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汉末小粮官 >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七尺剑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七尺剑


一场覆盖面积极大的暴雨降临在司隶、河北、中原等地,使得大汉整个北方水系的水位相继暴涨。

幸好东西两汉都很重视水利建设,这种程度的降雨暂时还不会造成大规模的灾害。

大河,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咆哮着向东海奔涌而去,就像一个母亲无可奈何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们在这片土地上相互厮杀,只能报以最大的怒吼。

同样是母亲河,大江在这个季节则要平静许多。

虽然绵延了半个多月的梅雨依然没有停止,空气中总是散发着一股霉味,但老练的农民却能从细微之处发现梅雨的规律。

天就快放晴了,上半年当是一个好收成。

农民关心的永远都是土地里的产出,因为这关乎全家人的生存。

士族也关心家族的生存,因而他们才会去投奔掌权的官员,又或者自己建立势力,再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是为国为民,或是终止乱世,但目标都是一样,为了那最高的权势。

在这种情况下各路方士、相师之流再次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董扶说益州有天子气,刘焉就上书废史立牧,还主动要求前往益州。

李儒说东边一个汉,西边一个汉,董卓就裹挟刘协迁都长安。

自从袁绍将魏国国都定在邺城,邺城周边的奇人怪事也就多了起来,很多人都忍不住要证明邺城也有天子气。

在大江以南也有一个被认定为有天子气的地方——秣陵。

秣陵以前叫做金陵,始皇帝东巡至此,有方士称金陵有天子气,于是始皇帝将其改名为秣陵。

秣,干草也。金子变成了干草,如此便不会再有天子气了。

不过既然始皇帝能够将金子改成干草,那后人当然也能再将它改成其他名字。

但在改名之前总还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比如北伐。

孙权今年二十六岁,终于蜕去幼主的形象,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成熟一些,他很早就开始蓄须。还好孙权是天赋异禀,年纪不大毛发却颇为茂盛,才二十几岁胡子便足有半尺多长,再加上他身材高大,上长下短,碧眼大口,堂堂一表人才,江东上下逐渐接受了这个年轻的统治者。

最近几年,孙权在淮泗一带数次出击,和袁绍军打得是有来有回,胜负各半,总算是勉强占住了淮南、庐江两郡,将手中地盘扩大了不少。尤其淮南土地肥沃,极适合耕种,江东士族都想去淮南圈地开垦农田。

但别忘了孙权麾下本就有大量的淮泗出身的文臣、统帅。

周瑜、鲁肃、朱治、吕范、张昭、诸葛瑾、步骘、张紘、蒋钦、吕蒙、周泰、陈武、徐盛、潘璋、吕岱、严畯、薛综…

出身淮泗之人如何会让江东士族在自己的土地上作威作福。

很自然的,孙权麾下出现了以地域而分两大派系,淮泗派和江东派。

淮泗派喜欢北伐,因为大部分家园还在袁绍的手中。

江东派拒绝北伐,因为那是在为淮泗派攻打家乡,和江东派无关。但若是淮泗派会做人能将土地分享出来也不是不能谈。

但还是那句话:明明是我们的土地凭什么给你们耕种?

两派开始了不停的争吵。

孙权在接替孙策之初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天赋。他继续任命太史慈都督南方事,让刘繇的手下和江东不喜欢他们孙氏的士族能在太史慈麾下找到位置,如此一来就知道了都有哪些人是支持孙氏的。

他又将周瑜、程普、朱治等早期就跟随孙策的老将一一派往边关,让他们去防备刘表、袁绍。这些人当初都参与过孙策军在江东诸郡的屠杀,和江东派没有调和的可能。

虽后他重用鲁肃、步骘、诸葛瑾、徐盛、潘璋等后来的淮泗人,这些人由于没有沾染江东人的血,勉强还能和江东人共事。

最后,他给所有手下立了一个看似遥远但绝对有操作可能的目标——北伐。

孙权承诺,一旦北伐成功,淮泗人能回到家乡,江东人也能在土地肥沃的北方获得大量好处。

本来江东大部分士族是不理睬孙权的,但好巧,曹操和袁绍为了拉拢他都将其封为扬州牧。

孙权一个吴郡人按照三互法本是不可能获得扬州牧的,可如今他却打破了三互法的制约,从法理上获得了扬州的统治权。很多江东士族都认为孙权是天命之人,主动来到他的麾下效力。

孙权当然是大喜过望。为了实现北伐的目标,他在濡须口修建了水寨,每日操练水兵。前年又在京砚山修建了一座新的城池,取名京口,将治所迁居到这里。

如今北伐刚刚取得一点成就,两派人再次争吵起来。

孙权知道谋权必须保持平衡,前几年他一直在“忽悠”江东派出人出力,极大的削弱了江东士族的实力。而淮泗派虽然也有一定的损失,但毕竟刚刚拿回一部分土地,正是势头正旺。

所以该帮谁,该削谁一目了然。

但孙权不愧为谋权的大师,他没有直接通过政令的方式来强令淮泗派让出利益,而是选择了另一个方法——筑城。

这次他选择在秣陵以西的石头山筑城,故名石头城。

石头城和京口一东一西将秣陵夹在中间,一些心思活络之人的便想法多了起来。

孙权的亲信,出身吴郡四姓的顾雍上表请孙权迁治所到秣陵,所用的理由便是秣陵有天子气。

还不带淮泗派众人有什么反应,孙权立刻同意迁移治所,还大张旗鼓的改秣陵为建业。

秣陵本就是吴郡治所,又是江东最大的城市,之前也不是没有人提议孙权将治所迁移至此。但为了限制江东派的实力,孙权从来没有答应。

可这次孙权却突然宣布将治所改至秣陵,还改了“建业”的名字,江东派士气大增,淮泗派中如鲁肃、步骘、诸葛瑾那种心思活络之辈也就明白了孙权的意思,找到淮泗派其他人,主动割裂一部分利益让给江东派士族。

如此,一场内部的政治危机就这样轻描淡写的化解了,两派中不乏智者,事后只觉得孙权深不可测,之后再发生什么事情克制了很多,反倒促进了孙氏集团内部和谐。

孙权其实还是喜欢京口,这里那里才刚刚建好没几年。不像建业,看着城池不小,百姓却没有几个,宫殿也是年久失修。

但为了维持内部的平衡,孙权还是来到建业办公。

这几年孙氏集团整体是向上的趋势,和曹操、刘备的联盟使得孙权能够用全部力量来进行北伐。南方的太史慈很好的约束了南方的山越,还成功抵挡住交州士燮的几次试探性进攻。

但也不全是顺心事。

首先是贸易逆差连年变大。江东不像蜀地一般拥有各种丰富的特产,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特产可能也就是产量还算可以的粮食。若不是能将蜀地特产倒卖至海外,孙权又及时仿制了刘备的大额货币,连年北伐的孙氏集团说不定早就财政崩溃。但无论是当“倒爷”还是造大额货币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贸易的问题又导致了和刘备势力的边境摩擦逐渐增多,年初甚至发生了士兵越界到刘备统治区屠杀劫掠百姓的恶性/事件。若不是负责西部边境的校尉黄盖处理迅速,立刻将犯事的士兵斩首,而黄盖本人又是荆州人,和荆州士族多少能说上话,关羽说不定就要带兵攻过来了。

孙权专门为此事向刘备写信道歉,但随后还是调程普、韩当、潘璋、徐盛、陈武等将带兵增员西线增强防御。

还好刘备是明事理之人,他留在荆州辅佐关羽的诸葛亮又是孙权身边重臣诸葛瑾的亲弟弟,这次的边境摩擦没有爆发成真正的冲突。

除了和刘备势力之间的问题,孙权还有另一件大事急需解决。先后被孙策、孙权两兄弟信任,委以南方事的大将太史慈突发急病病逝了。

孙权手中捧着一柄长剑,面无表情的询问前往报丧的官员:“子义(太史慈字)的遗言真是这么说的?”

那官员为孙策早年安插在太史慈身边,乃是孙氏的心腹,登时行礼道:“请主公相信我。”

孙权拔出长剑,看着冰冷的剑锋:“这还是我兄长当年用过的长剑,为表示对太史慈的敬意专门赠给了他。真没有想到,太史慈的野心竟是如此之大。‘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太史慈想要做带七尺剑的天子,想来是看不起这普通的三尺剑了。”

那官员道:“可需要将太史慈的家人全抓起来。”

“抓起来做什么?我是那种没有雅量之人吗?”

孙权将长剑插入剑鞘,扔给官员:“交给太史慈的儿子,告诉他,他们太史家要世世代代为我孙氏做持剑之人。”

官员走了,孙权一人独自坐在高坐上。

“七尺剑啊…天下男儿又有哪个不想要呢?”

————

三国小知识:

1、历史上京口是208年修建,濡须坞则是211年修建,石头城也是211年开始修建。

2、太史慈和孙策、孙权的关系比较像刘备和刘表的关系。太史慈的手下包括当初跟随刘繇的一些文武大臣,还包括一些被孙策屠杀的江东士族。理论上太史慈应该算一个独立的实力。当然,由于太史慈早死,而好巧,两年后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破曹操,那些刘繇、太史慈留下的文武一下就认清了形势,真正的归入到孙权麾下。


  https://www.biqugecd.cc/70010_70010748/315239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