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挽明 > 第403章 崇祯的诱惑

第403章 崇祯的诱惑


听到崇祯这么说,黄立极总算是心里好受了些,但他依然还是不赞成让这些蒙古人自由的进入内地经商。一来没人知道,这些商人中会不会有心怀不轨的蒙人领;二来,让汉蒙两地的商品自由流动,显然不符合一直以来士大夫们对蒙古进行经济战以削弱蒙古力量的长期方针。

        而对那些蒙古左右翼部族的领来说,大明皇帝的提议倒是让他们顿时泛起了许多小心思。比起之前朝廷官员拐弯抹角的向他们要求,在各旗盟设立学校学习汉文,让他们心生反感。崇祯先抛出了一张画饼,再告诉他们设立学校的意义,顿时打消了他们心里对设立学校的怀疑。

        虽说现在蒙古右翼各部都必须仰赖于明国才能生存下去,因此除了一小部分部落坚持游牧生活的传统,不愿意在明国划分的草场上定居下来,大部分部落上京的时候,都已经打算完全接受朝廷有可能提出的苛刻条件,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

        这种以被迫害心态接受明国提出的条件,显然不会维持很久。但是如果他们真心认为,朝廷提出的要求的确是在帮助他们,改变了心里的抗拒意思,那么朝廷在右翼蒙古各部推行的政策才能真正挥作用。

        比如,现在就连贵英恰都忍不住有些心动了。蒙古上层其实并不排斥教育,在同汉人数百年的纠缠中,他们中不少有识之士其实已经认识到了,只有教育才能让蒙古人再度兴盛起来,不再继续退化成蛮族状态。

        鄂尔多斯部的代表萨囊彻辰就很支持崇祯的提议,他一直仰慕汉人的文化,特别是汉人数之不尽的历史典籍。萨囊彻辰认为,正是因为这些汉人的文化典籍的存在,使得汉人从出生开始就记住了自己民族的源流,因此即便是数次被外敌入侵,都能够从衰亡中重新兴盛起来。

        而蒙古人除了在伟大的成吉思汗旗帜下,短暂的团结起来征服了半个世界,铸就了蒙古民族的辉煌。随之而后便陷入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之中,他们现在已经完全忘记了祖先时代的辉煌,把彼此之间视为敌人,完全重现了在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黑暗期。

        萨囊彻辰虽然出身高贵,但是想要扭转蒙古各部的继续蛮族化,也一样是力有未逮。即便是在鄂尔多斯部落中,信仰喇嘛的部众也一日多过一日,完全陷入了愚昧化的状态,这让他不由忧心忡忡。

        在他看来,哪怕明国皇帝在蒙古各部设立学校是别有用心,也好过现在各部部众堕落成愚昧而迷信的喇嘛教信徒强。

        但是草原上喇嘛教传播的日趋流行,与其说是明国开始的一个阴谋,倒不如说是蒙古各部上层人物的有意放纵。

        喇嘛教传播的最为迅的时候,一般都是草原上遇到灾害的时节。没有储蓄习惯的蒙古牧民无法自救,而上层贵族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享受同下层百姓同甘共苦。于是劝导牧民忍耐,宣传因果论的宗教便是上层贵族用来麻木底层牧民最好的精神催眠。

        到了今天,喇嘛教已经成为了蒙古各部的精神支柱,不要说一二个萨囊彻辰无法改变这个现状,即便是林丹汗想要在喇嘛教中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统治的教派,都会遭到其他教派忠实信徒的背弃。

        至此,成吉思汗时代建立起来的蒙古民族概念,王权高于神权的理念,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各个蒙古部族的领把自己的部众视为私产,他们在口头上怀念着成吉思汗的荣光,声明只有身上流着黄金家族血脉的人才能统治整个蒙古民族。

        但事实上,他们以此为借口排斥一切非黄金家族血脉的蒙古豪杰再次统一蒙古各部,成为蒙古下层民众的希望。另一方面,他们又用喇嘛教的信仰去抵抗,下层民众对于黄金家族血脉的盲目崇拜,从而让自己的部族获得实质上的独立王国地位。

        因此在听了明国朝廷想要在右翼蒙古各部中,推行盟旗的固定放牧区域,和在盟旗内推行学校教育后,萨囊彻辰不但是第一个认可支持的蒙古领,也是对建立学校制度的积极推动者。

        当他看到崇祯的提议让各部领陷入到沉思之中时,不由当即站出来赞成了皇帝的主张。还表示,不管是成立畜牧公司,还是建立学校,他都会代表鄂尔多斯部接受。

        萨囊彻辰虽然年轻,但是他出身高贵,本身又学识渊博,即便是在右翼蒙古各部,也有着不小的声望。因此当他出声支持了崇祯之后,不少犹豫观望的蒙古领,顿时紧紧的跟了上来。

        顺义王看到一小半领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另一多半领也跃跃欲试,不过是想要等他先做决定。他只是犹豫了片刻,便大声向着崇祯说道:“既然陛下没有把我们蒙古人当成外人,一心为我们着想,我们自然是愿意服从陛下的安排的。

        不过小王听说,在汉地教育出一名读书人,起码也要十年。那么陛下设立的这个学校要教育几年?在这些学生没有毕业之前,这畜牧公司的人手要怎么招募呢?另外,成立一家商号总是需要本钱的,我等各部现在缺的就是钱粮,陛下是不是能够先借一笔本钱与我等…”

        “顺义王说的不错…”

        “的确,没钱怎么办商号啊…”

        一群蒙古领顿时站在顺义王身后,为他摇旗呐喊着,想要让崇祯松松口,拿出更多的钱粮出来。

        朱由检见状笑了笑说道:“这做生意又不是科举靠状元,当然如果蒙古人中有天资卓越之才,朕也不介意他来京城继续深造,靠一名状元出来。

        不过如果只是培养商业人才,朕觉得最起码5年的教育还是要的。11、2岁入学,16、7岁毕业,再做2、3年学徒,就应当可以独当一面了。”

        贵英恰心里算了算,不由皱着眉头说道:“那岂不是要7、8年时间,这远水可解不了近渴啊。”

        朱由检看了看他,才说道:“这是自然的,但是培养人才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汉人有一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是培养不出可用的人才来的。就算诸位想要培育出好的马种,同样也要花上数代人的功夫,不是么?”

        不少蒙古领对此倒是纷纷点头赞成了崇祯的说法,就连顺义王也释去了不少疑心,显然在他听来,崇祯的确是想要帮助蒙古人培养真正的人才,而不是有着其他目的。

        “至于开办畜牧公司的资金和前期人手,朕早就说过了,我们要共同携手,共度难关。因此朝廷会出面找一些商人出来投资这个畜牧公司,当然在这之前大家要先把公司的章程协商了出来,今后照着章程办事,朕不让商人欺骗蒙古人,但也不会容忍你们欺压商人。

        公司开办的好了,不仅各部的生产可以尽快恢复,内地的百姓获得了利益,各位也能得到额外的收益。这是一个三赢的事情。但是如果大家做事没有章程,都想要让自己多占一些,那么这公司也就开不下去了。

        到时候,你们有怨气,汉蒙百姓有怨气,朝廷也没好处。想来大家对于这种三输的状态,都不会乐意看到的吧?”

        虽然不知道,崇祯要怎么让商人拿出钱来,而这个公司又是一个什么章程,不过大多数的蒙古领显然已经意识到,不管怎么样,这个公司开总比不开好。不管是商人还是朝廷,只要有人拿出钱来,他们明年的生计就算是解决了。

        就连贵英恰也有些动摇,请求崇祯到时让他代表左翼蒙古听听这个公司的章程的讨论。就在这些蒙古领以为,这场会见应当结束的时候,朱由检却继续往下说道。

        “这成立畜牧公司毕竟还是一个规划,是朝廷想要为各部解决未来的问题,对于眼下各部的困难,估计一两年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我们也要想一想,怎么解决现在关外蒙古牧民缺衣少食的难题。而且就算是要经营畜牧公司,起码总要解决牲畜过冬的草料问题不是么?”

        各部领此时已经认同了崇祯口头上我们的说法,再无刚刚进殿时,以防范警惕的心理细细审视崇祯和明国官员说的每句话,生怕掉入汉人的陷阱中去。

        待到各部领七嘴八舌的说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朱由检才总结的说道:“你们刚刚说的,也对也不对。把草场分成四份,然后按季节轮换放牧,这自然能够最大限度的把草场利用起来。

        但是光光依靠天然草场,是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说到底天然草场的产出是有限的,因此放养的牲畜是有这个上限的。

        想要突破这个上限,一是要研究草原上的气候、土壤、牧草的生长情况;二便是要耕牧结合,让农业和牧业形成互补关系。牲畜的粪便可以作为农田的肥料,而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也可以作为牲畜越冬的饲料不是么?”

        对于崇祯的说法,土默特部的领们最不抵触,因为他们修建归化城时,就已经招募了大量的汉人在归化城附近开垦农田。再他们看来,如果皇帝能够安排汉人给他们种田,比他们自己辛苦放牧要强多了。

        不过朱由检显然不是这么想的,他继续对这些领劝说道:“今年陕西遇到了大旱,全陕百姓流离失所,朕看了也很是痛惜。

        正如朕刚刚说过,汉蒙携手共度难关,所以朕有意迁移一部分难民出关,在河套、丰镇等靠近边关的地区开垦。当然为了避免双方的纠纷,朕会让人同你们商议如何划分耕作和放牧的地界。

        而这些开垦出来的耕地产出,一来可以同牧民作为日常物资的交换,以解决牧民生活物资匮乏的问题,二来也能促进汉蒙两族之间的和解,为今后畜牧公司在内地的展打下民意的基础…”


  https://www.biqugecd.cc/35_35662/176381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