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太子威武 > 第四十二章 规划

第四十二章 规划


永历十二年二月初十,朱慈煊到成都已经快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来,除了让刘耀带人清理成都近郊,再就是听说镇远之战的结果后组织了一次庆祝,朱慈煊没有搞什么大动作。一个月,他一直留在蜀王府中看书、看资料,嗯,现在已经改名镇守府了,永历给了他总理四川军政的大权,却没有给他封官,他自封了一个四川总督,顺手把蜀王府改成了总督府。

蛰伏了一个月,朱慈煊打算出关了,建昌的屯丁们快要到了,夔东十三家那边,李来亨刘体纯带队发动了一次对湖北的突袭,也颇有斩获,从满清治下搬运来了数万人口,正在送往成都的路上,另外,罗大顺在湖南打破了几个大府,也将当地的百姓裹挟一空,刘文秀他们征召了部分青壮从军,剩下的,也在计划着往成都送。如何安置这些人口,成都采用什么样的治理方式,都必须要定下来了。除了在永历、刘文秀、文安之等人面前表现过对军屯的不满,朱慈煊并未对外说过成都将要如何。谭诣、谭弘、刘耀等人,这一个月来在成都周边四处探查,都想着给自己的军屯找一块好地。在他们看来,太子必然是要施行军屯的,大争之时,当然是军需为先。

然而,“无论是关宁防线,还是历史上南明的覆亡,亦或者后世搞集体的失败,都证明了军屯是一条竭泽而渔的死路。”朱慈煊思索到,无限压制个人利益、放大集体利益的做法绝不可长久,还好,后世接受的教育告诉了他应该如何去做,根据地、解放区的经验他直接可以拿过来用。“蜀王这场胜仗至少能让鞑子半年内不敢大举进攻,只要剑门、重庆不失,哪怕在这两个地方打成绞肉场,成都这边也是安若泰山。”

这一个月,朱慈煊翻看了很多资料,大多都是关于四川的农业生产方面的。虽然在战乱中丢失了许多典籍,但一些基础的文献还是有的。他原本很担心明末的农业生产水平是否能照搬后世的经验,毕竟生产方式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句话他从小念到大,但翻阅下来,他放心了。

“难怪后世那个英国鬼佬,写的那本书里面说中国从明朝开始直到1949年,人均GDP一直在下降,明末和后世比,也就少了几种外来作物,基本的生产方式,从现在到两百多年后,一点进步都没有。”朱慈煊喃喃道,“满清真是误我中华不浅,什么样的政府,才能让治下的国家两百多年如死水一潭,一点变化都没有……不过也还好,明末的中国,确实能直接套用教员的模板了。”

“父皇既然委我以四川军、政两面大权,今天,本宫就要对四川今后的各项事宜做一些安排。”总督府上,治下文武济济一堂,朱慈煊坐在上首,侃侃而谈,“军队方面,待建昌、夔东等地百姓到后,择其精壮,与御营合编为川西第一师,由王启隆将军担任师帅。”见谭诣、谭弘、刘耀等都面露不渝之色,朱慈煊笑道,“各位稍安勿躁,且听本宫说完。”

“第一师,满额五千人,下设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和一个炮兵营。”见包括王启隆在内的各个军头都露出不解之色,朱慈煊微笑道,“是不是觉得五千人太少了?”

众将点头,朱慈煊解释道:“第一师,将作为我们的种子部队,我的要求是,每一个士兵都要当成军官来培养。”见众人面面相觑,显是没有明白他的意思,朱慈煊耐心道,“我们很穷,一时间养不起太多的部队,但我们不会一直穷下去,现在就要为将来扩军做好准备。士兵好找,军官却不好培养,所以,第一师在本宫的计划中,是未来扩军的种子,第一师的每一个士兵,都要能成为以后各师的基层军官。”

众人恍然,朱慈煊接着道:“我为第一师设计了一套新的军官和军衔系统,包括部队的每层编制,都写在这里了,你们看看吧。”他对明朝各种混乱的军官体系早就忍无可忍,借鉴后世的军衔和职务,朱慈煊也弄出了一套有明朝特色的军衔来。

王启隆等接过一看,不由得有些头大。朱慈煊将明朝的军队编制改了完全。第一师中,步兵最小的作战单位是班,满编九到十二人。三个班组成一个排,满编三十三人。三个排组成一个连,满编一百二十人。四个连组成一个营,满编五百人。三个营组成一个团,满编两千人。

骑兵团与之类似,但人数要少许多,一个骑兵团满编五百人。炮兵单设一营,满编也是五百人。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和一个炮兵营,满满当当五千人。

这些倒是好理解,关键是朱慈煊抛弃了明朝的小旗、总旗等军官职务,统统在编制名后加个长字来代替。王启隆等心中腹诽,殿下这是为了省事儿么?不过,营长、团长什么的听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至于军衔,朱慈煊倒是没整出什么幺蛾子,他也怕变动太大,昆明那边嚼舌根。而且,他多少有点民族主义情节,对后世中国的西化颇为不满,因此,军衔还是沿用了明朝传统的小旗、总旗等称呼。

“殿下,军职什么的末将倒是理解,但这个军衔,有何用处?”王启隆看完后问道。他感觉军衔用处不大,有点儿画蛇添足的样子。

“激发荣誉,增强责任,确定待遇。”朱慈煊解释道,“要说在战场上的作用,混乱之时,由军衔最高的临时指挥,避免长官阵亡,军队乱套。”

众人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解释。朱慈煊笑道:“既然如此,军队这边大概就先这么安排。启隆你好好计划一下,第一师本宫可就交给你了。”

王启隆躬身领命,朱慈煊接着道:“民事这边,才是本宫这一个月思考的重点。成都,不实行军屯。”

“军屯看似收益丰厚,但竭泽而渔,时间一长必然难以为继。我们和鞑子的战争已经持续几十年了,如果两三年能战胜鞑子,本宫完全赞同军屯,但谁能给本宫保证,两三年就能赶走鞑子?”

众人默然,两三年打败鞑子?天可怜见,大明不被鞑子两三年打败就不错了。

“等建昌的屯丁们到了,本宫会给他们恢复自由身,成都周边多的是地,每个丁壮,本宫给他三十亩地,每年每亩地本宫十取三,但土地不准买卖。”

“每个丁壮的土地,都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朱慈煊寒声道,“本宫知道以前有些地主压榨佃农有多狠,本宫不希望我的宽仁成了这些混账赚钱的工具。”

谭诣小声道:“殿下,地主大多都是几代人勤俭持家攒下来的祖业,有的人特别擅长务农,殿下不准他们买地,他们的钱往哪儿花呢?”

朱慈煊点头,应道:“这些人,可以租下别人的地,可以请人帮忙耕种,但要付工钱。”

谭诣了然,他其实是想着自己手下屯丁不少,要是能占地的话,自己每年躺着收租也老大一笔收入了,可惜,殿下把路堵死了。

“农事这边暂时这么安排,谭诣,你在忠州那边干的不错,农事交给你如何?”

谭诣一愣,他是侯爷,是军官啊,现在殿下让他管几个在地里刨食的庄稼汉?他满心的不乐意,只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无奈领命。

“所有的辅兵、屯丁,都取消军籍,包括你们带来的人。”朱慈煊叮嘱道,“会务农的,都去种地。不会的,安排他们去学打铁,学木工,学制盐,十几万人,总有会这些的……成都现在百废待兴,哪里都缺人,不会找不到事情做的。”

“谭弘,商事就交给你了,好好扶持几个铁匠铺子起来,种田的农具、打仗的兵器,可都靠他们了。”

扶着额头想了一会儿,朱慈煊接着道:“还有教育,百姓当中想必会有小孩,学校肯定是要建的,这事儿刘耀你带人做,至于夫子,本宫直接找父皇要人吧,昆明的读书人还是不少的……”

“还有官府也要完善了,成都现在一个百姓都没有,你们几个军官管事儿还说得过去。百姓来了,就得建立行政机构了。你们……”朱慈煊看了看堂上的几个货,这群歪瓜裂枣上阵砍人还行,当父母官怎么看怎么不靠谱啊,“算了,本宫找文督师要几个人吧,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做事不觉人手少啊。”

众人赧然,我们只会砍人是我们的不对了,殿下这眼神,真的伤人啊。


  https://www.biqugecd.cc/69509_69509134/315900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