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兰芳帝国 > 第三章蜀王府

第三章蜀王府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春,成都蜀王府鹫峰精舍,5五岁的朱厚炜册封为蔚王正在同蜀王府长史郑楷在听松轩谈论建立大邑工业区的事,在成都朱厚炜暂时做在蜀王府。  同时还有万户、宋应星、吴敬、李时珍、孙云球、杨慎等人商量正在筹建的大学和科学院。
朱厚炜在青城山调养的时候,在后山的一个山洞里找到了那套百科全书真是万幸。
公元1378年,朱元璋将他偏爱的第十一子朱椿册封为蜀王,其时朱椿年仅7岁。
朱椿的母亲,是朱元璋的郭惠妃,郭子兴的女儿。
在历史记载中,朱椿是一位非常热爱文化的藩王,他与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有交集。他曾礼聘方孝孺为世子的老师,收留宋濂的后人,并在成都开祭祀杜甫之先河。明史记载,他“独以礼教守西陲”。
1382年,朱元璋亲自下达了在成都修建蜀王府的诏令,还叮嘱成都的官员说,要以后蜀的旧城为外垣,在其中筑王城,不要着急,慢慢修。
他还特命国子监助教陈南宾为蜀府长吏,监工督理。经过九年的营造,到1390年,一座崭新的蜀王府,终于在五代后蜀宫殿旧址耸立起来了。据记载,宫城前有菊井,“菊井秋香”还被誉为成都八景之一。
蜀王府被称为“小故宫”,但蜀王府的历史,甚至比北京的故宫还要长,因为故宫是明永乐年间才在燕王府的基础上开始营建的。
在洪武年间的各藩王中,除去沿用元朝宫殿的燕王府与沿用宋朝宫殿的周王府,蜀王府占地规模较大。其砖城高度三丈五尺,高于规制规定的二丈九尺五寸。萧墙外南设御沟一道,称金水河,在洪武初期的其他王府中较为少见。
明蜀王府的范围,宫城朝南前门抵达现在的天府广场,后墙抵达东、西御河沿街,东西宫墙分别是现在的东华门街与西华门街。宫城外面还有一圈皇城,皇城的范围就更大了,南边到红照壁,北边到骡马市、羊市街、西玉龙街,西至东城根街,东至顺城大街。
明蜀王府一改从古蜀到五代时期成都城市延续数千年的主轴偏斜的布局,确立正南北向的中轴线,这在成都城市形态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蜀王府宫城前门为端礼门,门内三重宫殿布局在一条正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大殿之后为宫室。在中轴线两侧,有大片的空白,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正好填补了这一区域的空白,刷新了对蜀王府内部格局的认识
有明一代,受封为藩王的皇子共有62人,建有50个藩王府,这些藩府分布于全国各地,只有册封在成都的蜀王,是在一省范围内存在的唯一一个宗藩,被称为“二百七十年富庶之藩封”。
1390年,蜀王府宣告竣工。这座蜀王府规模雄伟,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丽的一座,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周长2500多米,面积38公顷多,其建筑可与北京故宫比美。整幢建筑坐北朝南,处处殿阁楼台、金碧辉煌。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有承运门、承运殿、端礼殿、昭明殿等。
庄严的正门点缀着乐亭、表柱、三桥、石狮等皇家建筑,令人感到肃杀之气。接着是蜀王府的心脏——承运殿,该殿为蜀王理政之处,用西南名贵的楠木制成。北面有用楠木制造的蜀王宝座。再后就是蜀王居住之处,建筑十分精巧华丽,园林精致优美,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其中的“菊井秋香”被誉为成都八大景之一
蜀王在成都要代表朝廷演礼,包括地方官员定期朝觐,蜀王出面祭拜山川社稷坛、江渎庙,亲自躬耕等。“耕乐轩”是记录躬耕之事的,“郭外躬耕二顷田,藜羹豆粥乐无边,犁锄播种当春雨,簔笠耘耔带晚烟”。而“耕读轩”则是一种耕读情怀,“南亩日躬耕,西窗暮读经,一犁常用力,数卷足怡情”。
由于蜀府地处西南,修建之初就有以壮丽的建筑群向世人,向边疆外族展示威仪的目的。明蜀王府雄壮威武还只是其表面,建筑物的内涵更具文化礼仪之功效。
藩王们本身就是以帝国中心为本,作为帝国血脉的复制品,通过文本和图像来接收和传递皇家的权力。
几代明蜀王有意识地为王府建筑注入文化内涵,体现了以自身实际行动藩屏帝室、拱卫中央的意志,突出地方坚决服从中央大局,为国家做出贡献,从而在成都和西南地区达到“京城千里,皇恩咫尺”的效果,为完成国家大一统以及地方和平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明代蜀藩一直受到褒扬的根本原因,也是其相对以前和其他藩王的创新之处。在封建时代,蜀府有这种意识十分难得。
现在的蜀王朱宾瀚生于成化16年(1480),弘治4年(1491)十二月被封为世子。正德3年(1508),朱宾瀚去世,享年29岁,在位16年,谥号“昭”,即蜀昭王。
朱宾瀚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和王妃刘氏的爱情。
刘氏是宁川卫(治所在成都)百户刘明的五女儿,“以贤淑择配”朱宾瀚。
弘治10年(1497),朱宾瀚与刘氏结婚。
3年后,儿子朱让栩出生刘氏温柔和顺,端庄稳重。
作为王妃,她还操持家务,常常亲自下厨为朱宾瀚做饭、做衣裳被褥。朱宾瀚生病,刘氏寝食难安,茶不思、饭不想,一心伺候朱宾瀚。朱宾瀚病愈,她才恢复正常生活。
在刘氏的辅佐下,整个蜀王府秩序井然,整齐严肃。
出发选址之前,先要在四川周边收罗一批工匠:有造船的工匠、铁匠,重点在冶铁炼钢、火铳火炮制造、瓦匠、木匠、烧制琉璃(明朝已经有玻璃生产,当时叫琉璃,只是含杂质多、透明度差、带颜色)瓷器的工匠、有矿山开采经验的匠人、有制造工艺技术的工匠(制造摆件、首饰这一类的人就是这个时代工艺大家)
另外,再派出几批人,就近到的杭州、南京、福建一带收罗专门人才,目标主要是战舰制造工匠,冶铁、炼钢的工匠,有数学、物理、化学等西学学识的人才等。
朱厚炜选琉璃匠人、瓷器匠人各一人,王府卫士两人做帮手,令他们前往彭州白水河一带寻找石英石矿和质地较好瓷土。找到石英石后立即开采带回一车运回,瓷土需要买下土地,长期使用。
石英石是光学玻璃的原料,白水河的石英石是最好的优质矿石,朱厚炜打算用于生产望远镜、炮镜、步枪瞄准镜。
需求量不大,不必建立矿山连续开采。另外派人就近寻找硅石、长石、石灰石,这些都是普通原料,用于制作普通玻璃。
选铁匠两人,派往乐山寻找铁矿,到大邑以西找煤矿,到自贡、宜宾一带找铜矿带回矿石即可。
这些矿产地址都是朱厚炜在朱怀化前世记忆中查到的,随时查阅这些资料已经成了朱厚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朱厚炜也给他们讲授了一些找矿的必备知识,携带一些必备的工具。
首先是工场选址。
工场总的面积大约需要20000亩以上的土地,当然主要取荒地、山地,四川全省都是蜀王府管理。
朱厚炜是皇子是要封地的,被册封为蔚王,食邑大邑、邛崃两地,皇长子朱厚燳册封为太子、朱秀荣册封为太康公主。而且大邑、邛崃、乐山周边有丰富的煤、铁、天然气和石油资源。水力资源也很丰富,交通便利。
选址要求尽量在岷江岸边(取其偏僻),乐山(嘉州)河岸要有方便建立码头的位置,拟建的码头应该可以停靠500料(古代衡量船只大小的计量单位,大约两料=1吨)的大船。内河中500料算是比较大的船了,但是在海上还属于小船。
朱厚炜的计划为内河舰队及近海舰队造500料的舰船,如果火力猛这种船可以暂时充作近海主力舰了。
整个工场区划分出造船的船坞、原料成品仓库区域、冶铁炼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的区域、木材、钢铁加工厂房区域、原料加工区域、火药加工区域、住宅生活区等等。同时还必须考虑作为方便使用水力的位置,因为除了水力,现在没有其他动力了。
工业区主管冯纶早就在工厂区等着朱厚炜了,一见到他进来,立刻拉着去了厂区后面的一个大工坊,这个工坊有些特殊,因为里面的工匠都是有品级的官员。他们都是因为技艺精湛,才被提拔为官的技术性官员,工作的内容就是利用他们精湛的技艺。对现在的工艺或技术进行改进,相当于后世的研究院之类的。
明代匠户是世袭身份,隶属于工部﹐分轮班匠﹑住坐匠二类。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方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到官方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但是到了明末,匠户制度土崩瓦解,匠户只需要缴纳银钱就可以免于服役。每名轮班匠每年纳”班匠银”四钱五分,住坐匠则须月出银一钱。
成都的手工业和商业都是相当发达。朱厚炜创建这个工业区就定下了规矩,因为保密的原因,没有经过冯纶的允许,连他这个皇子也没办法批准人进去。
进到这个大工坊后,朱厚炜好奇的四处打量,发现这里占地面积极大,而且按照行业的不同,划分出许多的区域,比如朱厚炜见到的就有造纸、建筑、织染、陶瓷等等,每个区域里少则三四人,多则数十人,或忙碌或讨论,看起来一幅十分繁忙的景象。
朱厚炜他们要去的冶炼区域在最中心的位置,离着还有好远,朱厚炜他们就看到几座高高的炉子立在那里,上面似乎还有人在走动。
朱厚炜知道这是用来炼铁的高炉,高炉炼铁的技术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唐朝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冶铁技术,朱厚炜对这种技术能做的改进很少,关键还是对现在炼钢技术的改进。


  https://www.biqugecd.cc/66517_66517269/552622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