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动摇国本
九天神皇小说推荐阅读:
遮天
天官赐福
AWM[绝地求生]
万古神帝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道君
雪鹰领主
重生:官运亨通
官神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方雨晴
……
多铎望着哥哥,眼中闪过了一丝愧疚。他当初派人刺杀多尔衮,虽然有激励多尔衮的成分,但同时也是有私心的----虽然他知道刺客骗不过多尔衮,不会得手,但谁知道会不会有意外呢?如果当时多尔衮稍有疏忽,那个刺客侥幸得手了,那么,最大的获益者,不是别人,正是他多铎,多尔衮的死,一定会刺激两白旗,在黄太吉暴毙的情况下,两白旗不将他推上皇位,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这些后续,多尔衮不会想不到,但他却不提,这些年来,也从来都没有表现。他始终将多铎当成最亲近的弟兄。
想到这些,多铎心中的愧疚更多,但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向多尔衮一抱拳,然后转身大步离开,出了府门,上了战马,说一声:“走!”
马蹄滚滚,镶白旗的精锐白甲骑兵护卫他从海州急急返回,现在又护卫着他急急离开。
多尔衮依然还站在堂前的台阶上,听着逐渐远去的马蹄声,他眼神更加的孤寂和悲凉……
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多铎?
抬眼望,东方已经隐隐现出了鱼肚白。
天,马上就要亮了。
“主子,”脚步声急促,苏克萨哈奔了进来,双手捧着刚刚送到的急报。
多尔衮接过,展开了看,看完之后,眼中的落寞变成了怒意,他将急报狠狠摔在地上,骂道:“祖大寿,该死!”
苏克萨哈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见过多尔衮发这么大的火,但他隐隐能感觉,主子的怒气,一半是为了急报,另一半怕是为了昨夜的大变……
多尔衮愤怒的踱了两步,然后奇迹般的冷静了下来,他低身捡起急报,平静说道:“备马,我要进宫。”
“嗻。”
……
崇政殿。
地板水洗如镜,映出跪在殿中的一个孤单身影。
正是多尔衮。
一夜大变,感觉他更是憔悴和苍白。
“皇上驾到~~”
随着殿中太监的一声喊,小皇帝顺治从后面转了出来,登上了御座。
而垂帘后,太后布木布泰也已经是坐下。
因为天刚亮,光线还不是太充足,所以殿中的宫灯都还亮着,多尔衮微微抬头,借着宫灯的光亮,他清楚的看见,小皇帝双眼通红,俨然是刚刚痛哭过,一瞬间,多尔衮心中冰冷,但脸上却不动声色,拜道:“臣多尔衮,参见皇上。”
“领辅政平身。”顺治小皇帝的声音也有些哑,看来不止是痛哭,而且哭的极其伤心。
多尔衮起身,将昨晚的“乱变”进行禀报。
听到豪格作乱不成,自戕身亡,顺治好像忍不住又要落泪,但终究还是忍住了。
“豪格带兵谋乱,死不足惜,”小顺治竭力平静:“传旨,免去豪格一切爵位,曝尸三日,以儆效尤。”
“遵旨。”
多尔衮躬身,不管怎样,也不管是顺治自己,还是“大玉儿”施压的结果,总之,小顺治终是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昨晚大乱,朝廷必须有一个结论,豪格虽然死了,但关于他的行为,也必须有一个定性,如此,他多尔衮领辅政的职位,才能名正言顺,也才能继续领导大清抵抗明国的巨大攻势。
处置完豪格之乱,接下来就是今晨刚刚送来的急报。
“无条件投降?”顺治哑着嗓子,带着哭腔。
“是。”多尔衮面无表情:“祖大寿在大凌河暴毙,其子祖泽清投降了明国,巴哈纳被明国驱逐,正往海州返回,明国上下,从隆武到孙传庭,都欺我大清兵败,无意和我大清和谈。”
“那我们该怎么办?”顺治毫无主意。
“死守海州。一步不退!”
多尔衮声音坚定:“只有让明国在海州城下付出惨重代价,令他们知道,我大清犹有战力,隆武才有可能改变主意。只要能拖过春秋,进到冬季,冰天雪地,道路断绝,明国就不得不退!”
“但海州只有一万多兵,粮草又不足……”这一次说话的不是顺治,而是垂帘后的布木布泰。
“除了节衣缩食,加快生产,全力支持海州战事之外,还请皇上下旨,再令盛京各个王公贝勒和城中大户,献出府中全部存粮,一部分用作军粮,一部分充作种子,以备春耕,但有隐藏者,以谋反论处!”多尔衮道。
--时至今日,“大清”府库早已经是没粮,普通百姓更已经断粮许久,所有人只能吃草根,咽树皮,往山中打猎,水中捞鱼,所幸辽东抵御广袤,物产丰富,通过渔猎总是能补充一些,但远远比不上消耗的速度,盛京饿死的人,一日比一日多,但为了海州和凤凰城的战事,“朝廷”非是继续加大搜刮的力度不可,到现在,只是压榨下层百姓已经是榨不出粮食了,多尔衮只能将目标对向王公贵族。
“准!”顺治没有犹豫,立刻答应。
垂帘后的布木布泰却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王公贵胄府中的存粮也是有限的,就算将他们都搜刮干净了,怕也是没有多少,只要战事继续,只要大清的粮食生产无法恢复正常,这危局终究是无法挽回……
……
京师。
就在多尔衮为了前线粮草,穷尽一切,不惜将全部的王公贵胄全部得罪的同时,大明朝亦是掀起了一场大风暴。
三月初十,就在隆武皇帝的御驾,即将返回京师,大明上下,都在为辽东胜利振奋不已之时,大明第一报,已经有了广泛影响力的《三文日报》忽然在头版头条刊发了两条文章,第一,辽东战事耗费巨大,国库空虚,何解?第二:百姓纳粮,地主纳凉,国穷官富,千古荒谬,何时休?
此两篇文章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第二篇文章直指指责的,正是大明朝开国以来,一直施行的考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的制度,所反对的,也是大明朝优待读书人的祖制。这么多年来,士绅不纳粮,少纳粮,大明上上下下都已经是习惯,甚至是认为理所当然,但想不到《三文日报》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指责和反对!
这不止是反对祖制,也是和全天下有田有地的士绅为敌啊。
虽然,所谓的士绅不纳粮,并非是完全,而是有一定的额度。比如秀才十亩,举人五百亩,进士最多可以到两千亩,超过额度都还是要纳粮的,而且在经过了“摊丁入亩”的改革之后,这些原本不用纳粮的田地,都已经分摊了人头税,那一块不纳粮的铁招牌,其实已经是被打破了,只不过因为人头税分摊有限,除非是田产众多的大士绅,大地主,否则就一般的士绅来说,所缴纳的“摊丁入亩”,其实还是一个小数目。
但如果照《三文日报》的抨击,以及最后一句振聩发聋的结语: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士绅的优待全部被取消的话,那他们以后要缴纳的赋税,就是成倍成几十倍的增加,这简直就是要人性命啊。
而且不止是人头税,田赋,朝廷的徭役,他们也必须要缴纳和承担了。
这怎么可以?
而且谁都知道,《三文日报》和当今陛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的政策和人事任命,都是《三文日报》先行放风,经过讨论,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朝廷才会正式任命,如今《三文日报》忽然抛出废除士绅特权,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难道是陛下的授意,朝廷要对士大夫,对天下的读书人动手了吗?
《三文日报》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其实是相互呼应的,以朝廷钱粮困窘,可能无法继续支撑辽东战事为忧,引出第二个关键议题。显然,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就在辽东连续大胜,收复锦州和广宁,大明朝廷和隆武陛下的威望,达到最高顶峰,也是战事进行到最后的关键时期,忽然提出这个问题,在气势上压制反对者。
“黄宗羲,顾炎武,你两个也是读书人,难道连读书人最后的一点体面,你们也是不顾吗?”
黄宗羲和顾炎武虽然都没有中举,但却都是秀才的身份,按照朝廷的规矩,他们每人也是可以享有十亩免赋田的。现在两人以笔名公开抨击这一项大明开国以来就有的祖制,某种意义上讲,其实也是在剥夺自己的特权。
如果说,在这之前的几个月里,《三文日报》关注的都是辽东战局,每日都有战事急报和战略分析,是为洛阳纸贵,成为京师以及周边读书人每日必看和必定讨论的话题,积累了相当多的拥趸,很多人讨论时局,言必称《三文日报》,但《三文日报》的这篇社论一出,立刻就惹恼了他们。
《三文日报》这是要刨他们的根啊。
谁都知道,大明官员俸禄浅薄,无论哪一级的官员,只靠俸禄都很难养活自己,很多人凭借的就是家中的田产,如今要把他们的特权取消,难道是要逼着他们大举贪墨吗?
朝廷钱粮困窘,国库空虚,可以想其他办法,为什么要盯着他们的田地不放呢?
当天下午,就有人聚在《三文日报》门前,对黄宗羲和顾炎武二人,表示抗议。
但《三文日报》毫不畏惧,第二日继续用社论抨击“士绅不纳粮”、以致于国穷民困,府库空虚的弊端,而且言辞比起昨日更加的激烈。最后再次重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朝廷的中坚,士绅的责任更大,如果士绅都不能为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又怎么能期望、并要求无田无地的匹夫,效忠于朝廷呢?
而就在第三日,也就是隆武陛下回京的这一日,事情进到了最高潮。不但是一些童生,秀才,就是低阶官员,也脱去官服,到《三文日报》门前,聚集抗议了,也就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三文日报》的背后是皇帝,动作有所顾忌,顺天府衙又出动了大批的兵丁和衙役维持秩序,锦衣卫暗中保护,不然《三文日报》可能早就被冲击、烧毁了。
即便如此,情势依然严峻,读书和士绅阶层,对《三文日报》的怒火达到成了顶峰,恨不得处之而后快,认为《三文日报》攻击祖制,妄议朝政,要求严查甚至是关闭三文日报的奏疏,雪片般的飞入内阁。
面对巨大的压力,内阁也是顶不住,提出暂时关闭《三文日报》,以平息众人的怒火。
“不准!”
“言者无罪,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讨论的。”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件事,在我大明不能有!”
“现在不能有,以后也不能有!”
“除非三文日报有违反法纪的事实,否则绝不可关闭。”
“面对不同意见,可讨论,但绝不可以打砸抢!”
“传旨顺天府衙和锦衣卫,严厉保护和监视,但有人逾越法纪,冲击三文日报者,一律严惩!”
隆武皇帝朱慈烺立刻驳回。
……
有了陛下的旨意,锦衣卫不再是暗中,而是公开出现,这一下,才算是震慑住了闹事的士绅和读书人。
眼见不能硬来,官员们继续用奏疏淹没《三文日报》。
面对内外攻击《三文日报》的奏疏,隆武帝朱慈烺一律留中不发。又密令都察院左都御史钱谦益“弹压”,如此,内外攻击《三文日报》的奏疏,才渐渐少了下去。
而《三文日报》连续发表的重磅文章,很快就传遍了天下,聪明的官员通过《三文日报》,已经是看出了隆武陛下即将兴起又一轮大改革的心思,于是开始有人上疏,支持《三文日报》的观点,认为百姓已经困极,朝廷的税赋不能再向他们增加的,如今要解决财税困局,在盐税茶税船舶税之外,各地的大地主,大豪绅也非是向朝廷作出贡献不可。
开第一枪的是湖广总督徐标。
他上疏朝廷,支持《三文日报》的观点,并且请命在湖广施行。
五年前,摊丁入亩就是由徐标提出,并且在保定地区试行,随后推广到全国,因其功,三年后,徐标被升为湖广总督,在大明最重要的粮仓,深入施行摊丁入亩。
这一次,徐标又要请为先。
------求月票~~~~
https://www.biqugecd.cc/61348_61348833/988616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