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宋时明月 > 第1018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上)

第1018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上)


第1o18章此心安处是吾乡(上)&1t;/p>

        听说是为学士的生活费着想,两倭人感动啊,马上答应赵兴。&1t;/p>

        剩下的事是商议如何赚钱了。&1t;/p>

        其实,赵兴现在并不富裕。宋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程族的产出只是让他们的生活稍稍富足而已,如果不是周涛那笔钱垫底,赵兴能拿出来的本钱真不多。&1t;/p>

        与之相应的是,这时代倭国与宋代的贸易已经很完善,所有能赚钱的行业都有拿执照的牙人把持,他们的投资额令赵兴想都不敢想象。&1t;/p>

        不过赵兴是什么人?他的目光扫过苏东坡的房子,这时,雪堂里响起了笛声,一个清脆的嗓音正在唱着苏轼的新词,声音里充满快乐与满足。&1t;/p>

        赵兴眼睛一亮——名人,我有这么一个时代牛人,那钱还不长着翅膀,劈里啪啦的往怀里掉。&1t;/p>

        什么是文化,印书是文化,印盘子难道不是文化?&1t;/p>

        别人印书我印盘子。找苏东坡提两句诗,用喷涂的方法把诗喷到瓷盘上,然后烧出来……本钱小,盘子的质量就无需追求,反正这盘子制作出来是让人摆着看的,而不是盛菜的,所以程家坳的陶窑完全可以满足生产条件。那种烧陶温度,稍高一点就成了劣质瓷盘。&1t;/p>

        盘子虽然劣质,但上面有了苏东坡的词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上升成一种文化雅器,如果再加上苏东坡的亲笔手迹,那些倭人还不抢着买?&1t;/p>

        赵兴想到这儿,立刻冲进了房子。&1t;/p>

        一进门,他看到苏东坡正小心地问歌罢的王巩侍妾柔奴:“广南风士,应该很不好吧?”&1t;/p>

        自进屋以来,柔奴脸上一直带着微笑而王巩也带着满意的微笑看着柔奴——是那种有他(她)万事足的微笑!&1t;/p>

        这是什么样的微笑?&1t;/p>

        王巩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他一个儿子死在宾州,一个儿子死在老家,而王巩自己也差点病死。&1t;/p>

        在见到王巩前,苏轼心中难过愧疚,以为王巩心里一定对他有所怨恨,不敢写信去问候他。可没想到,王巩不但没有怨恨他,反而面带微笑,载笑而归。&1t;/p>

        王巩受贬时,唯有京师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她跟着王巩翻过大庾岭,在炎热的岭南一待多年,现在她回来了,无怨无悔,还能微笑,而且容光焕。让苏轼很好奇。&1t;/p>

        对苏轼的问题,柔奴看看王巩,抿嘴淡笑而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1t;/p>

        赵兴脑中轰然炸响。&1t;/p>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1t;/p>

        来到这个世界,赵兴老有一种漂泊感。面前的一切都给他一种不真实感,他一直希望自己是在做梦,什么时候梦醒了,世界便恢复了正常……&1t;/p>

        然而,这句话却如当头棒喝,令他的脑袋嗡嗡响个不停。&1t;/p>

        这时,苏东坡的话像是隔了一层玻璃,听起来很遥远,只听隐隐约约传来喊声:“拿笔来,且让我赋词一。”&1t;/p>

        苏东坡不止赋了一词——他赋了五。&1t;/p>

        这人真是才华横溢,属于满的随时都要溢出的那种。等赵兴醒过神来,苏轼还在写。他随手抓起桌上第一张诗稿,那上面写的是那名传千古的诗词:“常羡人间琢玉郎,&1t;/p>

        天教分付点酥娘。&1t;/p>

        自作清歌传皓齿,&1t;/p>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1t;/p>

        万里归来年愈少,&1t;/p>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1t;/p>

        试问岭南应不好?&1t;/p>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1t;/p>

        柔奴又名“点酥”,苏东坡这是在夸奖这对乐观夫妇的恬然喜乐。&1t;/p>

        赵兴闯进来的时候,只粗粗向王巩拱了拱手。现在他不顾礼节的翻弄苏东坡的诗作,倒没引起屋里人的厌烦,因为他满脸的狂热很好的解释了他的失态。&1t;/p>

        不过,他说的话却让人纳闷——他在低声唠叨:“太大,太大!”&1t;/p>

        这话什么意思?&1t;/p>

        屋里人都觉得奇怪。&1t;/p>

        “太大”似乎不是一句赞赏词。难道是在说“太伟大”了?可这时代还没有“伟大”这个词。&1t;/p>

        赵兴下面的行动却又令人绝倒——他扯过桌上的空白纸,折叠几下,撕成巴掌大小的小纸片,而后眼巴巴的央求苏轼:“学士,写这上面,用小楷。”&1t;/p>

        王巩几乎笑喷出来,苏东坡的诗兴全被赵兴败坏了,他懊恼的狠狠的瞪着赵兴,但赵兴却未察觉苏东坡的愤怒,嘴里一叠声的央求。&1t;/p>

        还能怎么样?苏东坡是个不善于拒绝朋友的人,赵兴第一次开口求他,不过是写几个字而已,这要求他能拒绝吗?&1t;/p>

        无奈的将几诗誊在几张巴掌大的纸片上,赵兴尤不甘心,继续说:“再来,写那‘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t;/p>

        这词代表苏东坡人生观的成熟。后来人们更是把词里包含的思想上升到哲学高度,称它为“想得开”哲学。到明清时代,这种哲学思想演化成四个字——难得糊涂。&1t;/p>

        苏轼从仕途巅峰谪居到黄州,他尝尽了世态炎凉,最后,他尤能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归功于“想得开”三个字。而他的另一位弟子秦观,就因为想不开,在贬谪路上忧愤而死。&1t;/p>

        苏东坡一写完,赵兴带着满脸狂喜,拿着诗稿夺门而出。剩下苏东坡尴尬的向王巩解释:“定国,我这个门生……”&1t;/p>

        王巩平静无波的笑着。其实,他早看出来赵兴压根不能算苏东坡的门生。他虽然对苏东坡执弟子,苏东坡也坦然受之,但两人之间的称呼很有意思,苏东坡到是按惯例称呼他门生的“字”,但赵兴却用“学士”,而不是“老师”、“恩师”来称呼苏东坡。&1t;/p>

        “倒也是性情中人”,王巩笑着回答。&1t;/p>

        当晚,王巩与苏东坡彻夜尽谈。因为苏东坡房子小,无法安置,王巩便索性租来一艘小舟泊在江边,与苏东坡在小舟里彻夜尽谈。&1t;/p>

        第二天中午,苏东坡与王巩是被吵醒的,等他们爬出小舟,现院落里多了四十多个壮汉。这些壮汉却由十名孩子领着,分组在院里忙碌——或平整场地,或和泥。江边还停着一艘大舟,十几个厢丁正从船上卸砖卸木材。&1t;/p>

        ps:为了纯情的点酥娘,投票!&1t;/p>


  https://www.biqugecd.cc/41_41487/213529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