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6章 儿科圣手

第6章 儿科圣手


第6章  儿科圣手

        高太后的步辇,在福宁殿前停下。

        恰在此时,福宁殿的閤门被打开,宰执们鱼贯而出。

        见了太后仪卫,群臣先是一楞,然后避让到一旁,恭身而拜:“臣等拜见太后娘娘!”

        高太后在粱惟简的服侍下,走下步辇,对宰执们颔首:“诸位髃臣不必多礼!”

        接着又道:“自皇帝服药以来,国家事多赖列位髃臣尽心!”

        群臣纷纷拱手:“陛下拔擢之恩,臣等当百死以报!”

        高太后颔首还礼,看向群臣之中的一个身影,道:“髃臣们都去忙吧!”

        “孙朝散留下!”

        “是!”群臣再拜,纷纷恭身而去,只留下了一个苍老的大臣。

        此人名叫孙奇,年已七十。

        乃父孙用和,仁庙时的名医。

        孙奇更是青出于蓝,不仅医术高超,文学之上也有成就,嘉佑年间曾中进士,随后子承父业,以儒入医,被除为校正医书局。

        数十年来,孙氏父子兄弟一直为皇家御用太医。

        元丰七年,孙奇特旨以朝散大夫致仕,诏赐准服紫,赐银鱼袋。

        这与侍制大臣所享有的待遇,已相差无几。

        高太后和孙奇显然是熟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熟悉。

        她看着孙奇,叹息一声,道:“老太医,此番又要辛苦卿了!”

        孙奇巍颤颤的拱手:“为官家诊脉,老臣不敢言辛苦,但尽力而已!”

        高太后微微点头,带着孙奇,向着福宁殿内寝而去。

        一路上,一边走,一边问道:“皇帝脉象如何了?”

        孙奇低头叹息一声,答道:“官家乃是风谙之症……”

        高太后脸色一黯,叹道:“先帝亦是此症!奈何!奈何!”

        英庙即位不久,便罹患风疾,先是不能言语,然后不能行走,终于是一病不起,药石无灵。

        “就没有办法了吗?”高太后又问。

        孙奇深深俯首:“臣无能……”

        高太后含泪吐出一口气,对孙奇道:“有劳爱卿了!老身且去看看皇帝!”

        孙奇再次俯首,长身拜道:“且愿娘娘保重,老臣拜辞!”

        说完,巍巍颤颤的恭身而退。

        高太后见着,连忙命粱惟简去送送这位三朝老臣。

        她自己则强忍着悲痛之意,走进了福宁殿东阁。

        如今,因皇帝病重,宰臣们已经将皇帝御榻,从福宁殿后的柔仪殿移到了福宁殿东阁。

        这是为了更好的入宫问安,也是为了两府宰臣们得以更好、更快的来到皇帝面前,接受旨意。

        高太后自进了东阁,一直侍奉在皇帝身边的内臣张茂则就已经迎了出来。

        “臣张茂则,恭迎娘娘!”

        “髃臣们入觐,都说了什么?”高太后问道。

        张茂则低头答道:“奏知娘娘:三省宰执们,已上了劄子,请命有司为大家祈福,建金刚道场,于宫中立神祠烧香……”

        高太后抹了把眼泪。

        她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大宋的髃臣们,不到最后关头,是轻易不肯和鬼神低头的。

        而当他们开始向鬼神低头,主动请求祈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力已经穷尽,只有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了。

        英庙当年,从设金刚道场祈福,到最终驾崩,不过十来日而已。

        “老身去看看皇帝!”

        张茂则恭身前导,带着高太后,经过重重帷幕,到了皇帝的御榻之前。

        浓郁的艾草味道,扑鼻而来。

        躺在病榻上的皇帝,早已没有了往昔的风采与威严。

        他双目紧闭着,脸色苍白,原本富态的脸庞,如今已经消瘦了下去,颧骨开始凸起,

        高太后看着自己的儿子,如今的模样,忍不住又潸然泪下。

        张茂则在旁看着,连忙上前劝慰道:“娘娘请宽心,大家必有天佑!”

        “天佑……”高太后叹道:“但愿如此吧!”

        心中却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高太后当年也是这样亲眼看着自己的丈夫,躺在福宁殿的御榻上,不能说话,不能行走,最终驾崩的。

        这个时候,去送孙奇的粱惟简回来了。

        粱惟简走到高太后身前,先是一拜,然后道:“上禀娘娘,臣有事启奏!”

        张茂则见了,恭身一拜,悄无声息的带着寝宫中的女官、宦官,退到了帷幕之外。

        粱惟简上前一步,凑到高太后身前三尺远的地方,低声禀报起来:“娘娘,臣方从殿前过,恰遇上御药粱从政……“

        “嗯?”

        “粱从政与臣言,皇五女急病,德妃正在急请太医局翰林医学钱乙入宫诊脉!”

        高太后听完,与粱惟简道:“老身知道了!”

        “汝且去叮嘱一番,叫太医局务必用心!”

        “是……”粱惟简躬身退下。

        高太后却是轻叹一声,双手合十,念了个佛号:“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此刻的太后,只觉屋漏偏逢连夜雨。

        皇帝重病,公主急病。

        这宫中真是糟糕透了!

        心中顿觉烦躁,却也不知去与谁诉说。

        嘉佑老臣,都在洛阳。

        这东京城里,尽是小人、幸进之徒。

        高太后一个也不喜欢,一个都不看好。

        甚至可以说厌弃至极!

        奈何,偏偏如今在京的宰执,基本都是类似小人。

        高太后正忧虑间。

        殿外传来了张茂则的声音:“娘娘,二大王在殿外乞问大家龙体无恙……”

        高太后闻言,眉毛都舒展了一些,立刻说道:“传!”

        二大王就是她的次子赵顥,如今已被封为雍王,乃是高太后最喜欢的儿子,没有之一。

        ……

        赵煦再次醒来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穿着绿袍公服,戴着交脚幞头,约莫四十来岁的医官,坐在他塌前,正在给他诊脉。

        往昔的记忆,在脑海翻滚。

        赵煦记起来这个医官的名字了。

        “钱太医?”他轻声问着。

        对方微笑了一下,颔首致意:“臣乙,敬问郡王殿下无恙!”

        赵煦点点头:“我无恙!”

        脑海中,却是一阵恍惚。

        想起了,他在新世纪,去那些有着中医背景的医院时,从那些医院的回廊里看到的那一个个在回廊墙壁上,被列为‘先贤’的古代名医。

        而在那些回廊里,赵煦看到过如今坐在他面前的这个年轻太医的名字。

        钱乙!

        被新世纪公认为儿科先驱,开创了中医儿科一脉的祖师爷!

        钱乙所研发革新的六味地黄丸,更是在新世纪,出现在几乎所有药店的橱窗中。

        赵煦看着坐在他面前的钱乙,眼神迷离了一下。

        因为,眼前这个为他诊脉的太医,后来在邵圣年间被逐回原籍了。

        不止是钱乙,整个太医局,都被清洗了一次。

        数十名太医局医官被遣散。

        原因?

        很简单。

        这些太医,在元祐垂帘期间,与太皇太后身边的亲信内臣入内内侍省副都知陈衍,往来密切。

        为什么往来密切?因为陈衍的差遣里有勾当御药院、提举翰林医官局,属于几乎所有太医的顶头上司和直接管理者,不和陈衍打交道的太医是不可能在太医局混的。

        但新党可不管这些,他们也懒得一一甄别,索性全部发遣!

        很荒缪吗?

        不!

        这就是党争!

        不讲是非,不论善恶,不分对错,只讲立场。

        旧党如是,新党亦如是。

        往事在脑海中浮沉片刻,赵煦的心思就回归现实,他看着面前的钱乙问道:“钱太医,我脉象如何?”

        钱乙将放在赵煦脉搏上的手拿开,然后恭身拱手:“殿下脉象平稳,呼吸有力,旧疾已是大好,往后但需注意调养、保温,莫要急冷急热便好!”

        赵煦点点头,道:“我知道了,我会注意的!”

        上上辈子的他,之所以忽然暴毙,英年早逝。

        就是因为不遵医嘱,将钱乙和其他太医的告诫抛在脑后,在早春时节,和几个妃嫔在御花园里嬉闹。

        结果,感染伤寒,引起旧疾复发,持续高热,呼吸急停……嘎了!

        用新世纪网络上的话说就是:浪死的。

        如今重回少年,赵煦当然绝不会再犯这个错误。

        钱乙微笑着拱手再拜,就要告辞。

        赵煦却叫住了他:“钱太医今日缘何入宫了?”

        钱乙答道:“臣奉德妃娘娘令旨,入宫来给公主诊疾的,恰遇国婆婆,婆婆言殿下昨夜似有咳喘,便命臣来给殿下诊脉,所幸殿下吉人天相,脉象平稳,旧疾已有大好之兆!”

        钱乙的话,在赵煦心中,仿佛投下一块石子。

        “五娘……”他呢喃一句:“我怎忘了五娘呢?”

        脑海中,一个穿着彩衣的小小身影,一闪而过。

        “六哥哥!”那个已经忘记了模样,只记得很可爱的小姑娘,有着银铃般的笑声,性格乖巧懂事。

        “五娘怎么样了?”赵煦问着。

        “启禀殿下:公主是伤寒之症,臣给公主开了药服下后,已是出了汗退了烧!当无大碍了!”钱乙拱手答道。

        “是吗?”赵煦不太相信。

        钱乙顿时语塞。

        赵煦的眼睛,认真的凝视着钱乙,道:“钱太医,我有些忧心五娘的病情,或有反复之可能,太医可以留宿宫中吗?”

        “这……”钱乙为难起来,他只能委婉的道:“殿下,臣是外臣,非是内臣,这夜宿宫闱……”

        赵煦顿时耷拉下脑袋,垂头丧气:“这样啊……”

        “可是,我有些害怕……”赵煦低下头道:“害怕会发生像去年那样的事情……”

        钱乙迟疑了一下,他自然清楚,延安郡王在说什么?

        去年一年,大内有三位公主夭折。

        都是如现在的皇五女一般的幼女。

        虽说病因不一,但是却都是在夜半时分,宫城落锁时发生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延安郡王忧心胞妹合情合理。

        但,他钱乙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医学。

        在太医所属的伎术官系统中,虽属于骨干中坚,但他的资历太浅了,还没有通过太医局内部的入内内宿医官考核,是没有资格夜宿皇城的。

        依制度,擅越殿垣者绞,擅越宫门者流,大内诸殿,就属于殿垣,擅自出入,是要掉脑袋的。

        可钱乙更不敢拒绝!

        钱乙知道,此刻和他说话的人是什么人?

        延安郡王,当今长子,未来的太子、官家。

        即使他如今才八岁多,只是一个孩子。

        但,恐怕就是东西两府的宰执们,也未必有胆子直接拒绝这位郡王殿下的要求。

        何况,钱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伎术官。

        就在钱乙正不知道该如何答复,自己面前这个忧心胞妹的皇子时。

        殿中屏风后,传来一个声音:“钱太医,这几日便留宿皇城罢!”

        “本宫会下教旨与有司,命在皇城司,给钱太医准备一个靠近德妃宫阁的医廨,也会给内侍省下令旨,若德妃有急,可令太医从权,疾入宫阁!”

        是向皇后的声音!

        赵煦循声看去,便见着向皇后,从屏风后走出来。

        和早上相比,她显然重新梳妆过了一遍。

        身上穿着的衣服,从素色的常服,变成了一身典雅素静的青色褙子。

        头上也别出心裁的戴上了几朵用绢布、金银制成的花簪,让她看上去更显眼,同时也更有母性光环。

        显然,向皇后是特意命人为她如此打扮的。

        赵煦见着,立刻明白,向皇后已经入瓮。

        所以,他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个乖巧、懂事、孝顺的孩子。

        于是,赵煦立刻从床榻上起来,跪在床榻上,对向皇后磕头道:“儿臣代五娘,叩谢母后!”

        “六哥儿何必与我见外?”向皇后笑意盈盈的走到赵煦面前,将他扶起来,心中却多少有些失落。

        “早间的时候,六哥儿可是抱着本宫抽泣呢!”向皇后心中悠悠的想着。

        旋即她就给赵煦找起理由了:“六哥儿那时,许是忧心官家,孤苦无助,乍见本宫,终于得了保佑拥护,才会那般……”

        “如今,六哥儿镇定下来,自然与吾疏远了……”

        “终究不是亲生的骨血!”

        向皇后顿觉心如刀割,可她却不得不强颜欢笑。

        正失落着,被扶起来的皇子,却已经伸手勾住了她的脖子,像个小猴子一样,吊在了她身上。

        “就知道母后最好了!”

        皇子稚嫩的童声,听在耳中,宛如仙乐。

        那环住脖子的两只小手和那小小的身子,更是让向皇后的心情,在这短短瞬间,好似从冰冷的深渊飞到了云端。

        让向皇后的心脏,忍不住扑扑的跳。

        “圣人对殿下自是极好!”身后的阎守懃,适时的低头说道:“郡王殿下有所不知,殿下小睡的这小半个时辰中,圣人一直在殿下塌前守护保佑!”

        “臣亲眼看到,圣人为殿下叠被角十数次,保佑爱护之情,实在是无可遮掩!”

        向皇后听着,心中对阎守懃无比满意。

        只觉这个内臣,真是机敏忠心。

        “儿臣调皮,让母后忧心了!”赵煦当然知道,应该说什么话,来让向皇后高兴:“待儿臣长大了,一定孝顺母后!”

        向皇后的眼眶,顿时就一片湿润。

        她轻轻抱住这个小小的皇子,感受着他身上的体温:“有六哥今日这句话,我便足够了!”

        ……

        注:孙用和、孙奇父子,自称是孙思邈后人,他们是被仁宗曹皇后带到汴京的,有证据表明,孙用和曾经是曹皇后的家庭医生。我们今天中医的重要典籍《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能够延续到今天,这对父子居首功,他们在仁宗时代,整理和编纂了这些当时几乎逸散的医书,然后通过官方的雕版印刷,大量出版。

        注2:髃臣,宰执的别称,与辅臣相同,髃,肩膀、臂膀的意思,这是皇室对于宰执的专属称呼,所以,外人用不得。


  https://www.biqugecd.cc/51541_51541614/1843949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