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江山风雨情雍正与年妃 > 第2759章 议和

第2759章 议和


皇上之所以赋予年羹尧凌驾于三省总督之上的特权,完全是他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不得不做出的妥协结果。年二公子年轻有为,又是长年处理边疆事务,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又是与十四阿哥并肩作战,经历了康熙年末的西北战事大捷,实为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即使是出任抚远大将军一职都绰绰有余。然而如此才能显赫之人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偏偏不是皇上的心腹奴才。

        然而皇上不愧是皇上,在当前战事吃紧的情况下,他以大丈夫能屈能伸告诫自己,最终服从大局、捐弃前嫌,对年羹尧委以重任。通过这道上谕,年二公子实际上成为皇上在西陲前线的心腹大臣和直接代理人,在西北西南边疆地区的根基也更加的深厚,这是皇上的一片苦心,通过此道上谕,向一贯政治立场不稳的年二公子摇出的一片橄榄枝。

        不过皇上终究还是皇上,再是委以重任,最终也没有授予年二公子相应的实权,仍是沿用延信掌握抚远大将军信印的格局,也就是年二公子负责调遣军兵和动用粮饷军饷等事务方面事务,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军政大权则仍是牢牢把握在延信的手中。如此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年羹尧却只是负责军马粮饷等后勤保障工作,皇上的此等安排充分说明他对年二公子的提防之心有多么的浓重。

        这边皇上刚刚完成调兵遣将、全面部署等各项应战策略,那边罗卜藏丹津的反叛行动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先自行号称“**洪台吉”,统帅各部,同时顺利进军到河州(今临夏)、西宁附近。由于他事先早早打出了“重建蒙古帝国”这个极具煽动性国的口号,迅获得了广大民众的同感与共鸣,令叛军势如破竹,西北边防急剧告危。

        仗即遭惨败,形势急转直下,这个结局实在是大大出乎皇上的意料之外。虽然早就预想到这是一场硬仗,但是他仍是不敢相信眼前这道八百里加急的奏折上所写的一切。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结果骁勇善战的满州精兵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此刻堂堂大清帝国竟是被一个小小的边匪逼到了绝境,简直是让人笑掉大牙的事情!特别是前面有康熙五十六年那场西北战事大捷珠玉在前,今天的这场惨败不但令一贯自负又自傲的皇上丢尽颜面,更是将大清帝国置于岌岌可危的境地,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皇上在见到这道八百里加急的奏折时,连愤怒的功夫都没有,当即吩咐诸臣进宫商议。

        此时正值三更时分,被皇上一道圣旨召进宫中进行要事相商的群臣们早已经进入了睡梦中,此刻接到圣旨,虽然不知道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个全都是睡眼惺忪、精神萎靡,然而皇上连夜宣人进宫商议朝政的情况极少生,众人知道这一次的事情绝对不同寻常,于是也不敢多说多问,赶快强打起精神,快马加鞭,直奔养心殿而来。

        不消多时,接到圣旨的大臣们66续续地赶到养心殿东暖阁静候,皇上见人已经到齐,也没有耽搁半点功夫,直接进入主题,将青海叛乱之事和盘托出,务求群臣畅所欲言,尽快拟定方案。

        皇上在开篇之语中已经强烈地表达出自己是一具强硬的主战派,也知道朝廷并不是铁板一块,然而朝中更为强大的反对声音仍是极大地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实际上,最让皇上不能接受的这个结局还在于,无论是拥护皇上的文武大臣,还是反对皇上的各路势力,此时竟然呈一边倒的态势,集体表达了反战的主张。反对派们当然是出于“皇上坚持什么,他们就要反对什么”这一长期的战略方针,而拥护皇上的大臣们则是基于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提出的逆耳忠言。

        罗卜藏丹津之所以选择五月份起兵叛乱,当然是为了充分利用皇上才刚刚夺取皇位,立足不稳、根基不牢的最大劣势,而这也正是保皇派们最为担忧的一个问题,因此众人即使知道皇上是强硬人物,但也是宁可冒着杀身之祸也要苦口婆心地力劝他回心转意。

        皇上虽然是一个又固执又自负之人,但他也是一个睿智和理智之人,以他如此深谋远虑怎么可能不知道当前的要任务是巩固皇权,如果连皇位都不能坐稳,被反对派们乘乱篡夺了皇位,那么就算是打赢了平叛之战,还不是为篡权夺之人做了嫁衣裳?特别是朝中重臣张廷玉的那一番语重心长之话不得不引起皇上的三思。

        “启禀万岁爷,臣罪该万死,可是臣还是要冒死直谏,才好死而无撼。前朝英宗皇帝的‘土木堡之变’不必再由臣多说半个字,那可是前车之鉴啊……”

        “朕又没有说要御驾亲征!”

        皇上已经非常生气了,不但语气非常严厉,声音也似洪钟般高亢,震得整个偌大的房间倾刻间生出了持续不断的回声,若不是看在张廷玉的面子上,换作是别的大臣,他定是当场就要把人轰出屋外。而张廷玉既然已经开了口,自是不可能因为惹恼了皇上就立即打退堂鼓。

        “回万岁爷,臣知道,知道,臣只是想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朕正是在以史为鉴,朕的皇阿玛三次御驾亲征平定西北叛乱,而我大清朝不更是日益昌盛吗?”

        “回万岁爷,先皇御驾亲征的时候早已经亲政二十多年,可是万岁爷您才刚刚登基半年啊!臣不是投降派,臣是忠心耿耿之人,臣只是望您在稳固了皇权之后再去平叛,并不影响大局,平叛是一定要完成的重大事项,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万岁爷啊,求和纵然会令您脸面难看,但是比起大清的江山永固来讲,那就太微不足道了,万岁爷,您可切不可中了叛匪的奸计!”

        面对张廷玉语重心长的肺腑之言,皇上陷入了沉默之中。道理他全懂得,可是他做不到心甘情愿,因为他不想做一个被人唾骂、丧权辱国的昏君,因为他不想就这样乖乖地遂了反对势力的心意,然而残酷的现实令他没有半点回旋的余地。一边倒的反对之声,还有张廷玉等人言辞恳切的规劝之言,都让皇上不得不收起他那套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自负,而是让理智成为自己大脑的主宰。

        暂时咽下这口恶气的结果就是皇上一道圣旨,急派侍郎常寿赴青海与罗卜藏丹津议和。朝堂之上不管是保皇派还是反对派都心如明镜,知道这个议和只是他表面做出来的姿态而已,并不是真的就要与叛匪和平共处,议和可以有效地拖延时间,麻痹对方的大脑,为将来的平叛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奠定基础。

        然而罗卜藏丹津岂是等闲之辈?他虽然找了策旦阿拉布坦做同盟,但是他的头脑却是不知道要比那个十四阿哥的手下败将高出多少倍。面对朝廷议和特使常寿,狡猾的他脑子里当即不知道转了多少圈。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起兵反叛,他就做好了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准备,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甚至是同归于尽的战斗,没有任何中间道路可走!现在同意了议和,将来待皇上的翅膀硬了,就是他罗卜藏丹津死无葬身之地之时。

        如果换了其它任何一位皇子登基,罗卜藏丹津都不会有这么重的疑心,偏偏是这位四皇子,论狡诈他们是不相上下,论心狠两人是旗鼓相当,更不要说皇上还是一个锱铢必较的小心眼儿,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胸怀忍得下今日的起兵反叛?怕不是将来的某一日就要连本带利地向他讨回!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正是太过了解皇上的为人,罗卜藏丹津才没有上了朝廷的当,而是在第一时间就一眼识穿了皇上的权宜之计,于是在朝廷议和特使常寿抵达叛区的第一日就被他扣压下来。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自古以来的规矩,然而规矩都是给君子制定由君子遵守的,像罗卜藏丹津这种小人就完全没有任何用处了,而且他还要刻意用这个方式向朝廷出了决一死战的强劲信号。常寿被扣押的消息传至京城,皇上被彻底地激怒了。接到奏折的同时,立即命怡亲王、廉亲王、隆科多、马齐、张廷玉、鄂尔泰、高其倬……立即前来商议对策。

        诸大臣接到传旨,片刻未敢耽搁,从四面八方急急赶来。隆科多这些天身体不愈,连早朝都告了假,因此一接到圣旨,虽然不是午夜时分,但他立即就意识到一定是西北叛乱生了大事情,否则皇上绝对不会连他这个重病之人都要求立即进宫商议,于是吓得他赶快从病床上爬了起来,直奔养心殿而来。

        本书由网,请勿转载!


  https://www.biqugecd.cc/36_36026/180679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