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规划大汉 > 第七十九章 新唐村垦荒

第七十九章 新唐村垦荒


招募了五百多兵勇,仅靠唐村现有的土地与出息,将养起来压力不小。潘阳已在年前便与唐村族老们规划好,打算招募一些流民在村外十几里处的三岔口展开垦荒屯田。

        那里原本是上次击溃叛军的地方,出了略显狭窄古河道,地势变得大致平坦且宽阔,也不缺水源,是极好的屯田之所。

        村中除了留守警卫人员外,军营也将驻扎在屯田之地,既可以屯田养兵,又可以做为唐村的第一道屏障,还可虎视南乡、冠军诸县,正是进退有据。

        此地属于南乡所辖却无私主,唐村只需多招些流民,此处荒地日后便可大力开垦,也为将来继续扩大兵卒来源做好预备。

        如今乱世,到处都有流民,如若有粮食肯招募,时间略久,不愁没人前来。

        趁着大面积的春播还没有开始,潘阳安排几个学子,带领招揽的一众流民前去屯田之地,按照图纸挖地窝子,搭建临时住所。

        先不论家庭,只按照男女性别建设分开居住的地窝子,日后再慢慢完善。虽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当前解决住所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有现成的图纸以及建筑方法,再有村中泥瓦匠唐鳅儿、唐蛤蟆等人带领一帮徒弟的协助,几天之后,第一批地窝子已经盖好了,唐村后山的竹木,也被砍伐了不少。

        暂时留在在村中的流民逐渐离开了借住的民居,分批住进地窝子。村老们给这个原本叫做三叉路口的地方,起名叫做新唐村。

        新唐村的地窝子,严格来说只能叫半地窝子,前墙有四分之一的砖砌墙体露出地面,前高后低形成单面坡排水。这样的建筑潘阳规划修建了十座,但只有六座居住了人,暂时无人居住的地窝子也不允许随便入住,其后自有用处。

        每一座住人的地窝子里面,均搭建着离地二尺的通长大床榻,能集中居住三十余人。地窝子全都开挖建筑在地势较高的向阳坡地上,因此内部相对干燥。四周均设置有排水沟,毕竟南方多雨,不设置好排水措施,一旦雨水倒灌,地窝子就无法居住了。

        距离新唐村稍远处的淇水边,唐通常驻大营中主事,这是潘阳与唐村族老们议定的,他毕竟是唐村组长的儿子。新招募的兵勇份属私兵的性质,然而姓唐不姓潘,潘阳无意鸠占雀巢。

        唐驴儿与唐宝的带领着新招募的兵勇们,按照唐村兵舍的样式正在修建兵营。

        大营中的整体区划布局,按照潘先生给的图纸排布正逐步成型。营中的校场,前后左中右各屯、以及辅助兵屯都安排的清楚。

        营中通行的道路、兵舍间隔的距离,均有明确尺寸,包括各屯厨房与厕所建在何处,皆有详细的指定位置。

        赵全、张达看过唐驴儿悄悄向二人炫耀大营布局图纸后,都禁不住猜测潘阳怕是精通兵法,否则怎么可能如此精通大营布置。

        他们根本想不到,后世大中型工程现场的动态布置,比起静态的兵营布置,难度只怕也更大些。

        潘先生不许村中的泥瓦匠们前去兵营中帮助修建,即是保密的需要,也是一种技能锻炼,士卒们必须会搭建自己的兵营,不论是永久居住的,或是日后征战中临时驻扎的。

        匆匆忙忙的安排完流民入住,村中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春耕农忙。由于年后大规模的招兵,春耕时田间的劳动力有些紧张,族长与潘先生商议后,允许部分兵勇们回家帮助农忙,各个作坊也放归了部分临时工参加农忙。

        村老们经商量后,亦允许村民雇佣部分流民帮助春耕,但需要管吃管住,还要给村中缴纳一定的费用,因为流民们所需的衣食住所,都是村中供应的,包括正在垦荒用的工具,以及今后屯田所需的种子。

        大多数流民都投入了垦荒中,小先生们说村中已经安排好为荒地培育的秧苗,争取能够播种一季稻谷。

        新村的流民们知道,秋后但凡有所收获,哪怕头一年因生地贫瘠,产量不高,只需够维持新唐村居民入冬后的吃食,那便也安生了。

        唐村儿里长唐豕说了,开垦出来的荒地,有十分之一在五年后归参加开荒的村民所有,只需缴纳赋税即可,谁也不许侵占,谁若胆敢前来抢夺必将受到最严厉的打击。

        唐村儿不缺铁制农具,几个小先生按照劳力的强弱,将流民们组合成十多个共同劳作的小组。二百多个能吃饱饭的新唐村儿老少农民们,迸发出了极大的开荒热情。

        初时开荒,合作小组全靠人力拉着铁制的犁铧,翻开了几千年未曾开垦的土地,随后自淇水中引来河水灌溉进去。原本的荒野,逐渐地变成一块儿一块儿的水浇地,在春日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依据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新唐村的农民们每天都能用铁质的锄头和犁铧,开垦出二三十亩荒地,几乎是平均每人三到四天便能开垦出一亩荒地。哪怕七八岁的孩子都没有闲着,帮着捡拾田地中被翻耕出的草根儿与石块儿,堆到田埂上,或铺垫在道路中。

        随着农忙渐渐轻松,村里给调配了四五头耕牛,成为拉犁开荒的主力。盼望多有几头耕牛,已成为新唐村农民们最大的念头。

        若耕牛足够,垦荒将会变的更快,可惜唐村的耕牛虽然不很缺,然而也不见得很富裕,农忙没有结束。村中耕牛还不能大量调用来开荒,整个大汉朝的耕牛都不够用。

        这些新开垦的荒地,每天都会有几个村中学子前来丈量,并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是何人何时开垦的,最后还需要村民小组举出代表,画押按手印,以证明其真实可靠。

        虽然新唐村居民们都看不懂记录的是些什么,但他们还是选择相信唐村学子与里长唐豕,包括相信唐村。因为自从他们被迫离开家乡后,除了唐村以外,再也无人给他们大伙儿吃饱过一顿饭,哪怕他们也曾经为人做牛做马。

        这些记录还意味着五年之后,自己便有可能成为新唐村的自耕农。这让原本去村中帮忙赚取额外吃食的流民们,纷纷找到各种理由回到新唐村参加开荒,虽然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土地可以属于自己,但你永远不要忽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与执着。

        经过二十余天的荒地开垦,被翻耕打垄的土地已经大约有五百余亩,主要负责垦荒具体工作的唐构与唐屯,在充分争取了有经验老农的意见后,停下了大部分新唐村人的垦荒工作,组织农人与耕牛,集中对先前已经过多日泡水的三百余亩水田进行了二次翻耕,并插下培育好的秧苗。

        看着水田中一行一行整齐的稻秧,新唐村农人们一直悬着的心,总算安定了一大半。有了田地中禾苗,就意味着秋后会有收成,就可以有粮食度日了。只要有收获,黔首与力田是不怕出力气的。

        于是新唐村的农人们,吃着唐村提供的粗糙稻米,住着与唐村人共同修建的半地窝子。再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垦荒与春耕的屯田大业中。

        直到初秋,新唐村农人们也没有停止垦荒。水稻种植了千余亩,便过了种植的季节。其余田地里,大多种植了豆菽,既养地,还会多得些许收获。

        有许多忙完春耕的唐村农人们,也牵着自家的耕牛,加入了新唐村的垦荒大军,毕竟唐村垦荒政策也很有利于自家的村民。

        【作者题外话】:写了很多,没有打赏,也没有收到稿费,都没有动力了,唉········


  https://www.biqugecd.cc/72134_72134760/957727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