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章 利在后世
九天神皇小说推荐阅读:
遮天
天官赐福
AWM[绝地求生]
万古神帝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道君
雪鹰领主
重生:官运亨通
官神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方雨晴
北伐之战连战连捷,赵昺自然感到欣喜,但是最让他欣慰的是从今日几位重臣态度的转变,当然这并非是因为他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词,而是的口中得到得到对自己‘革新’的认可。
要知道赵昺自从开府便被几位师傅教训不要玩物丧志,而是要学习圣人之学,王霸之道,对他摆弄技巧之物是深恶之。弄得他搞些发明都要偷偷摸摸的,好像做贼一般,甚至不得不假借他人之名。
当赵昺继位登基后,对他的‘非分之想’摘指不休的又多了那些朝臣,且多年来上谏的声音不断。但他顶着种种压力和非议,不惜自己掏钱从改革军器监和匠作监,建立起新型的国防生产体系。
大宋也正是靠着军器监生产出来的武器取得了一次次胜利,保住了行朝,完成了复国之战。这看似只是一个体系的建立,其实赵昺明白其只是个推手,除了推动军事改革外,还涉及金融、商贸、生产和教育系统,乃至行政体系的变革。
军工生产涉及到冶炼、机械加工和生产,而细分则更加繁琐,小到军装上的扣子,大到纵横大洋的巨舰都囊括其中。这使得赵昺通过此建立起一个在当下时代较为先进的工业体系,其中的技术又转而用于民用,影响到民间手工业,推动整个国家工业的发展。
现代人皆知工业是诸多行业发展的推手,因而互通有无的商贸、为工业提供原材料的农业及技术人才的培养又促进了教育体系的革新。各中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必然会触动保守势力的利益,从而引发争论,甚至社会动荡,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比如说借贷其中就牵涉到无数人的利益和旧体系的变革,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而借贷又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推进剂,但对古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现代我们在看警匪、悬疑片时,经常会看到“绑架人质”的情节,凶狠、横暴的歹徒抓住恐惧又无抵抗之力的妇孺,以此威胁警方,好达到“以物易物”的企图。在这样的场景中,我们一般称那个被威胁的人为“人质”,然而,人质为什么被叫做“人质”呢?
实际上人质的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左传·隐公三年》便记载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事。由此看来,人质是以交换为前提才成立,“人质”中的“质”字本身就有交易、抵押的含义,参考《说文解字》的阐释,“质”即“以物相赘”之意。
如此可以推断,“质”显然与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相关,例如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而管理契约的称作“质人”。若我们想与古人做交易,首先第一步,便是要找到质人。
“质人”其实是一个职业,他们相当于现代的市场管理者,负责处理西周官方的买卖。所谓“大市以质,小市以剂”,质人的业务除了小件物品,也包括牛马、田宅等大额交易,买卖的契约称为“质剂”,而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西周政府设有“泉府”这一机构专门“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於民用者”,即负责控管国家税收、收购市上的滞销物资、收发贷款与利息,为需求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官方途径。
一般而言,西周政权的借贷形式分为“赊”和“贷”:“赊”主要针对祭祀、丧纪之事,只要求按期归还并不计利息;而“贷”专门针对劳动生产者,则需要计息。而事实上西周为了稳定民情、巩固政权,时常发放无息贷款于民,相当于一种救济与帮助,计息贷款是相对少的。
不过,若我们想借计息贷款的话,利息又怎么算呢?西周计息的首要考量是地域的远近程度,若住在城市中,国家征赋二十分之一,住在远郊则征赋十分之一,按距离增加由此类推年利率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不等,在现代基本上年利率超过两成便是高利贷了。
若古人不幸住在西周远郊地区,就相当于向周天子借高利贷了。然而这之于古代中国,两成的年息却仅仅是个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金属货币的出现,古代高利贷也进入了民间。频繁的战争所带来的动乱、灾荒及诸国统治者横征暴敛的情况击垮了毫无抵御能力的平民百姓,借贷的需求高涨,而掌握大量财富的富商大贾及官僚等成了主要的放贷方。放贷主要有货币和谷物两种形式,谷物借贷利率“其出之中佰伍十也”,而有些地区更是高达百分之百的利率。
战争、灾荒等紧急情况下的借贷多为高昂的倍称之息,而直至政治相对稳定的汉代,高利贷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缓解,汉代甚至出现了专门从事高利贷的商人集团——“子钱家”。显然,在上述局势下,借贷成了富商、地主等累积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相反的是,无力偿还高利贷的平民百姓往往落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困境。
为改变这样的局面,秦律中曾有服役以抵债的规定,平民百姓可通过抵押或是服役等方式还债。魏晋南北朝时,北魏也开始发布禁止收利过本的规定,而中国最早的抵押机构——质库也在此时随着佛教的盛行应运而生,质库通过抵押、放款、收息,暂缓了平民的经济压力。
相对于民间高利贷,显然质库的权威性及稳定性为借贷人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但也并非适用于各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宗教大流行之时,尤其北魏盛行佛教,自孝文帝起便掀起一股建寺热潮。随着寺院增多,寺院这股宗教势力也逐步发展起来,直至隋唐时期,在统治集团的扶植下寺院迅速发展出自身独具一格的经济体系——寺院地主庄园,简称“寺庄”。
唐在中国古代是相对昌盛、繁荣的社会,其商品经济已基本脱离早期自然经济的形态,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而拥有独立经济体系的寺院就成为主要的放贷者,相对于战乱年代此种体系确实是一个相对适合借贷的好选择,但是其借贷利率相比现代社会仍然属于高利贷。
此外唐朝还有一些针对借贷风险的保障制度,分别保障了债权人或债务人各自的权益,在违约时有所代偿。另外还有役身折酬、掣夺家资的规限等等。抵押制度也开始出现,以债务人的不动产、动产均可作为抵押物,甚至能以人为质作为借贷契约的担保。
入宋后,王安石为改变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以“理财”“整军”为目的实施一系列政治措施,于是宋代独有的官方借贷机构——检校库、抵当库和市易务由此成立,这些借贷机构看起来比其他朝代还要规范,然而,生活不会总让你轻易得偿所愿。
尽管是官方平台,但三成的计息甚至都快赶上私营质库了,可怕的是还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吏禄的“额外开支”。以市易务来举例,市易务的批零收入实际上不归国家财政管理,而是由市易务官吏支配,那么官吏的品行成了大客商与零售行户之间最关键的纽带。
而北宋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官吏动用市易务本钱从客商“贱买”货物,再“贵卖”给零售商。于是,此过程中本应由市易务承担的赊贷本息全都转嫁到中小零售商身上,而贱买贵卖所赚取的利润差价则任由官吏中饱私囊。
蒙古人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同时带来了高利贷的大魔王——斡脱钱。斡脱借贷之凶恶便在于其年利率往往高达百分之百,除利率达到倍称之息以外,放贷人的任意性太高,大量的民间借贷还存在严重的复利计息问题,即把利息计入本金后重新计息,称作“羊羔息”。
这让赵昺都觉得现代有些借贷平台都是跟蒙古人学的,那真是沾染上了之后,便是家破人亡的结局,以致此次北伐进入蒙元统治区域后,最受欢迎的非是‘均田地’,而是免除斡脱钱。
从历史上看,无论如何,只要高利贷存在,便证明了平民始终无力逃离于封建体系下的经济困境,即便管控再严厉、借贷机构再完善、利率再低,平民永困于苦难之间,无从逃脱。
赵昺为了消除沉疴,发展民间经济,并没有恢复官营借贷机构,而是利用自己早已建立起来的保险所和驿馆等遍布全国大小州府机构,赋予其一定的金融职能进行贷款业务,以内藏库提供资本金,内廷总计司领导和兼管。
其实在老百姓眼中,朝廷和皇家都是一体的,因而不必担心信誉问题。但赵昺提供的贷款利息很低,年息最高不过百分之五,对农和手工业贷款还要低。如此一来即便是普通农户也可以通过借贷来购买种子、农具,添置牲畜,商贾也可以通过借贷缓解资金紧张之虞。
如此等于是赵昺贴钱给朝廷做嫁衣,自然不会招致朝臣反对,而民间借贷机构又如何敢与皇家作对。但是赵昺的钱也有限,只能投入到他想要发展的行业,起到扶植和促进作用,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他即便暂时吃些亏,但是利在后世……
https://www.biqugecd.cc/2_2988/6334147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