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 第80章 兖州才俊,可知刘备之名

第80章 兖州才俊,可知刘备之名


第80章  兖州才俊,可知刘备之名

        郑平知晓分寸,并未喧宾夺主的,将平定九县黄巾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既然来见应劭,自然要以刘备的名义,这可是给刘备扬名的好机会!

        如今的刘备,虽然在青州有些名望,但在青州之外,知道刘备的人依旧不多。

        在恭维应劭的同时,再夸一夸刘备,这会让应劭对刘备产生兴趣。

        身为谋士,要善于谋划未来。

        郑平着眼的人才,不会仅仅是活跃于汉末但尚未正式出仕的奇才。

        如卢植、应劭、孔融这般,本就是朝廷公卿大臣、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又有专攻的,同样是郑平要替刘备拉拢的。

        能知兵、能理政、能治边事、能著书立说、又通晓汉官典制,应劭已经具备一个公卿州官的才能。

        若不是应劭受到曹嵩之死的牵连、担心会被曹操迁怒而放弃泰山郡,其仕途成就也不至于在袁绍麾下当一个军谋校尉。

        将一个有天赋的人才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州郡之才,是需要时间的。

        但若是能让一个独当一面的州郡之才,直接效力于刘备,这可比直接培养要有效率得多了。

        刘备根基太浅,若是按部就班的发展势力,这青州至少得发展个五六年才能跟袁绍袁术等人较量。

        想要立足青州,就必须要出奇制胜。

        而郑平的奇,在于对汉末人才的了解。

        运营得当,就可以替刘备在短时间内结好已出仕和未出仕的人才,将刘备的名望推到举国皆知。

        “康成先生的儿子,人如其名啊。”应劭暗暗打量郑平。

        郑玄是海内大儒,应劭也曾拜会过。

        对于郑玄的次子郑平,应劭了解也不少。

        一岁能言,两岁能字,三岁读诗文,五岁论古今,十六岁就学业大成,随后出游各州郡,各郡的名仕多有提及的。

        甚至在洛阳求官的时候,应劭还在蔡邕府中听蔡邕夸赞过郑平的琴艺。

        但郑平推崇刘备,让应劭颇为惊讶。

        身为泰山郡的太守,应劭是听闻过刘备的名声的。

        然而这名声更多的来源于平原王刘硕的女婿,而非刘备的德行才名。

        世家王族出嫁族中良人,这在各州郡都时常发生,这不会让应劭对刘备有太多的关注。

        但郑平的推崇,却让应劭多了好奇之心。

        弘雅有信义,能用兵,又能救人之急,这是豪杰英雄才有的品质!

        “以前未曾听闻刘备这个人,没想到这康成先生的儿子,竟然对刘备如此的推崇。”应劭暗暗思量。

        心有好奇之心,应劭的态度自然就认真了不少。

        但对于借兵一事,应劭却另有权衡考虑:“刘府君想救北海国,却要借泰山郡的兵,这是在拿泰山郡的兵马去成就刘府君的美名。”

        “郑郡丞,你凭什么认为,本官会借兵?”

        应劭隐藏了喜怒,静静的看向郑平。

        就凭几句话就要让泰山兵替一个没什么交情的刘备征战,应劭可没这么豪爽。

        急公好义、仁德君子这样的恭维话,听听就好。

        要出兵,始终得权衡利弊。

        郑平见应劭有了兴趣,微微敛容凝声:“国贼董卓,欺辱天子年少,篡权乱政。又劫持天子和公卿百官入长安,让汉室蒙羞、士民受辱。”

        “而关东豪杰虽然举兵讨伐,但大抵只是一群追逐虚名之辈。几十万大军止步酸枣,整日里觥筹交错,全无靖难之意,何其可悲!”

        “然,孔北海当世名儒,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乃人中之龙。”

        “虽然偏居北海一隅,但也不忘靖难救国大志。聚兵讲武,传檄安民,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谋划救国,大汉尚有如此贤良忠义之士,何其可幸!”

        “天下之事在皇帝,也在诸位忠臣。”

        “忠臣有难而不救,岂不是让如董卓一般的篡逆之辈,在那张牙舞爪,嘲讽我汉室已无无忠臣良将?”

        “刘府君出兵,不求虚名,只求社稷安稳,百姓安乐。”

        “不论应府君借不借兵马,刘府君皆会前往北海,纵然只有八百人,也要让这天下人都知道。”

        “论汉家的忠臣良将,必有平原刘备一席之地!”

        说完。

        郑平起身,向应劭拱手长揖一拜:“应府君既无救难之意,又疑刘府君匡扶社稷之心,在下也不便多留,还得赶去别处借兵。”

        转身,挥袖,踏步离去,行云流水,没有半分的迟疑。

        刚毅果决的言行,顿时让应劭愣住。

        见郑平已经要走出大厅,应劭连忙起身挽留:“郑郡丞且慢,适才只是戏言!”

        这若真让郑平就此离去,那应劭见危不救的污名可就得传遍士林了。

        应劭已经有些后悔去试探了。

        本意只是想进一步试探平原相刘备是否是真的有救孔融的心思,结果郑平却一点含糊都没有,直接就起身告辞了。

        郑平眼神微微一凛:“应府君,我等皆食汉禄,当以报国安民为己任,救难大事,岂能戏言?”

        应劭面有惭愧之色,连忙致歉道:“郑郡丞息怒,孔北海有难,我身为泰山太守,又岂会见死不救?”

        “只是这借兵一事,干系重大,不得慎重考虑。”

        郑平见应劭态度变化,这才回到了席位。

        当说客,要会洞察人心,巧言诈唬,才能掌握主动。

        “应府君。”郑平微微一拱手:“实不相瞒,在刘府君以迅雷之势扫荡平原九县之前,就已经遣使者去幽州向同窗公孙瓒借兵,以及邀请昔日征讨黄巾的卢尚书来青州助阵。”

        应劭吃了一惊:“卢尚书也会来青州?”

        郑平点头,语气中多了三分恭敬:“卢尚书海内大儒,士人之望,虽然隐居幽州,但时刻不忘勤王救难的大志。”

        “刘府君秉承师门大志,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即便力量微薄,也要信大义于天下,还百姓以太平。卢尚书见门人如此,又岂会不来助阵?”

        “来见应府君之前,在下又去了趟南城,造访了昔日八骏之首、有悬鱼美称的故太常卿兴祖公后人,羊秘和羊耽公子皆以为,应府君是真正的仁德君子,更是书信一封,让在下转交。”

        郑平将羊耽的书信取出,递给应劭。

        郑玄、孔融、卢植、刘备、羊耽。

        郑平步步为营,先夸应劭德行美名,再言天下大义,然后在应劭面前彰显了刘备阵营在士林的影响力。

        这几套组合拳下来,应劭已经不敢再有半分的轻视小觑之意了。

        扫了一眼羊耽的书信,应劭长长的呼了一口气,拱手应道:“郑郡丞准备借多少兵马?”

        “应府君能借多少兵马?”郑平眸有笑意。

        应劭跟郑平眼神对视,良久大笑:“奉高城有三千郡兵,我留一千守城,便借给刘府君两千兵马如何?”

        两千郡兵,还真是豪爽啊!

        郑平眼神一凛,拱手谢道:“应府君高义!”

        嘱咐下人安顿郑平,应劭唤来了弟弟应珣,将出兵北海国一事跟应珣商议。

        “兄长,北海国贼首张饶,聚众十余万,若是守城还能抵挡,这出城出击,愚弟可没这个本事。”应珣斟酌对比了张饶的兵力,谨慎地道。

        虽然应珣也能统兵,武艺能迈入二流,但这对敌作战,不是单看个人武勇就能决定胜负的。

        没有城池地利,应珣可没信心能击败张饶。

        应劭摇头:“季瑜,你只管负责统兵,战术布置听刘备的就可以了。此人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击破平原九县的黄巾,麾下必有智谋之士和勇将相助。”

        “泰山郡毗邻青州,倘若青州黄巾不能在今年击破,来年青州的黄巾祸事会愈演愈烈。”

        “一旦青州没了粮食,青州黄巾必然会寇略其他州郡,而泰山郡首当其冲。”

        “泰山郡士民生存不易,若是再遭黄巾寇略,不知又会死伤多少人。”

        “既然有机会御敌于外,就不能让黄巾有寇略泰山郡的机会。”

        “季瑜,此战干系泰山郡的安危,不可忽视,也切勿小觑了刘备和郑平。”

        应珣凛然道:“兄长放心,愚弟知晓分寸,不会误了大事的。”

        驿馆。

        祢衡对郑平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论辩才,祢衡亦是非常自负的。

        但如郑平一般,不过寥寥数语就说服了应劭借兵的本事,祢衡自问还是有些欠缺。

        见郑平正在踱步静思,祢衡也没有惊扰。

        良久。

        郑平停下步伐,轻摇手中羽扇:“正平,你持我名帖,去一趟东平国造访兖州刺史刘岱。”

        祢衡一凛:“显谋兄想再借东平国的兵?”

        郑平摇头:“有泰山郡的兵,已经足够用了。若再借东平国的兵,反而容易让诸将不和、号令难一。”

        “见刘岱只有一个目的,尽可能的宣扬府君的仁德信义之名。”

        “兖州名仕不少,刘府君救北海国的美名是需要宣传的。”

        祢衡聪慧,瞬间领会过来:“显谋兄的意思,是假意用借兵的名头,让兖州各郡都知道刘府君的名号?”

        “如此一来,倒不如将兖州各郡的郡守国相都造访一遍。”

        郑平轻笑:“若全都造访,反倒有些沽名钓誉的嫌疑了。不用疑虑,只造访刘岱就足够了。”

        只要逮着机会,郑平就会选择替刘备扬名。

        之所以选择刘岱,是因为刘岱是兖州刺史,举动会受到兖州名仕的关注。

        名仕们关注刘岱,自然就会关注来造访刘岱的祢衡。

        再借祢衡之口,宣扬刘备急公好义、仁德载世,让这兖州的名仕,能将目光聚焦在青州!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网络,但郑平同样能用这个时代的方式在名仕圈制造热议。

        让更多的名仕,能去关注青州的局势,从而去关注刘备。

        刘备要立足青州,是需要大量的名望。

        而要顺利的取代焦和,同样是需要大量的名望。

        将青州局势变成名仕们聚焦的热点,那么刘备和焦和之间,就会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青州刺史,但面对黄巾却只能龟缩在城中。

        一个是平原相,却能以迅雷之势保一郡之民,还能再举义兵救北海、救青州。

        这两者一对比,刘备的名望会随着这次青州局势的变动急剧增加!

        刘备不会去主动追逐名望,但身为刘备的谋士,郑平是必然要替刘备运用名望的。

        不会运营名望,又如何让刘备在短时间内名扬天下?

        “焦和,既然伱选择了跟刘府君站在对立面,那就只能将你当成踏脚石了。”

        焦和拒绝了刘备的茂才名额,甚至还羞辱刘备,这样的举动郑平说不生气是不可能。

        羞辱刘备,就等于是在羞辱郑平。

        就差没直接说郑平眼光太差,竟然会傻到选择了辅佐刘备。

        既然焦和不留情面,郑平自然也不会给焦和留情面。

        在青州刺史这个位置上选择尸位素餐,那就要准备好迎接身败名裂的结局。

        仔细交代了祢衡,郑平又给祢衡准备了名帖,让其星夜前往东平国造访刘岱。

        而另一边。

        应珣则是统了两千兵马,来见郑平,并告知郑平,这两千兵马都会听从刘备的指挥。

        郑平也不迟疑,于次日就暂别了应劭,跟应珣一道前往北海国跟刘备汇合。

        而此时。

        聚众十余万的张饶,自觉有了击败孔融的把握,以老弱妇孺为前驱、青壮藏兵其后,浩浩荡荡的来到剧县城下,要向孔融借粮。

        “孔融小儿,出来答话!”

        张饶在剧县城外策马而立,耀武扬威。

        但那左耳却是有些漏风,那是当日被郑平一箭射掉的。

        见贼势浩大,孔融的脸色铁青,压根不愿搭理张饶。

        但张饶却是不依不饶,口中更是嚣狂之言:“孔融小儿,本渠帅听说你有个女儿,长得那叫一个水灵。”

        “你若是肯将女儿献出来,以后你就是我张饶的岳丈了,我自然会退兵。”

        “毕竟,哪有女婿会打岳丈的城池啊。”

        “你放心,本渠帅会好好待你女儿的,绝对不会让她受到半点儿的委屈。”


  https://www.biqugecd.cc/38097_38097122/1850504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