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带着房子穿古代 > 第9章 宋茹的极品婆家

第9章 宋茹的极品婆家


  被告知冯家打算的宋老太太愤怒了:
  前面说了,北方民风相对彪悍,思想禁锢并不严重,守寡的常见,再嫁也不少。
  哪怕是在王家这样有人做官儿的人家,比宋家更看重家族女眷的名声,也没丧心病狂到逼儿媳自杀以求朝廷表彰的地步。
  更何况是冯家这种风光过去上百年、如今不过是有几百亩田地的本地乡绅呢?打算借女人的名声走捷径,未免太想当然了。
  宋老太太可犯不上体谅冯家的百年蛰伏、翻身大计,很痛快地翻了脸,请求族亲帮忙,打上门去,把宋茹接了回来。
  宋姑母也迅速让儿子找人给冯家递了话,问他们能不能承担得起弄虚作假、欺骗皇上的后果。
  这话,当然是吓唬人的。
  事情闹大了,冯家固然会担上个不慈、狠毒的名声,却也会得到某些对女子贞烈之名看重得几乎要疯魔的“老学究”的支持。
  而宋茹,也落不了好名声。丈夫死了,妻子自尽殉葬,有错吗?没有,这是被皇帝都大力赞扬的“节妇之德”。
  宋茹竟然需要婆家逼迫自尽,甚至还要反抗,岂不是说宋茹不够坚贞?甚至宋家的门风,都要被别有用心的卫道士怀疑。
  因此,王璞不过是摸准了冯家的执念,对症下药罢了。
  姑嫂俩配合默契,冯家只得乖乖把宋茹的嫁妆也送回宋家,这门姻亲,也就断得差不多了。
  宋筠听着听着两个老太太全无“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冷漠态度,反而积极为守寡的宋茹筹谋将来事;
  又听着一向安静寡言的宋茹这么果决地自救,全然不似她想象中的逆来顺受的古代女性,不由得对这家人更有好感了。
  宋韵对这个时代的理念,也有了新的认识。
  必须说,现代人对古代,也是有很强的刻板印象的。裹小脚、守节、贞节牌坊,几乎构成了宋韵对古代女性的恶劣生存环境的全部印象。
  当然,强制性的守节,不是说没有,只不过这种极端严苛的限制,很多时候是属于少数的家庭,最起码在宋韵穿来的时代,是这样的。
  这不由得让她松了口气:她不是勇敢的人,更没有突出才能,大概率会过绝大多数普通女性会过的日子。
  那么,结婚,几乎是十三四年后就要提上日程的事了。如果嫁个垃圾男人,嫁进个狼窝,她该怎么做?
  她可没天真地觉得靠空间就能自救。这个时代的女人,是没有财产权和人身自由可言的,逃跑只会被当成无主的货物,谁都可以转卖掉她。
  如果娘家不管,她只能忍着,或者拉婆家一起死,还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好在,以他们如今对宋茹的态度,只要自己不是作妖到众叛亲离,就绝不会不管自己。
  宋韵的事儿,还早得很,如今的重点依然是宋茹。
  宋茹回了娘家,婚事儿就成了问题。
  她守寡那年还不到二十岁,无儿无女,一辈子跟着哥哥嫂子过,哪怕哥嫂照拂,侄儿孝顺,只怕侄媳妇也不够自在。
  更何况,死后该葬哪里呢?
  女儿,是葬不进祖坟的:
  婚前夭折的,父母最多是另修座坟,陪葬几件器物,再叮嘱后辈在祭祖的时候去祭扫一番。用不了两代,就真成了座无名无姓的孤坟。
  婚后去世的,葬哪里、如何葬,自然是婆家说了算的。
  宋茹已经归家,即使冯家不想让自家儿子地底下孤单,还是想让宋茹葬进去,她却不愿了。
  种种考量之下,她也没空考虑对不对得起亡夫了,宋老太太一说要托宋姑母寻摸合适的家庭,她就点头同意了。
  宋姑母此次前来,就是有了合适的人选。
  宋姑母的眼光和能力,是很值得信任的,此刻她娓娓道来,宋家人也听得专注:
  “我说的这家,倒也不是什么旁的人家,而是赵家在府城的旁支。”
  宋老太太是土生土长的本县人,一听就反应过来了:
  “可是二十五年前搬走的那家?”
  宋姑母颇为自得地点点头。
  她和娘家走得近,自然也知道这两年有意和宋家结亲的是什么样的人家,她敢说,没一个比得上赵家,若不是有璞哥儿牵线,这门亲事,还落不到茹娘头上呢。
  宋念虽然对那搬到府城的一支不熟悉,却与在本县的赵家子弟有些交情。
  县城就这么大,经营得久些的家族之间,不可避免地会结亲。赵家虽然和宋念这一房没有姻亲关系,却嫁了个女儿给他隔房的堂弟。
  更何况,县令是外调而来的,想做事,就不可避免地用当地大族的读书人。像宋念,虽然还在准备科考,却也为当地父母官做些事,算起“在职读研”的状态。
  赵家和宋家情况类似,都有些族人积累了些家底,供儿子读书科考,自然也有奔前途的子弟在县令身边围着。
  宋念和他们经常接触,对赵家在府城那支的事儿,也听说了一二。
  他迟疑地问:
  “可是赵家五房的赵雁林?我隐约记得,他放出话来,近几年不愿意续娶。”
  宋姑母不屑地对着东边点了下头,解释道:
  “哪里是赵雁林不愿续娶?不过是我们县的赵大老爷,当年把孤儿寡母得罪狠了,如今看人家发达了,又想贴上去而已。”
  这是桩很多年前的公案了。
  虽然只是县城里的家族,族长却在一族之内很有话语权。
  只是族长家有权威,赵雁林的父亲却善做生意,日子反倒比族长家过得好些,两家难免有些摩擦。
  等赵雁林的父亲一去,留下孤儿寡母四人,赵雁林家中行三,还有一兄一姐。大哥赵雁泽不过十岁,还算不得家主,他们的母亲是女人,更无权做主。
  于是,赵族长就对“无主之财”有了分配的权力,包括家产、三个孩子,甚至守寡的妇人。
  在他看来,这属于家族内部的资源再分配。让无父的孩子与无子的夫妻凑成一个家庭;让丧夫的妇人和打光棍的男人凑成一个家庭;家产充公,用以帮助家贫的族人。
  总之,完全没问过被分配者的意见,就确定了该如何划分死者的“遗产”。
  赵雁林的娘亲,和这个时代很多妇人一样,擅长忍耐。如果只是谋求家产,她就忍了,谋求她的孩子,她却受不了。
  在族长有进一步动作之前,就带着孩子投奔了府城的远亲,一连多年不再回来。
  ------题外话------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惶恐


  https://www.biqugecd.cc/34592_34592127/1932545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