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康熙康熙 > 第五章康熙实行“博学鸿儒科”

第五章康熙实行“博学鸿儒科”


在大学士们集体阅卷的日子里,康熙皇帝竟然和大臣们一起参加批阅试卷。

        阅卷录取成为一个世人瞩目的庄严现场。于是,阅卷场上,出现了啼笑皆非的可笑局面。

        严格地说,这次阅卷难度不是很大,几张博学鸿儒科考试,也不是殿试考试卷子,不用皇帝亲自操劳。但是康熙皇帝却看得很重要,执意要亲自参加。足见其重视的程度。

        博学鸿儒科是个特殊的考试,不同于一般的考试,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比如说,有的考生竟然不重视考试,竟然不做考试题,而是另起考题,随意涂鸦。

        从考试的意义来说,这是严格的藐视考试行为,考试作废。但是,独具慧眼的康熙看问题的视角不同。

        他了解到,这个考生叫严绳武,无锡人。并且了解到他参加这次考试,是官府硬逼他来的。

        索额图气呼呼地说:“这次考试他考试题没做,交了白卷,却写了一首诗,你们说气人不气人?”看着考生的考试卷子,阅卷老师愤愤不平,这只有本次“博学鸿词科”考试才有。

        明珠也气呼呼地说:“严绳武是个大儒,故意脱漏试题不做,他说是眼睛有疾,不能写字。哼,我看实属藐视考试,皇上,我看就不要录取他了。”

        康熙看了看严绳武的考试卷子,竟然欣赏地说:“字写的很好嘛,朕听说这个严绳武的祖父是明朝尚书严一鹏,当然家学渊源,朕早就耳闻。朕看得出这个人很有孝心,这样的人朝廷不得不用,把他录取了吧。”

        众大臣都愕然,面面相觑。这样的人也录取?皇上也太大度了吧?

        一会儿,阅卷的大学士熊赐履跪下启奏道:“皇上,这帮明朝遗老贼就是心不死。这种人就不要录取了吧?”

        “哦?何以见得?”康熙听了,不但不显出怒色,反而显出很感兴趣的样子。

        熊赐履继续说:“皇上,臣等阅卷发现,有的考生在文中说我们大清国是‘满夷’,这不是对大清国的大不敬吗?我看这里含有政治含义。”

        这确实是明朝遗老们的毒咒,是对大清国形象的污蔑,尤其是在大清国皇上面前辱骂大清国,这太过分了。

        但是,心怀宽广的康熙皇帝不这样想,他连这样的态度都能容忍:“大清国立国时间不长,汉族士子一时心里转不过来,也是可以理解的。无心的过失,也就不要计较了。”

        “是。”熊赐履答道。但是,如果探究一下这些大臣的心理,就可以知道,这些大臣是不愿意的。

        这时,同样阅卷的大学士李霨启奏说:“皇上,有些士人都押错了诗韵,还有错字,漏字的。这真是奇怪了。”

        “哦?都有谁呀?”

        “所谓的著名诗人朱彝尊,施润章等人。”

        明珠冷笑道:“哼,还是著名诗人呢,徒有虚名罢了。”明珠作为大学士,文人相轻,这很好理解。

        康熙想了想说道:“他们都是名闻天下的硕儒!哪有写不出诗、押错了诗韵的道理。”

        明珠等人不解地问道:“这些老先生该不会是考场上太紧张,因而写不出诗文了吧?”

        大家都在心里不解,明明是以诗文出名的士人,却在试卷上用错字,押错诗韵,这太让人费解了。

        康熙皇帝站起身来,踱着步子,分析道:“我看他们这样做,是故意给我们出难题:第一个难题是故意写错字,试试朝廷的考试是不是真的,会不会看出来,有没有才学。如果朕糊涂地取中了他们,他们又要笑话我们没有才学。二是看看我们怎么做,要是不取中他们,就会让天下人指责我们:连这样天下最出名的人都落了榜,可见朝廷不是真心进行考试。天下人谁会相信他们的试卷不好?只说朝廷的举动是掩人耳目!”

        大臣们这才明白,小小的考试,竟然成了朝廷与这些士人斗心眼的疆场。由此,大家都佩服康熙皇帝的心思缜密。康熙皇帝感慨地长叹:“看来,只凭一次考试就让这些鸿儒们彻底归顺,那是妄想啊。”

        可是有些大臣对考生的种种所为实在看不下去,他们心里愤愤不平,脸上也显出怒容,意思很明显:这帮人不识抬举!

        明珠说的话,把大家的心里说出来了:“把这些违例、犯违、押错韵的考生名字记下来,通知各地官府永不录用,终身不许做官!”

        索额图也说:“明珠说的很有道理!”

        谁都知道,在朝里明珠和索额图是互相对立的两派,意见总是相左,想不到在这里取得一致!可见这批考试的士子们所为,已经引起大臣们的公愤!

        最了解康熙心里的是大学士熊赐履,他听了大臣们的议论,心里暗暗叹息:如果是这样,那么来之不易的考试就失去意义了,康熙皇帝白白费尽心血了。

        高士奇也毫无声息地站在康熙皇帝身旁,这让康熙皇帝看见了,便问道:“皇上举办这个博学鸿词科,是为了让这些人融入社会,为大清朝献一份力量。他们有好多人是不愿来的,有些人甚至生拉硬拽来的,哪里愿意写文章?现在仅仅因为笔误而不录用他们,这与不举办博学鸿儒科有什么区别呢?臣以为,应该全部取中,这是没考之前就商定好了的。”

        大臣中有些人表示反对,向康熙启奏说道:“臣等以为,律法应该秉正,为了他们而失去纲纪,还如何秉公执法?还如何取信于国人?请皇上三思。”

        高士奇知道,这些人的意见代表了很多人的意见。但是他们不了解康熙皇帝的心思,还没有真正地从战略高度看问题。于是,熊赐履启奏道:“让这些考生名落孙山,皇上就会落个不识才的名声,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臣认为,这179人全部授官,即使不愿意做官的,也给他们一个名义,算是退休!”

        索额图奏道“皇上,现在国家财政困难,无辜赡养这些人,百姓会生出怨言的。”

        康熙皇帝听了索额图所奏,笑了笑:“这几个人的费用国家还是能担得起的,只要国家安定,百姓不会有怨言。如果把他们悉数录取,他们难免暗地里嘲笑朕不懂文章,连这么明显的错误都没有发现。爱卿们看看,这是怎么解决?”

        高士奇真是奇人,当下想出了办法:“皇上,臣以为他们不会的!皇上可命人把每处错误全用红笔标出,再加上改正的批语,发还给本人看。谁还能说出闲言碎语来?”

        “好!”康熙一看这个办法很好,称赞道:“这样各方面就没有怨言。但愿他们能理解朕的一片苦心,为我们大清效力。就按照这个办法执行吧。”

        于是,康熙皇帝从考生中挑选特别出色的士子,除了授予他们官职外,还让他们聚在一起编《明史》。康熙要求这些明朝遗老,拿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再现历史。

        面对开明的康熙皇帝,这些士子们都很感动,他们甚至暗暗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康熙皇帝的博学鸿儒科举办成功了!此后,康熙皇帝还命令,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发现有才,就可以随时随地推荐或自荐。所以,有好些人才,即使没有参加鸿儒科考试,但是被选中做官。

        真正的“康乾盛世”到来了!

        这样一来,康熙还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广纳人才,康熙皇帝的帝业更加稳固了,各民族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由于执行了康熙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政策,发现了更多的人才投入国家建设。有好些学问好的硕儒,被邀请参加《明史》的编写工作。

        由于康熙经常与这些知识分子保持密切关系,这些知识分子认为遇到了明君,遇到了开明时代,他们都激发干劲,兢兢业业地工作,和康熙保持了密切的交往。

        甚至他们中的许多人退休回乡后,仍然和康熙皇帝保持有好关系。

        进士尤侗向来与康熙的关系很好。在他离任回乡后,康熙皇帝很是思念他。

        有一次康熙皇帝因故又想起了尤侗,怀念与尤侗一起谈诗论词的情景。情之所至,康熙无以为拔,亲笔为他写了“鹤栖堂”的匾额,称赞他的为人。

        当康熙皇帝听说尤侗因此得到很大光荣,被乡人尊重时,康熙摆摆手说:“一张匾额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他不凡阅历。”

        还有个告老还乡的老进士邵远平与康熙交往的事,成为历史上的美谈。康熙南巡时,康熙途径邵远平的故乡,为邵远平的书房亲笔御书“蓬观”的匾额,有趣的是邵远平感激皇上的恩泽,便自号“蓬观子”,以示不忘皇上的恩情。


  https://www.biqugecd.cc/36_36755/191124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