东山,产桑甚好?”

        “回武文书,这二处的桑叶,虽说比不上扬州桑,可也不差多少。旧年组织民力修路,木兰村的人就驻扎在东山,当时顺手垒砌了二百亩坡地。原本是为了种菜,后来移植桑树,多了一些细叶桑,就种在了这里。”有个负责桑叶收集的白役躬身抱拳,说完之后,又指了指地图,“这是东山的等高线,细长测绘过的,这一片坡地,垒砌梯田倒是不难,就是路不好走。”

        “今年蜀丝的价钱,被打下来多少?”

        “下跌一成总是有的,如今黄陂丝质地不差,价钱还便宜,最要紧的,还是量大,这才能挤开蜀丝。”

        不少底层吏员,都以为这是纯粹的经济活动,却哪里知道,武汉为了干掉蜀锦蜀丝,那是连宰辅级的天王都出动了两个。

        蜀锦背后可不是什么菜鸡,而是皇家,而是皇后。蜀锦这种纯粹的现金奶牛,一般势力又哪里敢去碰。

        不过武媚娘也没打算跟吏员白役们讲这些高层博弈,武汉本地的官商集团,尤其是丝绸业的新兴巨头,其野心还不止要挤开蜀丝,还想进入西南,连把持蜀锦的冉氏地头蛇,也彻底挤掉。

        “我们本地桑林养蚕成本低,鲜茧产量高,若是增产一亩,比得上蜀地十亩二十亩都不止。”

        武媚娘盘算了一番,觉得要是新辟一万亩桑林地,蜀地要是不能增加十万亩,就只能干瞪眼。

        然而蜀地增加桑林地是那么好增加的吗?

        “武文书所言极是,和别处养蚕不同,我们武汉一亩地能养五六张蚕,蜀地桑农,连纸都不会用,何况还有消毒流程?黄陂丝能够产量大,就是因为黄陂蚕种死的少。旧年一亩地能产鲜茧三四十斤五十斤,如今都是奔着一石去的。”

        “若如此,东山北山开辟桑林就很重要。”

        “只是人手不济,眼下武汉在野壮丁已经很少,多是出脱了田亩,寻了本地差事。再一个,二山虽小,到底也是山地,道路崎岖,运输不易啊。”

        “先去二山实地看看。”

        “是。”

        路上武媚娘又重新梳理了一下状况,便问一个主持收购生丝的同行商人:“蜀地如今鲜茧能出多少干茧?”

        “回武文书,五斤鲜茧出一斤干茧,一石干茧能出熟丝二十五斤光景。这几年蜀地可能学了黄陂丝,如今大户也是用了纸,也从武汉这里请了专人消毒,不过也只是提了鲜茧产量。”

        “噢?这是为什么?”

        武媚娘直接问话,却没有顾忌商家机密不机密。能跟她同行去调研“桑蚕”,连一点点机密都不愿意说出来,那也没有重用的必要。

        显然这个商人是明白里面道理的,直接道:“蜀地缺人,生丝要去胶才能成熟丝。不管去蚕蛹还是脱胶,都要用人的手。蜀地没有恁多女工。”

        缫丝女工的技术要求有多高,武媚娘主持武氏家务这么些年,也是门清。全天下为什么只有苏丝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明明各处都有“名丝”,但最终提到丝绸,必定首推苏丝?

        原本武媚娘是不太明白的,但“实习期”一过,她已经有了个囫囵概念。苏常地理平坦不说,气候也极为适宜,田亩产稻可能口感不是最好的,然而产量却是又高又稳定,于是能够养活大量的人口。

        而又地处江海入口,水路极为便当,运力自然是冠绝天下。产量高不算什么,能把高产量迅速铺到市场,这同样是要紧的地方。

        有地理优势、气候优势、交通优势、人口优势,久而久之不断累加优势,自然是一马当先。

        武媚娘心中还是有数的,她没有琢磨跟苏丝一较高下。一如苏丝之于整个中原丝绸,她想的,便是让黄陂丝武汉丝,成为整个荆楚巴蜀的“苏丝”。

        到了二山,现场看过之后,武媚娘心中更是有了计较,于是对随行的吏员、白役、商人道:“修路缺人,雇佣成本高,那就不雇佣了。”

        “武文书的意思是……”

        “本地丝绸,可有出口东海南海的?”

        “回武文书,下走便是专门做扶桑西国出口的。”

        “那就好,我们就同扶桑之流说,从明年开始,可以提量。想要拿量大订单,先付定金,定金不要现款,拿人抵现。如此一来,修路修田的劳力就有了,还不用劳烦府内调拨人力耗费金钱。”

        众人一愣,显然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

        换做别的地方,自然是没可能,但扶桑现在内斗的厉害,本就是上百小国组成的“联邦”,人命更加不值钱。拿“俘虏”换“丝绸”,这买卖别说扶桑人,除了中国腹心,边疆区哪里不愿意做?

        “这些劳力修路垒田之后,原本技艺生疏,一个工程下来,也能熟练。到时候转手土木行,也不能比照生番价钱,到时候土木行营造行是拿去修路还是铺桥,就与我们无关了。”

        一番话说完,同行一干人等都是呆了好一会儿,这才暗暗道:原本只以为使君诸室人也就崔娘子厉害,没曾想这新来的一个,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https://www.biqugecd.cc/8_8097/166328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