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朕只是一个演员 > 第872章 祖龙魂死业犹在

第872章 祖龙魂死业犹在


  《大秦帝国之一统》的剧本写出来后,拿到剧本的一众主创们其实是很震惊的。

  尤其是后期戏份比较多的演员。

  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大秦帝国之一统》会在秦国灭六国的时候戛然而止。

  这是他们印象里大秦一统的巅峰。

  然而剧本不是这样写的。

  剧本甚至一直写到了焚书坑儒。

  对此,于和韦还特意找岳关聊了聊。

  因为在焚书这个事件当中,李斯是发起人,嬴政是决策人,他的戏份也很多。

  在他的观点里,一直觉得这件事情洗不干净。

  但是剧本给李斯洗干净了。

  这让于和韦有些坐不住。

  “岳关,焚书坑儒真的要拍?”于和韦问道。

  岳关诧异的看了于和韦一眼:“当然要拍,于老师,你怎么这么问?”

  “这件事情不是已经盖棺定论了吗?”于和韦为难道:“我们这样强行洗白,真的好吗?”

  岳关笑了:“谁盖棺定论的?我怎么不知道。教员还说焚坑事业要商量呢,怎么就盖棺定论了?”

  “教员是谁?”

  “一个我很佩服的无产阶级理论家,我心目中的伟人,不过你不认识。”

  于和韦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

  他确实不认识。

  不仅不认识,他其实也不觉得焚书坑儒这件事情需要洗白。

  不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吗?

  但剧本和岳关都告诉他,还真的不是。

  娱乐圈的新生代明星确实没几个有文化的,但是老一辈明星有文化的也不多……基本都没有达到一个普通大学生的通识水平。

  尽管他们拍了很多戏。

  但有些事情该不懂的还是不懂。

  “于老师,剧本没有洗白嬴政,也没有洗白焚书坑儒这件事。”

  于和韦表示不相信:“李斯都成正面人物了,还不算洗白?”

  “李斯为什么不能是正面人物?”岳关反问道:“郡县制就是李斯提出的,之所以会焚书,也是源于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争论。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这才有了后续的焚书事件。”

  “这依旧是强权战胜了真理。”于和韦道。

  岳关笑了:“强权是真的,真理是谁定义的?儒生吗?”

  于和韦:“……”

  “于老师,你知道一统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吗?你是不是只是把一统当成了一统天下,兼并六国?”

  于和韦还真是。

  不止是他。

  当《大秦帝国之一统》要拍摄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这么猜测的。

  但是这些人理解的都不够全面。

  “一统天下,只是大一统最基础的条件。于老师,真正的一统,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还包括很多东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让整个国家的人都开始使用同一个标准,让天下人都开始认同同一个国家。这是比战争更难,也意义更大的事情。老实说,在一统天下方面,换成历史上其他的英明帝王,做的也不一定比秦始皇差,换成李世民那种军神级别的帝王,一统天下只会做的更好。但是一统天下之后还要制定统一的标准,秦始皇和秦朝最伟大的,就是给后世留了一套足以沿用很久的标准,让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从此认可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都应该是一个国家的自己人。

  想想现在的欧洲,于老师,没有嬴政的一统天下,没有他登基之后制定的那些种种传承百代的制度和措施,这片土地未必能够凝成一股绳,有很大的概率,会和欧洲的走向一样。眼光看远一点,格局放大一点。我们这部戏要讲的是统一,而统一从来就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统一。”

  于和韦表示受教了。

  但他还是没明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我都明白其中的意义,焚书坑儒有什么正面意义?”

  “第一,没有正史记载嬴政坑杀儒生,真正的史料记载的都是坑杀的方外术士。第二,焚书还真的有正面意义。于老师,这天下军事上要统一,行政上要统一,经济上要统一,交通上要统一,思想和文化方面,不需要统一吗?”

  于和韦愣了。

  他还真没从这个方面考虑过问题。

  “嬴政兼并了六国,如果不统一思想和文化,继续让六国遗民心向六国,就不会有后来的汉族,秦国覆灭后,刘邦也不会再次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朝代。

  有些事情儒生们看不到,是因为他们不想看到。但是已经过去上千年了,我们拍戏的,又不是拍给儒生看,当然要遵照史实,把事情客观的讲出来,而不是一味的去迎合那些所谓主流的观点。而且现在主流的观点,真的还是黑秦始皇吗?”

  时代变了。

  只不过有些人跟不上时代。

  于和韦其实没有被岳关说服。

  但他理解了岳关的意思。

  “你说的有道理,逻辑也是自洽的,这样我就能说服自己了。”于和韦道:“岳关,谢了,说服了我自己,这种戏我就好拍多了。”

  “本来这种戏对于老师你来说也不难。于老师,记住,李斯不是一个反面角色,他后期扶持胡亥当然是一步臭棋,但是我们这部戏拍不到那个时候。在这部戏里,李斯只是一个英明强干的秦国丞相。祖龙出世,李斯相之,然后塑造了一段史诗传奇。于老师,把李斯该有的气魄演出来。”

  其实于和韦演的李斯,岳关没有特别满意。

  主要是岳关发现于和韦并没有从内心里认同李斯这个人。

  当然,于和韦依旧表现的很好,毕竟他的基本功摆在那里。

  不过和岳关的期待,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每一个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名字的人,都是当时的人杰。

  而在嬴政那个时代,李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绽放的光彩本应该仅次于嬴政。

  但是于和韦没有演出这种感觉。

  当然,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

  岳关觉得李斯应该更牛逼一点,其他人不认同,他也不会去强求别人,毕竟他的想法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但岳关知道一件事——仙秦的李斯,是必须要特别牛逼的。

  所以于和韦如果不能把李斯演绎出风采,那仙秦的李斯,恐怕还真落不到他的头上。

  不过专业的就是专业的。

  第二天,于和韦就让岳关看到了他的专业能力。

  焚书坑儒这件事情,在剧本里有整整两集的剧情。

  这件事情涉及了很多历史人物,但是在戏里主要的角色其实就几个人:

  仆射周青臣;

  博士淳于越;

  丞相李斯;

  秦王嬴政。

  这是涉及焚书的四个主要人物。

  具体到坑儒的话,那还要加上方士侯生和卢生。

  不过剧情安排自然是要先拍焚书,再拍“坑儒”。

  焚书的前因后果其实很简单:

  秦始皇嬴政登基后,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最大的争辩,就在于要不要继续沿用分封制。

  在统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大秦的朝堂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当时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主张秦始皇将诸子分封于占领不久的燕、齐、楚故地为王,认为这样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

  而当时身份王绾下属的李斯坚决反对,李斯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所以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恶果。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

  直接和自己的顶头上司站到了对立面,而且直接站到了秦国宗室的对立面,甚至站到了嬴政一众皇子的对立面。

  这才是李斯的果决和魄力。

  千年以来,被恶意抨击的并不是只有嬴政,李斯的才华和能力显然也被人低估了很多。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别人,毕竟李斯最后倒向了胡亥,洗不动。

  不过《大秦帝国之一统》里拍不到那时候,所以李斯在《大秦帝国之一统》里,就是一个十足的干才。

  秦始皇嬴政最终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这是焚书的前因。

  事隔八年之后,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又发生了一场争论。

  这次的争论,是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

  在宴会上,以仆射周青臣为首的大臣称颂秦始皇的武威盛德,远超上古圣皇。

  而博士淳于越则针对周青臣的腴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

  岳关把王进松拉来客串了淳于越,一个客串性质的角色,对王进松这种级别的演员来说自然毫无压力。

  王进松是这样说的:“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翻译一下的意思就是:我听说殷商和周朝统治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及功臣做为膀臂辅翼。而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办事不学习古代经验而长期统治的朝代,我还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以加重您的错误,不是忠臣。

  这段对话,岳关让《大秦帝国之一统》拍摄了两版,一版古文版的,一版现代白话文版的。

  这段对话相对来说十分重要,古语有古语的好,而现代白话文更容易理解,所以索性全都拍了。

  岳关扮演的嬴政听到淳于越的进谏后并没有做出反应,而是把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

  这时候于和韦扮演的丞相李斯出场了,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

  “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这是两个典型的对立阵营。

  淳于越认为效仿先贤才是王道。

  而李斯认为古不如今,要因时制宜,古代的政策,已经不适用于当代了,我们要做出新的决定。

  嬴政毫无悬念的站在了李斯这边。

  不过嬴政还没有表态,李斯就继续提出了焚毁古书的三条建议:

  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

  2.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3.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这三条建议,都是奔着维护大秦统治去的。

  剧本借李斯之口,清晰的阐述了这一点。



  所谓的焚书,并没有烧毁那些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甚至并没有烧毁诸子百家那些典籍,包括《诗》、《书》。

  真正把这些东西烧了的,是项羽那个败家子……

  阿房宫被他付之一炬……

  而之所以不让百姓谈论《诗》、《书》,是因为这些书多赞颂历代君王和六国先王,此时大秦已经一统天下,治下的百姓反而思念前朝,这显然也不合适。

  大秦虽然一统天下,但是内部人心思想和文化并没有统一,这当然不利于大秦的统治和天下的安定。

  很明显,天下统一了,思想也需要统一,不然太危险。那么,是用哪种思想作为统一的标杆呢?这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答案——胜利的人就是对的。

  秦国是战国时代最终的胜利者,所以自然要用秦国的办法去统一其他六国,用秦国的思想去统一天下人的想法。

  其实后面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做的。

  一切的源头,便在此时。

  焚书的恶名,也就此种下。

  作为一个帝国一个主体,必然需要有人服从有人牺牲有人被同化,否则,汉族是如何产生的呢?

  历史上有过那么多民族,为何现在全都成为了汉族?

  追溯源头,汉族能够凝聚在一起,根源并不在于汉朝,而在于秦朝。

  只不过秦朝太过短命,然后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儒皮法骨,骨子里沿用的依旧是秦朝那一套。

  如果秦朝的统治能再延续一百年,我们今天可能就会自称秦族。

  这就是一统的意义。

  这就是焚书的后果。

  有些事情,因为立场不同,就会分出对错。

  而千百年之后,我们这些享受古人成果的,站在客观立场上看,所谓的焚书,其实是必要并且正确的。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国家统一,自由派多了去了,小布尔乔亚也多了去了。

  《大秦帝国之一统》并不是要洗白什么,只是把焚书坑儒这件事情给观众讲清楚。

  具体是支持还是反对,黑还是捧,观众自己说了算。

  相比焚书,坑儒的深远意义不算太大,但其实更需要拿来说一说。

  因为坑儒这个骂名让嬴政背负了上千年,被历代孔子门生骂的差点抬不起头来。

  前世要不是教员,嬴政都不一定能翻案成功。

  而事实上,嬴政并没有坑杀儒家弟子。

  嬴政杀的是方士。

  再次重申,嬴政并非完人,他也有古代帝王很普遍的一个缺点——想要长生不死。

  在死亡面前,嬴政也是一个普通人,所以他修仙的念头很强烈,也请了很多方式帮他寻仙问道炼丹。

  然而,一无所获。

  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表示长生非始皇帝所能修成,长生也非是小小丹药所能达到。他们接近秦始皇,只不过是为了把《道经》传给天下人,并不是为了帮助始皇帝修仙的。

  然后这两人带着巨款就跑路了。

  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术士,下令在咸阳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焚书客观上说不算是嬴政的黑点,但“坑儒”算,虽然秦始皇坑杀的并非儒生。

  但“坑儒”事件本质上,是秦始皇自己种下的恶果。

  这也证明了秦始皇确实不是一个完人。

  《大秦帝国之一统》拍出来的焚书坑儒,和很多人心目中的“焚书坑儒”,已经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样子了。拍完焚书坑儒这两集之后,丁白感慨道:“岳关,我有预感,我们这两集等到播出后估计会引起不少人议论。”

  “那就让议论来的更猛烈一些,讨论度越大,我们这部戏才越火,就怕没人关注,那就尴尬了。”岳关道。

  “希望观众能接受这样的‘焚书坑儒’吧。”

  老实说丁白导演心里有些没底。

  岳关安慰道:“丁导,放宽心,我们又没有信口胡诌,有专门研究秦国历史的专家在我们剧组坐镇呢,说破天我们都不怕。我们拍这种戏,对外宣传的是正剧,那本身也是要给观众传达一些正确的历史观的。”

  定位是正剧,就干正剧该干的事。

  正剧,是不能胡乱改编的。

  岳关都这样说了,丁白自然也没有其他意见。

  “听你的,过了,下一场。”


  https://www.biqugecd.cc/73564_73564668/6694171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