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捍帝 > 第四十六章 暮雪下辕门1/3

第四十六章 暮雪下辕门1/3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龙旗冻不翻。

        …………

        呜呜——

        号角声迭起,辕门箭塔上鸣镝升空(响箭),尖啸声传遍东郊大营。

        此时,刘协正在东寨门返回帅帐的路上。

        刚刚送走张济一行,李傕郭汜大军便发兵攻打辕门,时间掐得如此之准,不得不让人起疑。

        但这份疑虑,刘协留在心里,并没有说出来。

        刘协一边策马疾驰奔向辕门,一边快速思考时下战局。

        东郊大营的营寨坚固程度与张济和杨奉的南郊大营相差无几,如果西凉军倾巢而出,强攻大营的话,刘协并没有十成把握守住营寨。

        更为关键的是,李傕和郭汜乃沙场宿将。

        这二人既不是草根出身,也不是贵族门阀,郭汜出身马贼,李傕是小家族子弟从军,其崛起之路与董卓息息相关,几乎是紧跟着董卓的步伐,从底层军吏一步步成长为统兵将领。

        是以李傕和郭汜领兵征战经验扎实且丰富,临阵决断能力丝毫不逊于当世名将。

        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在董卓麾下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更不可能成为董卓颇为倚重的肱骨悍将,始终位居西凉军五名统兵主将的前两位。

        昔日董卓麾下战将云集,其中有五名统兵大将,分别是:李傕、郭汜、牛辅、吕布和徐荣。

        其下又有诸如华雄、胡轸、樊稠、张济、李蒙、杨定、王方等一大批领兵将领。

        所谓统兵大将,就是能独当一面的军事主将,譬如:李傕、郭汜和徐荣。

        领兵将领则是拥有一定军事才能或自身勇武过人之辈,其中,又以武力勇猛为首选,例如:九原虓虎吕布和西凉悍将华雄。

        此外,董卓本人也是一员骁勇异常的沙场悍将。

        吕布之所以能在领兵将领中脱颖而出,除了他拥有杰出的骑兵指挥才能之外,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本身就有万夫不当之勇,武艺超群,乃当世巅峰强者,尤其是一身骑战之术冠绝天下,实至名归的万人敌,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然而吕布固然勇不可当,深得董卓喜爱,不但加官进爵,还收为义子,充当贴身卫率,随时拱卫左右。

        但董卓最为倚重的将领却是李傕、郭汜、牛辅和徐荣四将,其麾下七成以上的兵马都掌握在这四人手上。

        这四人当中,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属于裙带关系。

        牛辅本身并无大才,论领兵打仗能力,西凉军半数以上的高级将领都比他厉害。

        但是牛辅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曾倾囊相助董卓崛起于陇右,是西凉军中的老臣元勋,再加上娶了董卓的女儿,因此他深得董卓信赖,手握重兵,权柄之盛,仅次于首席幕僚李儒。

        牛辅一直给董卓充当着“后勤部长”的角色,董卓领兵征战再外,他留守西凉大本营,担负着输送粮草辎重、蓄养战马和补充兵源的重任。

        当时,樊稠、胡轸、李蒙和张济等将领都曾隶属牛辅帐下,董卓不在时,牛辅全权代其发号施令。

        故而董卓一死,王允首先除掉的就是牛辅。

        相比牛辅,徐荣是西凉军中首屈一指的统帅之才,可惜他出身卑微,又不是董卓的嫡系部将,因此一直以来不受重用,直到洛阳兵败,董卓才对他委以重任,命他领兵驻守荥阳,抵挡关东诸侯的追杀。

        荥阳之战,徐荣率领本部兵马锋芒毕露,先后挫败江东猛虎孙坚和谯县曹操等多路兵马,一战成名,李儒称赞他是军中不可多得的统帅之才。

        只可惜董卓一死,西凉军分崩离析,厮杀不断,徐荣锋芒太盛,投靠司徒王允,为西凉众将领所不容,惨死于混战之中。

        牛辅和徐荣相继横死,李傕与郭汜在贾诩的斡旋下联合西凉诸将起兵,反攻长安,吕布率部闻风而逃,致使王允孤掌难鸣,落得个万马分尸的下场。

        至此,昔日西凉军五大统帅仅剩李傕和郭汜二人。

        世人皆知吕布勇猛冠绝天下,虎牢关一战,吕布以一己之力打得关东诸侯高挂免战牌,闭门怯战。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当世巅峰强者,面对李傕和郭汜率领的反攻大军,吕布却连正面迎战的勇气都没有,赶在李郭大军到来之前,抢先一步率部走武关逃往关东。

        这里面固然有李郭大军声势浩大的原因,十几万西凉军呢,单凭吕布帐下一两万兵马肯定抵挡不住。

        但是吕布之所以不战而逃,未尝没有李傕和郭汜统兵的缘故。

        要知道,董卓昔日雄霸天下,李傕和郭汜便是其麾下数一数二的统兵大将,执掌西凉军中战斗力最强的虎狼之师——飞熊军。

        时至今日,世人只知李傕郭汜权倾朝野,飞扬跋扈,却淡忘了这二人也是百战沙场的西凉宿将。

        统兵至今,除内讧厮杀以外,在面对关东诸侯的战斗中这二人未尝一败。

        强悍如吕布尚且对他们畏惧三分,其他人又岂能忽视这二人的存在?

        来自现代的刘协,迄今为止已经多次体会到史书传记有失偏颇。

        史书一向以成败论英雄,不论是正史史官还是野史杂家,都以维护当代统治者的权益为己任,故而对李傕郭汜之辈肆意贬低,俨然无视其存在。

        却不曾想过董卓雄霸京师,威慑天下,靠得绝不仅仅是他自己,如果没有李傕郭汜等一大批骄兵悍将做爪牙,为其张目,天下诸侯焉能惧怕董卓一匹夫?

        现如今,刘协已深谙其中三味,彻底摒弃了低估任何一个诸侯或将领的轻视之心。

        乱世中加一人无足轻重,改变不了历史进程,终将被历史洪流淹没,但是换一位皇帝,必将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或将领,在正史中连名字都没留下,但现实中他们的能量不容忽视,更不能低估。

        而后世史书往往只看重结果,对过程不求深究,撰写史册时从结局向前梳理,能载入史册的名字无一不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名臣武将或其家族仍有不小影响力的门阀子弟。

        对那些昙花一现或被历史洪流淹没的人物则不屑一顾,宁可杜撰一些名字,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详查核实。

        以至于现代人都知道史书是胜利者的功劳簿,失败者则是铸就成功的垫脚石。

        “那史册温柔不肯~下笔都太狠~~

        烟花易冷~人事易分~~~”

        人一走,茶就凉,大浪淘沙,浪花几朵谁能辨?

        沧海桑田,是非任人评。

        ……

        辕门,箭塔。

        伫立危楼,刘协手扶栏杆,俯瞰对面的李郭大军。

        跃入眼帘的阵势与当日张济营门外的情形并无二致,但也有细微的差别,并且还格外醒目。

        但见李郭大军阵前,贵为大司马的李傕身披重甲,袖子上系着黑纱,他身后的骑兵军阵中约有两千骑兵披麻戴孝,使得五万大军中弥漫着忧郁肃杀之气。

        看到这一幕,刘协恍然想起自己不久前斩杀了李暹,事后才知道,狡猾奸诈的李暹竟是李傕的亲侄子。

        并且,李暹曾陪伴小皇帝四年之久,对小皇帝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

        回想当晚的情形,刘协不由得一阵后怕。

        那李暹死死盯着他穷追不舍,还不声张,摆明着想活捉他,后来一反常态的狠下杀手,显然是识破了他的身份,企图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可惜李暹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既然能看出刘协的身份有问题,很可能已被面貌相似之人替代,就应该想到敢取代天子的人肯定不一般,绝非善类,因此他就该直接向李傕禀报,交由李傕决断。

        不成想,李暹自以为是,认为多带些兵马就能杀掉刘协,从而知情不报,把秘密藏在心里,试图杀掉刘协之后再向李傕表功。

        结果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刘协斩下李暹的头颅,为郝昭、史阿和四十多名虎贲宿卫赢得了突围时机,最终他带领幸存的将士杀出重围,平安回到东郊大营。

        事后刘协得知了李暹的真实身份,顿时大惊失色,连续两天都不敢休息,时刻准备着与李郭大军决一死战。

        是的,决一死战!

        刘协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李暹生前将自己发现的秘密告知李傕,刘协的身份就会迅速暴露,李傕肯定顾不上安葬李暹,势必第一时间出兵攻打东郊营寨,并在开战之前当众揭穿刘协的伪帝身份。

        事情真要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刘协也不打算辩解,解决身份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斩杀李傕,击败西凉军。

        这不是杀人灭口。

        西凉军五万之众,刘协纵有斩尽杀绝之心也做不到,何况他麾下的虎贲卫和杨奉军也是当事人,总不能都杀了吧?

        决一死战的真正意图是,给西凉军创造一个恶意编排他刘协的理由。

        只要打败了西凉军,无论他们说什么,质疑刘协的天子身份也好,诋毁他的名誉也罢,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

        这便是败军之将不足言勇的真谛。

        …………(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gecd.cc/41_41237/218088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