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野庄传奇 > 第9章 ?第九章 新建完小

第9章 ?第九章 新建完小


民国初年,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倡导:拆寺庙建学堂。一时间,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由私塾转学堂的伟大运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在野庄镇也掀起了革命风潮。野庄镇由晚清秀才郝荫蜜设立的若水私塾由此转入学堂。在清朝,农家子弟能够考中秀才,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记载:没功名的读书人叫“童生”,不管多大年纪,在十几岁秀才前,都自称“晚生”。童生经过县、府、院三考试,名列前茅,取得秀才称号。

        童生参加二月份的县试。由县官主持,县官于一个月前宣布考试时间。童生向县署礼房填表报名,写明姓名、年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存、殁、已仕、未仕),五个童生共同具结,保证无虚报、匿丧、顶替,不是优娼皂隶子孙。考试时,童生带长耳考篮,装笔盒、食物,黎明入场,黄昏交卷。头场考试内容为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都有固定格式,如四书文头低二歌书写,诗不得重字,韵不得重押,皇帝等字抬二格,朝廷、宫殿等字抬一格,抬头字不得误写重改等。

        县考通过,四月府由知府主考,取中者参加院试。院试考官为提学道。提学道由朝廷在乡试从京城派出,提学道案临在开考前,考试出经解、策论、古诗、近体诗、古赋、律赋、时文、试贴诗各项题目,无论童生或生员,都可选择一门或数门写作,不必入场,自备试卷,提学道评定后随时发榜。院试正式考试较县考更严格。童生考试经过县、府考两次严格淘汰,院试录取后“进学”,成秀才。进府学为“上庠”,进县学为“下庠”。录取秀才名额限制,按钱谷丁口多寡分配。顺治四年,大县四十名、中县三十名、小县二十名。院试结束,各府、县接到提学道发下的新生名单,即所谓“红案”,通告新生于某日雀顶蓝袍到官署簪花。“雀顶蓝袍”是:冠用镂花银座,上衔银雀,袍为蓝绸青缘。县官率领秀才拜孔庙。到学宫明伦堂拜谒老师。学宫内有泮水。泮水是个半椭圆形池子,东西以南通水,北面平直无水,意思是半于天子之宫。所以中秀才也叫“入半”或“采芹”。生员又有“庠生”、“博士弟子员”、“茂才”等称呼。生员进入县学读书,县学教官称“教谕”,副教官称“儒学训导”。教官负责生员的考查,有月课、季考等。

        秀才必须参加岁考和科考。科考是为乡试举行的考试。岁考前三等才可参加科考。岁考在提学道案临时主考,用六等黜陟法,文理平通为一等,文理亦通为二等,文理略通为三等,文理有瑕疵为四等,文理荒谬为五等,文理不通为六等。考哪一等有哪一等赏罚法。岁考成绩出来,教官唱名,考一二等者赏绢花笔墨,在鼓乐中从中门出;考三等前十名赏纸笔,由东角门出;考四五等者由西角门出。另外还有“青衣、发社”明目:考劣等生的改青衫为青衣,从县学降到发社,从发社再降则为庶民。

        清朝廷除对秀才有岁考、科考外,还在学宫明伦堂左侧刻《卧碑文》,对秀才行为做出七条规定。要求秀才克己复礼、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不得干求官长、把揽诉讼,不得结社,不得擅自出版作品等。

        在若水私塾期间,做为优等秀才的郝荫蜜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四书五经等孔孟之道,佛教文化,还专门设立少儿书法课程。这一教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郝荫蜜设立私塾若干年以来,培养出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学生当中王一冉就是一位佼佼者。王一冉后来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不仅如此,王一冉参加了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成为了藁城县历史上第一位民主人士。后来,王一冉辞掉在北京的教学工作,毅然决然回到桑梓执教。

        野庄若水学堂就设在小白寺里,在前殿后殿两处教学。郝荫蜜多次让贤,让得意门生王一冉担任学堂校长一职,王一冉盛情难却,挂帅出征。小学生们在王校长带来新知识新思想培育下,求学学生舍近求远,投奔野庄若水学堂而来。在这首批求学学生当中,贫富不均,可王校长保证均让他们有学上。学校老师也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教学优秀工作者。教国文课的桑雪老师,后来进入天津南开大学执教;教数学课的郝彩云老师,后来进入河北省立第七中学(正定中学的前身)执教;校长王一冉后来擢任藁城县文教系统的副县长。还有几位姓名不详的优秀老师,他们先后进入大学和政界工作。这些都是后话,好了,书归正传,循序渐进。

        在学生们当中,有一个学生叫马青山,因家里穷,上学穿的衣服上总是补丁摞补丁,故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马补丁,大概有奚落成分所在。马青山在学生当中,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可马青山早早就失去了父亲,留下了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没法,看见孩子好学上进,家里给他拿学费课本费用真是捉襟见肘。母亲劝儿子死了这份心吧,咱实在是上不起。马青山哭了多少回鼻子,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校长王一冉看到学生马青山两天都没来学校上学,便亲自上马青山家里了解情况。王一冉来到马青山住处,看到破败不堪的老土坯房屋,院墙也不完整,残垣断壁。房子跟脚砖上的土坯早已返碱,白瓷楞一层,外抹泥坯常受风吹雨淋的侵袭,不知何时早已脱落,土坯与土坯之间露出了一指宽的缝隙。看来,没有男人这个顶梁柱过日子可真就垮掉了。

        校长王一冉环顾四周,一语难表,黯然神伤。校长王一冉低头进了家门,穿过狭长的小院,边走边给马青山家长打招呼。马青山母亲听到后赶紧从屋里迎了出来,这女人蓬乱的花白头发,虽说人在中年,可她满脸的皱褶子,稀疏的黄查查牙板,说起话来死浪子薄气(俚语,有气无力)。校长王一冉看到这一切,他的心颤抖着,两眼不由得湿润了起来。校长王一冉对补丁母亲说:“学习费用我给出,你老放心吧!你就让孩子上吧!”马青山母亲用衣角抹着泪说道:“那怎么好?这不给王校长添麻烦吗?”马青山母亲说嘛也不同意。一旁的马青山两眼婆娑起来。校长王一冉问马青山道:“你想上学吗?”马青山碍于母亲在跟前,不说话,只是点点头。校长王一冉再次叮嘱马青山母亲道:“大娘,就这么定了。”王一冉直到说服了青山母亲这才离开了。

        后面的马青山终于露出了笑脸。这对马青山而言,校长王一冉的周济就像下了一场绵绵细雨,终于让阳光赶走了心头上的乌云。

        民国十三年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藁城县县长王邦屏亲自带领县干事乘车前往野庄镇若水学堂。王县长一行的这次光临,给野庄镇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野庄初级小学升级了,这次县领导要为野庄镇完全小学揭牌。

        王县长与野庄镇负责人一一握手,与若水学堂校长王一冉、副校长刘斋远、优秀教师桑雪郝彩云温喜哲等一一握手。庆祝大会由副校长刘斋远主持,刘校长高高的个子,唯一醒目的是长者一个大鼻子,说话声音洪亮。刘校长首先对藁城县长王邦屏率领教育系统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接下来,县长王邦屏站在主席台上,神采奕奕,红通通的四方脸上洋溢着笑容。庆祝会上,王县长郑重其事地说道:“鉴于野庄镇初级小学教学成绩斐然,经藁城县政府研究决定,野庄小学升级为野庄完全小学。”

        这一振奋人心的捷报,实至名归,这也是辛勤园丁与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共同赢得的殊荣。在场的老师学生还有学生家长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刻爆发出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斯时,学生郝景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七中学,而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学生吴永泉考入北平朝阳大学;学生马青山、桑树身等同学相继进入高等学校深造。这次藁城县政府在野庄召开的表彰会,大快人心。会后,王县长亲自揭牌:藁城古镇野庄完全小学。后缀:藁城知县王邦屏。

        校长王一冉最后讲话:感谢藁城县领导的嘉奖,我校会继续努力,决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校的殷切希望。

        野庄是老百姓对这个村子的俗称,它的正名叫倪家庄。据说,倪家庄早先曾是倪氏居住地。倪氏祖先叫倪良,倪良生于战国时期的赵国,是一位勇冠三军的将军,倪良用兵善于后发制人。后来,赵国赵武灵王退位,俗话说:一朝君子一朝臣,这朝不用那朝人。倪良预感不妙,遂解甲归田,在曾经战斗过的牧廉城一带安家落户。有人说,倪良将军怕后主迫害,便选在了原草芳菲的地段。

        到了唐朝,倪氏出了不少世袭官员,扬州刺史倪彬,平叛安史之乱将军倪金章,尚书右丞倪若水等二十多位官员。倪若水,字子泉,官至户部侍郎、汴州刺史、河南采访使等。倪若水推崇教育,尊崇儒教。在汴州治蝗期间,汴州刺史倪若水经常身体力行,与老百姓战斗

        在前沿阵地,戮力消灭蝗虫十四万担,在全国灭蝗树立了典范。不仅如此,倪若水善政受到了当朝皇帝唐玄宗多次嘉奖,这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一天,天真的好美,那朵朵白云宛如船儿扬起的风帆,在蓝色的海洋里航行。归来的春燕,在呢喃,在吟唱。叫不出名字的几只飞鸟,它们在学校里面那棵古槐上空盘旋,经常在茂密的树冠里栖息。


  https://www.biqugecd.cc/32279_32279615/948815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