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穿越之千金女儿家 > 第三章:苏婉的回忆(中)

第三章:苏婉的回忆(中)


晚饭时赵小六也醒了,赵小六看了看屋顶那个大洞,现在也让人修好了。她试着站了起来,还好身上还是有劲的,穿上布鞋,赵小六走了出去,这一次她看到她的奶奶担着一担水走进院子里,她看到赵小六站在门边,笑了笑说到:“小六醒了!坐那里板凳上,奶奶一会给你拿好吃的。”说着走进厨房到水缸边上,放下扁担提起水桶把水倒进水缸里。

        赵小六还没有反应过来,她奶奶话音还没有落下,一下子从房间里走出来好多的人,赵小六看到了她的爹娘,她的姐妹们,偷偷数了一下。连她自已有七个女孩。不对,她娘那肚子好像里面还有一个。没有见到男孩。

        这时从堂屋里又走出来了一个老人,赵小六又有点想哭了,那不是她前世的爷爷吗?先不说赵小六怎么想的,眼泪先快了语言一步流了下来,她眼里只看到爷爷加快了脚步,几步走到了她的面前,没有看到边上她的爹娘和姐姐们一脸的担心。

        当那双有点粗糙却很温暖的手,轻轻的帮赵小六擦着眼泪问到:“六儿,这是怎么了?”老人心里还想是不是他那只粗糙的手,把六孙女的小嫩脸拉痛了。赵小六说到:“爷爷。。?!”语气里有那么一丝不敢相信,那么一丝的不确定。还有那么一丝的惊喜在里面。她听到老人回答到:“爷爷在呢!我家的六儿是不是想吃爷爷带回来的山果了?”赵小六看着眼前的老人,那模样就是前世的爷爷,一样的话语,一样的气味。就像前世爷爷站在她的面前。是那样的不真实。赵小六又问到:“爷爷,我能抱抱你吗?”眼前的老人笑了:“看样子我们六儿真的好了,每一次生病只要你娘,想吃的东西时就想要爷爷抱。来。我们进堂屋吃山果去。”

        赵小六还没反应过来,就让她爷爷抱进了堂屋。她只是想单纯的抱抱爷爷,感受一下前世爷爷的怀抱,她真的不是为了吃。却忘记了赵小六本人平时见爷爷的反应。

        一家人都哭笑不得的跟着进了堂屋,就在这时她奶奶在厨房里喊到:“来几个人端饭,吃饭了。”姐姐们连忙走了出去,拿筷子的拿筷子,端菜的端菜,端饭的端饭。堂屋里的人摆桌子的摆桌子,摆板凳的摆板凳,一会全家人围在了一起,农家平时吃饭没有什么讲究,那里有位子坐那里。不用说也不用讲都称好饭就一起吃。如果说吃第二碗饭都是让小辈们跑一下腿。碗一递,都不用说话,都知道要加饭。

        赵家在这个整个村是奇葩的人家,就算是现代也比好多的人家还要开明。没有固步自封,也没有重男轻女,很明主,也很负责。就是现代人家没男孩的也是拼命生啊,能用的手段那是一点不比二军对垒时让所用的计谋少。网上常看到吃什么转胎药。找人查b超,东躲西藏为了生男孩。什么算日子要孩子,算日子生孩子。等等。。。。。恨不能把易经八卦全用上。

        其实在赵家生下六个女孩时,就有一家杂姓姓吴的人家嘴碎和邻居聊天说到她家,生了一窝陪钱货,白给别人家养。这话也不知道怎么让赵家奶奶听到了,那天早上吃过早饭什么事也没干,把儿子媳妇孙女老头子都叫到一起。让孙女一人搬一个板凳。媳妇提着早饭时凉好的一壶开水,儿子抱着一个杯子,一路走到那吴家,早上在外面吃饭的人多啊。都跟着她家人后面去看热闹,在吴家门口的树下停了下来,让孙女一个一个坐好,她要给全家上一课。让孩子们好好看,好好听着。不要乱讲话。

        就见赵家奶奶先喝了一杯水,啊啊先叫了两声。开了一下嗓子。这一下吴家的人也听到声音出门来看,一下子呆了这是怎么回事?门口让人快围了起来。吴家大媳妇看到这里那还能不明白。那是张口就来:“赵大娘你全家来我家门口做什么?”就见赵家奶奶给她一个白眼说到:“你傻啊!你不知道我为什么来?,你嘴烂了,我来看看。我也带我全家来看看。这说人坏话是怎么烂的嘴,让她们都来学学在娘家没教好,到婆家会烂嘴,狗讨人厌。”那吴家大媳妇张口就骂:“你才烂嘴,一把年纪活到狗肚子里去了,你家能生还不能别人讲,我就讲了,你家生一窝陪钱货,这要是卖了还能挣一些钱,养着浪费粮食。都要绝户头了,叫什么叫?”赵家奶奶那是一点都不急,吴家大媳妇说话她还在听,这时就听到赵家奶奶说:“照你这样讲,那你家陪钱货可不是少,你娘家加你婆家那是所有女的都是陪钱货。你婆家娘家上八代有女的。下八代有女的那都是陪钱货。我也没看你把你奶奶你娘你祖宗都拉去卖啊,你家婆婆小姑现在真是卖的时侯。这样算你也是陪钱货。我家生丫头我高兴,我家孩子是吃你家饭了还是喝你家水了?要你咸吃萝卜淡操心。有那时间还把你婆婆姑子娘都洗吧干净,赶紧送去卖。”

        这时躲在屋里的吴家奶奶出来,“李月兰,你太欺负人了,大伙都看着呢!你叫你全家来我家干嘛?多大点事让你不依不饶的。”赵家奶奶又给吴家奶奶一个白眼,对于赵家奶奶和别人吵架。那是一定要先给一个白眼鄙视一下对手在放大招的。“小事,对于我家来讲是大事。天大的事。你一家陪钱货。也不怪你娘,早早把你嫁了过来,原来你就是你媳妇烂嘴里面的陪钱货。还有你那个泼妇媳妇也是陪钱货。你们全家都是陪钱货。你家屋里那个两个陪钱货可卖出去了。山沟子里那边就要货,要烂嘴的陪钱货。”。。。。。。。

        赵家奶奶快喝了一壶水了,吴家的人吵了半路就回屋了,院门也关上了。不接招。吴家不敢打她啊,全村赵老头亲兄弟六个,堂兄弟五个。到小六爹这一辈的兄弟就有二十多个。这还没有算上那一些没出五服的,上面还有一个叫上赵村的本家村。赵家出嫁的女儿也不比儿子少。赵家的孩子那是很团结的。在那个时侯一个家族不仅要人多。还有有一些族规。赵家的族规很多,其中有一条赵家的族规里的规定。赵家人可以穷。可以全生女孩,不想过继也行。要留一个女孩在家招。还有一种就是如果成亲几年没孩子,一家商量到底是怎么办。去看病两口子都要看。确定谁不能生。最后结果是和离还是收养。或是过继。过继女孩也行。但是过继要双方家同意。不能强要,强送。收养就简单了,丢孩子的不少。不过很少有人收养,可能还是认为血源不一样吧。如果两口子没孩子不收养。不过继。那百年后这家所有的东西都是族里的。赵家人听话啊,把族规当成金玉良言。赵家老人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后来赵小六第一次听到她赵家族规就怀疑赵家祖宗里面有穿越人士。这也太明智了。不然像她家这情况被多少口水给淹死。所以赵家老太太那是理直气顺,她家媳妇能生啊。这就比什么都好。留一个留两个多的是人。

        就这样老太太在吴家门口骂了三天,除了头天还有人去看,后来大家好像听习惯了,不去了。这三天赵家奶奶就好像是要出门说书一样,抱着板凳提着水壶,一路往吴家去,而吴家也摸清老太太的套路,称你没来,把家里要吃要用的都弄好。关了三天的门。不过耳朵那是没少受折磨。吴家媳妇不知道赵家是这样的。她嫁过来也没多久,从小在娘家村里看到都是重男轻女。当她生了一个儿子,那尾巴就翘了起来,吴家人对她也不错。也就收起了刚嫁过来时的小心翼翼。喜欢没事到处说东家长讲西家短。那话说出来不好听。还得罪人。其实吴家媳妇人不坏也不懒,就是这嘴上没把门的,说出话还爱带她自已理解的意思在里面,她还很喜欢过嘴瘾,这一下弄的真是狗讨人厌了。婆家全家都不待见她,特别那两个小姑子不小了。就这两年要嫁了。这附近几村的人都是拐着弯的亲戚。打听就打听到了。也不知道未来的婆家怎么看她们呢。哪个村里没有嫁过去的赵家女儿,接仇到不会,没事下个绊,刺上两句你也难受。从前没发现这个嫂子还有这毛病。也不知道回娘家怎么说她这个婆家呢。两个小姑子对这嫂子也好不起来了,保不起哪天她能传你瞎话。

        吴家老太太恨啊,她怎么找了这么一个媳妇,刚嫁来那一年多好的人啊。有力气。干活做事。那是不用教,也不偷吃耍滑。一年多就给生了一个大胖孙子。这孩子生了就态度怎么就变了,到处乱翻舌头。她不明白有一些话能想不能讲的吗?让人骂到家门口,祖宗上八代。后辈下八代都骂了。这下吴家还有什么脸。家里还有一个儿子二个女儿也没娶没嫁呢。她很想把儿媳妇送回娘家,可是不行啊。本来就是她们家理亏。她要等几天看赵家的人气消一些再去道歉,想想那句生了女孩还不卖掉换些钱,吴家老太太就想休了这个儿媳妇。这么大的人了,怎么不明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两天边上老大家的嫂子看到她都爱搭不理的。想当年吴家逃水灾到赵家村附近,到处都有逃难的人,自已家在这边没亲戚。那是没有村子愿意收留他们。吴家的祖宗带着他们的爹走到赵家村,赵家村的人看他们可怜给了饭吃。打听出来他们是逃难的。让他们留了下来。那时的赵家村可都是姓赵的。从那次后赵家村多了十多户当年逃难出来的人,人家都拐着弯的亲,只有他们家是看着可怜村里才收留下来的。

        三天后的一个晚上,吴老太太提着东西带着她的大儿媳妇登门道歉了,吴家大儿媳妇让吴家的大山狠狠打了一次,这两天他的弟弟二个妹子都没出去见人,他娘老是叹气,他爹的腰更弯了。吴大山恨啊,你这个破嘴,不会讲你不要讲。要不是看在孩子的份上。他都想休了她。赵家也没有赶人,看到吴家大儿媳妇那脸也没说什么,两家谈了谈。结果就是一个村里住着,底头不见抬头见的也就算了。走时赵家让吴家把提的东西拿回去,吴家老太太还认为赵家不肯原谅他家,结果赵家奶奶说了:“我也是直脾气,听不得有人说我媳妇和孙女坏话,火上来就骂上门去了。我也有错。你家提的礼太重了。农家有点东西不容易,你家两个姑娘要嫁了。小儿子也大了,哪哪都要花钱,提回去吧!”吴家老太太这心里怎么想的先不说。死活不愿意提回去。生怕两个家没谈好。最后赵家奶奶说到:“老妹子,我和你讲心里话,你怎么不往心里去。我还能和你做假吗?这肉留着。孩子们都馋肉了,别的都提回去吧。等你家姑娘嫁时叫我们一声,我家才好去吃酒。”吴家太太连忙答到:“那是一定的。一定会来叫你家。都来都来。。”吴老太太走后,赵小六的娘问:“娘,我们怎么要她家的东西?”赵家奶奶说:“明天把肉煮了给娃们吃。不要他家的东西。他们会心不安。”

        第四天吴老二家开始分家了。因为小儿子没成亲很少有人家会在这个时侯分家。吴家大山和他爹娘说了很多话。也没改变吴老太太二口子的决定。家里东西一分三份。老二口和小儿子过。两个姑娘也和他们老二口在一起,两个姑娘出嫁时,吴大山能帮就帮点,也不用吴大山养,等百年后他们那一份地产在一分为二给二个孩子。平时干活有空就帮一下,没空就算了。

        赵家村这边风俗习惯都是想跟那个儿子过就跟那个儿子过。孩子们没有意见也不敢有意见。大多都是跟小儿子,因为上面的儿子们都成家了,家都立了起来,小儿子还小。等小的成亲,别的儿子孩子都大了。他们要帮帮小儿子。他们都有一颗无时不为孩子们想的心。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https://www.biqugecd.cc/7_7972/23331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