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长生 > 第二百九十章 临行准备

第二百九十章 临行准备


  长生之所以决定冲赵卓君下手,乃是因为赵卓君年轻,与老人相比,年轻人还是比较容易对付的。
所谓下手自然不是将赵卓君抓起来,此人万万抓不得,因为一旦抓了此人,皇上闻讯之后就会立刻猜到暗中派遣刘子夫和赵卓君前往登州秘密调查他一事已经泄露。
如果皇上是在重用他之前派人前去调查他的底细,于情于理也都说得过去,但问题的关键是二人前往登州是在三个月之前,这就说明皇上直到三个月前仍不信任他,他知道皇上不信任自己倒是无所谓,并不影响他忠君报国,但是不能让皇上知道暗中调查他一事已经被他知晓,这会让皇上很难堪,很尴尬,甚至不知道日后应该如何面对他。
有些事情知道了也得装作不知道,如果不想跟对方相处了,可以直接揭穿,痛斥之后分道扬镳,很解气也很过瘾。但如果还想与对方相处,就得给对方留面子,佯装不知,因为一旦自己的心机被对方拆穿,所有人都会恼羞成怒并气急败坏,所有人都是如此,例外者万中无一。
此事难就难在绝对不能惊动皇上,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皇上既然派刘子夫和赵卓君去登州,就说明在皇上看来这二人绝对可靠,想要自这种人身上打开缺口,难度极大。
威逼?不行,万一对方不受恐吓,跑到皇上面前告上一状,那就全完了。
利诱?也很危险,万一对方不上钩儿,一定会跑到皇上那里告知此事邀功表忠,结果也是无法收场。
愁恼良久,长生始终想不出可行的办法,实则有几个方法还是有成功可能的,但他不敢尝试,因为失败的后果自己承受不起,此事必须做到一矢中的,万无一失。
沉吟过后,长生命人将余一喊了过来,命其立刻秘密调查赵卓君,包括祖籍出身,包括亲人家眷,包括秉性脾气,包括行事作风,所有种种,事无巨细,尽快查清。
余一有个好处,当长生让她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她从来不会问为什么,这也是她当差多年养成的习惯,身为下属,最重要的是坚决执行上司的命令,哪怕上司的决定自己不理解甚至是不认同,她也不会自以为是的反驳询问,这其实是个好习惯,因为上司对那些凡事都喜欢刨根问底的下属是深恶痛绝的,这表示这个下属很没分寸,不该自己知道的事情也想知道。
冲余一交代了差事,长生出门去了户部,虽然骑了马,途中走的却很慢,身为朝廷命官,是不能动辄跑出去到处溜达的,此番出行得想个合理的借口才行,去往户部的途中他就在想这个。
直待去到户部,长生也没想好借口,眼见案头积压了不少公文,便随手拿过,逐一看阅办理。
公文有不少是兵部转过来的,新军出征,除了粮草军需,还需要大量的兵器军械,战马也严重短缺,三路兵马都在跟朝廷要钱要物。
这些公文给了长生很大启发,皇上已经下旨命龙颢天所部前去讨伐西川的王建,这三十万新军是大唐最后的希望,也是皇上的命根子,皇上最怕失去的就是这些军队,而且皇上也并不完全信任龙颢天,所以才会让他去打西川,而自己和大头所去的地方正好要经过西川,等回到御史台再看看西南各大州郡整顿吏治的情况,然后找个理由,只说有人举报那里的丐帮分舵与王建过从甚密,龙颢天此去有反叛的可能,打着过去核查此事以及整顿吏治,追缴赃款的幌子给皇上上个折子,如此一来出行的理由就合理而充分了。
户部眼下并不缺钱,但长生并未批复与新军军需有关的公文,而是喊来了左右侍郎,只道御史台最近忙于整顿吏治,查抄贪腐官员,户部的事情自己暂时无暇顾及,关于新军出征的军需保障,由两位侍郎全权决断。
当官儿的有个通病,那就是怕担责任,好不容易混到今天这个地步,万一什么事情处理不好,再被追责降职,那就得不偿失了,听长生这般说,再见到他其他公务都办理了,唯独留下了兵部的公文,二人瞬间想到长生在推卸责任,因为保障新军军需供给是眼下的头等大事,这事儿办砸容易办好难,是个不折不扣的苦差事。
长生甩锅,二人也甩,只道保障新军军需一事一直由吴雨生负责,而今三路兵马已经开拔,供给军需一事还是由吴雨生继续负责较为妥当。
有些时候自作聪明的人做的事情,只是真正聪明的人希望他们做的事情,二人不知道的是长生要的就是他们这句话,如果自己直接命令吴雨生全权处理此事,吴雨生就会遭到户部所有人的排挤,而户部所有人也都会知道他很器重吴雨生。
听得二人言语,长生表现出了些许忧虑,“先前指定他负责新军军需只是随口一说,此人终究年轻,怕是难当大任,还是二位辛苦一些较为稳妥。”
好不容易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扔了出去,二人岂肯再接,急忙甩锅,只道吴雨生虽然年轻,却多有才能,还是堪当大任的。
长生又顾忌吴雨生官职太低,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一个末微小吏,怕是朝廷会提出质疑。
二人随即表态吴雨生办差勤勉,多有政绩,可以发文吏部,给他升上一级。
为了让吴雨生背锅,二人也算是绞尽脑汁了,而这正是长生想看到的,便“勉强”同意,只道自己马上要赶回御史台处理紧急公务,保举吴雨生一事就由二人联名书写公文,发往吏部。
有了此番升迁,在他卸任户部尚书之时吴雨生再升一级,以侍郎之职行尚书之事就顺理成章了,不过那一级得留给皇上来升,当皇上得知吴雨生与自己并无私交之时,一定会升迁重用。
两个侍郎并不知道在无形之中提携了一个竞争对手,只当找了个背锅的倒霉鬼,不但没有闻嗅到危险,反倒暗自轻松,如释重负,窃喜联名,发文吏部。
离开户部,长生又去了一趟米铺,买了粳米,高粱,粟米,荞麦,莲子,五种米粮尽数研磨成粉,这些谷物都有健胃益气之效,混合之后既可以喂服母马催奶,亦可喂服马驹健胃。
回到御史台,长生去马厩寻到杨开,将米粉交给了他,说明用法之后自回公堂,自诸多公文中寻找毗邻西川那些州郡的吏治公文,西川甚是偏远,周围的州郡吏治腐败,但严查贪官所得赃款并不多,这正好给了他亲自前去督办的理由,皇上之前穷怕了,把钱看得很重,出去给朝廷捞钱,皇上自然不会反对。
长生此前还让余一暗中知会各地的巡查使,留意倭寇的行踪,但巡查使发回的公文中并未提及此事,对此长生也不感觉意外,一来时日尚短,对于道听途说的消息巡查使也不敢随便禀报。二来倭寇暗中行事,自然会隐藏行踪。最主要的是眼下大唐有很多地方不在朝廷的管辖之下,倭寇若是潜伏于藩镇掌控的辖区,朝廷自然无从查找。
傍晚时分,大头回来了,张墨带走的金印原本是倪倬在用,他的那个金印在大头手里,几人之中大头最为年长,加上之前混迹市井,游荡江湖,精通人情世故,有金印在手,自然不缺钱,给扶风真人采购的礼物不但有汉朝玉器还有各地名茶,似那越州的仙茗,洞口的雀舌,味江的鳞甲,青城的蝉翼等诸多御贡茶叶无一不有。
看到茶叶,长生不由得想起了龙虎山的几位前辈,于是命大头再去采办一些上好的茶叶和适合随手把玩的玉器,派人送给龙虎山包括老天师在内的诸位长辈,再自倪家私产中拨出二十万两白银以倪家的名义送给龙虎山,补贴一干道众的衣食用度。
大头跟随长生的时间也不短了,知道长生对钱财并不看重,但长生一次拨给了龙虎山二十万两还是令他颇感意外。
大头虽然点头应是,长生仍然发现他有些吃惊,便随口说道,“你没去过龙虎山,道人的日子实则并不好过,每日只得两餐,倪家之前一直捐赠接济,而今倪家远走西域,以后怕是没有人再慷慨捐赠了,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怎么样,趁眼下手里有钱,多给他们一些,留待他们以后过活度日。”
“大人大善仁义,虑事周全。”大头多有钦佩。
二人说话之际,余一来到门外。
不等余一开口,长生便招手示意她进来,余一不知道长生先前命她调查一事是否需要避讳大头,便没有立刻开口。
长生见状主动发问,“有头绪了?”
“查清楚了。”余一点头。
“这么快?”长生有些意外。
“我此前一直在大理寺当差,有些门路,”余一的记性也很好,随即如数家珍,叙述讲说。
虽然长生也能记住余一所说的关于赵卓君的情况,但他仍然提笔自纸上简单记录。
大头也没有一直留在此处,见长生没有其他吩咐,收拾好东西便先行离去。
这个赵卓君是个清官,而且清的要命,既不贪财也不好色,由于任职司天台,性情颇为超然,淡泊名利,平日里布衣素食,也不谋求升迁,家里除了一个老母,还有一妻两女。
赵卓君乃科举入仕,秉行孔孟之道,事母至孝,但其母生性刻薄,少有宽和,因为媳妇赵高氏不曾生下儿子,平日里对其多有打骂,邻里经常看到赵高氏身上有伤。
说完赵卓君的情况,余一皱眉摇头,“此人貌似并无短处。”
“不然,”长生摇头,“只要是人,就有弱点,此人的弱点就是愚孝。”
余一不解,疑惑歪头。
长生说道,“婆媳是否和睦,既不取决于婆婆,也不取决于媳妇,而是取决于儿子,儿子夹在婆媳之间,处事定要公允公正,老娘有错就批评老娘,媳妇有错就斥责媳妇,只有这般,婆媳才能不逾本分,各自相安,但这个赵卓君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一味的偏袒母亲,不曾为媳妇主持公道。”
余一点头,“大人言之有理,连街坊邻居都能看到赵高氏身上有伤,足见其母下手颇重且事发频频。”
“既然他不主持公道,那我们就代他主持公道…...” 


  https://www.biqugecd.cc/60069_60069171/539794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