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隋唐之超级召唤 > 第三十八章 三十六计

第三十八章 三十六计


“那杨素现在还能上阵不?还是只能口述谋划了?”孟海公继续询问道。

        “头一天倒是也见到了杨素上阵,只不过看起来的确状态不太好,随后几天都是杨玄感等兄弟出兵,的确可能是已经经不起车马劳顿了!”樊梨花想了想,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先探探他的手段吧!”孟海公点点头,他也大致能够估摸出杨素的状态不会太好的,至于具体到什么程度就不好说了。

        “苏定方是我新招募的大将,与杨素交手你可以多和他交流交流!”孟海公继续说道,“至于我带来的那队精锐,你到时候自己看下就知道,足以让杨素也吃惊了。”

        “问题是以杨素的威望,陛下所带的隋军降卒恐怕都不怎么敢与之交锋吧?”樊梨花反问道。

        “这倒不是重点,毕竟隋军并不是我这次带来的主力,我带他们前来更多的是和背嵬军一样的性质,作为农民兵的一个训练指标而已!”孟海公笑道,“而我麾下的精锐重装骑步可以说是世所罕见的精锐,更是对我本人忠心耿耿。而强弩兵的装备、强度也是世间一流的水准,出其不意之下足以一次击溃对方!”

        “哦?如此强军,末将却是要见识见识的!”樊梨花闻言,却是露出来好奇之色。

        “嗯!今日就必要在继续交锋了,你作为这边作战的主帅,也需要熟悉一下援军的实力,好好和各级将校磨合一番!”孟海公笑道。

        交待樊梨花去熟悉大军,孟海公却是和苏定方沟通起来。

        这一段时间下来,苏定方的成长一直都没有停滞,可以说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孟海公和苏定方交流,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某些‘先进’的思想灌输给他,苏定方这种级别的天才,哪怕是孟海公给出各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他也能接受,而不像很多人对于拔时代几十年的东西就完全没法接受的情况。

        另一方面,孟海公也是在和苏定方的交流中,蹭着苏定方的快通道共同进步,虽然说相对于苏定方的天赋,孟海公的进步肯定比较小,但是相较于原本孟海公的基数,却也是不小的进步了。

        “这段时间你也把看通透了,现在有什么要说的吗?”孟海公笑着询问道。

        “末将以为,这其中有不少内容似乎与世间所传不符,很多事情也并不十分合理,显得太过理想化了!”苏定方迟疑道,“总的来说,似乎并不像是实际记载的史实?”

        “这个不是问题!”孟海公摆摆手,笑道,“、里面的东西都是史实?不过是为了阐述道理而修订过的故事罢了!归根究底要你研究的是通过这个故事传达的内容精髓!”

        “既然如此,末将就明白了!”苏定方点点头,“其中的兵法思想可谓是深入浅出,较之于晦涩的兵书要平实很多,不仅仅是对将领有参考价值,对于将校士卒也是有学习价值的!”

        “这个不着急!”孟海公笑道,“日后有机会军伍里面还要普及教育,这种有军事价值的教育也可以考虑安排说书人给将士们作为娱乐!寓教于乐嘛!”

        “陛下所言极是!有此一招,就能避免掉很多的计略!”苏定方应道。

        不说别的,光是这种‘大白话’的故事就足以让很多人规避掉不少的计略,比如连环计,比如反间计。真要到那个时候,人家脑子里就会想到曹操误杀蔡瑁、张允的故事,从而做事的时候会更加小心谨慎的求证一下属下是不是真的叛变了。

        “咱们还是说你的学习吧!”孟海公笑道,“你的学习对本王,乃至是对全体将校士卒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我来问问你!我听某位老先生提过,有三十六计之说,你给我说说,所谓瞒天过海之计在里面有什么案例?”

        “这个词你自己分析一下,就说当代,开皇九年,隋朝大举攻打陈国,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隋将贺若弼多次大张旗鼓地进行换防,以麻痹敌军,让陈军习以为常,根本就不认为这是在集结大军,而仅仅是换防而已,就不再布置兵力来防备了。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朝人竟根本没有察觉。隋朝大军袭击并占领了陈的南徐州,逮住了南徐州刺史黄恪。”

        孟海公笑道,“这类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的案例应该很多吧!”

        “瞒住上天,偷渡大海。陛下微言大义,末将佩服!”苏定方细细咀嚼‘瞒天过海’四个字,就感觉获益良多。

        “至于书中故事,望梅止渴、孔明借箭、青梅煮酒、白衣渡江等等都能算是这个运用吧?”苏定方略一思索,就给出了不少的案例。

        望梅止渴,说是有梅子,其实是为了生津,为了赶路。

        草船借箭更不用说,看起来是夜袭,其实是为了羽箭。

        青梅煮酒,刘备假装胸无大志瞒天过海忽悠曹操。

        白衣渡江则是6逊、吕蒙忽悠的关羽,6逊书信谦恭,吕蒙名气不显,使得关羽错误的判断了东吴的目的。

        至于更多的也不是没有,那就没必要多说了,基本上这几个经典的案例记录下来就可以作为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的案例阐述了。

        没错,一方面孟海公是在考校苏定方,另一方面也是在准备编纂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也就是说,目前来看这个有心人还没有出现,至少孟海公并没有看到这方面言之有物的东西,仅仅是空泛泛的“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只能算是虚数而不是实数。就像大衍五十,大道三千一样,并不是具体的内容,而是泛指。

        而孟海公现在就准备做这个有心人,让这个东西提前出世。


  https://www.biqugecd.cc/35_35089/169572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