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九十八节 做郑芝龙还是做郑成功

第九十八节 做郑芝龙还是做郑成功


感谢行在今天、白银机器和小aaaaaaa的打赏,这章加更!

        ————————————

        一口通商是乾隆皇帝亲自定下来的,起因是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代表洪仁辉因为无法忍受广州官府的各种勒索,竟然强闯海疆要去北京告御状,结果乾隆一怒之下,下令禁止广州之外的其他口岸对外贸易,也就是自那之后,福州、宁波等地的对外贸易才被禁绝。

        现在周琅又要求自己获得在福建通商贸易的权力,这长麟是无法答应的,可是表面上无法答应,却未必不能在实际上突破,任何规则都是有漏洞的,对满清的官员来说,那些规则制定出来似乎就是给人钻空子用的。

        长麟派遣了一个师爷跟周琅私下表示。只要周琅接受了诏安,朝廷会授予官职,既然是大清的官兵了,上岸采买补给,当然就会有一些方便,至于买多了一些补给之外的物资,也无可厚非不是。

        这个建议让周琅怦然心动,但他马上想到了一个人,郑芝龙。

        由于他觉得他目前的处境与明末郑芝龙有几分相像,所以这些天四处搜寻一些郑芝龙的记载进行研究。

        郑芝龙是一代枭雄,纵横中日两国,消灭了刘香等海上巨盗,独霸了东方海洋,怒怼荷兰人等西方势力,让其不得不按照郑芝龙的规则行事。

        可是这样一个枭雄,最后的一个举动,却让周琅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当南明小朝廷倾覆之际,他不但没有想办法维护这个小朝廷,反倒热脸贴上了满清,在满清的招纳下,亲自跑去了北亰城。

        结果他去了北京,他儿子郑成功在福建根本不肯投降,将郑芝龙至于了一个十分尴尬和危险的境地,最后凄惨而死。

        这种海上枭雄的道德观当然不可能跟南明小朝廷死心塌地,可莽撞的跑去北京,怎么看都是一步昏招,很难想象会出自郑芝龙这种枭雄之手。

        随着收集的资料逐渐丰富,周琅也慢慢开始理解郑芝龙的选择了。其实选择满清他并没有错,以他的立场来说,他并不忠于明朝,也就无所谓背叛,不过是相互利用,只是他觉得跟满清合作更有利,那么就果断的抛弃明朝。

        至于上北京,恐怕郑芝龙也是不情愿的。当时的情况下,满清八旗南下,郑芝龙的軍队根本就挡不住尚未腐朽的八旗,于是他果断的放弃了福建小朝廷,放八旗兵进了福建,然后他被当时清军统帅博洛许下的闽粤总督吸引,竟然亲身前往博洛大营拜见,结果被骗了,表面上是自愿去北京觐见多尔衮,实际上等于是被押解到北京去的。

        郑芝龙犯得错误,其实也算不上错误,他相信了满清而已。可谁能想到一个立志于做中原正统王朝的势力,竟然会骗人。

        有着跟明朝长久合作的经验,郑芝龙对这种官方的信任,有些盲目了。

        最关键的是,郑芝龙这种海上势力,他明白一个稳定的基地对于海洋实力的重要性了,明朝已经危如累卵,他自然要选择一个更强大的势力投靠,他没有问鼎天下的野心,只想做一个海上君王,那么跟满清合作,其实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至于民族大义,华夷大防之类的道德观,当时连钱谦益这种名扬天下的大儒,都纷纷投效满清,苛责一个海盗没有道德感,其实很滑稽。

        郑芝龙选择满清,完全是利益的判断。正是因为有了官府的支持,郑芝龙才能一步一步走上海贼王的宝座,因为他接受了明朝的诏安,成了福建水师总兵,他可以调动官府的力量一次一次跟自己的竞争对手纠缠,他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他耗得起,他可以在陆地上放心的打造战船,一次一次下海挑战强敌,所以他最后成功了。

        对比一下这个时代就能理解,越南西山王朝支持中国沿海的海盗,竟然能让这些海盗把满清水师打压的不敢出港。相比西山王朝的力量,得到明朝支持的郑芝龙显然优势更明显,但明朝倾覆了,所以郑芝龙选择跟满清合作,继续维持自己的海上地位,同时帮助满清维护海防,换取满清对自己的支持。

        其实选择错的并不是郑芝龙,而是满清朝廷,这个从白山黑水里走出来的游牧集团,当时完全不理解海洋的情况,密信自己的武力,结果铸成了之后几十年的郑成功割据台湾。

        如果当时满清选择跟郑芝龙合作,其实不需要许诺什么闽粤总督,或者就给一个虚衔,让郑芝龙继续帮助满清维护海防,其实这是最好的选择,有郑芝龙海上集团存在,为了贸易利益,郑芝龙是不可能让自己的武力荒废的,因此满清的海防力量不至于像现在这么废弛。

        现在满清督抚又要诏安周琅,还暗示周琅接受了诏安,就可以合理的登陆贸易,绕过一口通商的朝廷规矩。

        这对周琅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只要答应对方,自己就等于是郑芝龙接受了明朝诏安,拥有了雄霸海上的根基,而且打通陆地贸易,在一口通商的时代,等于自己独占了福建的海上贸易,那么垄断武夷山茶叶来源,就是一个迟早的事情。

        至于面子问题,周琅虽然也会纠结,但他能过这个心理关。可是稳妥起见,周琅还是写信去征询了一下王辅茞的意见,王辅茞的意见很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普通读书人,如果对方支持的话,那么自己的行为也就能得到普通读书精英的支持。

        周琅本来以为王辅茞这个读书人是肯定会支持自己接受诏安的,因为他一直觉得王辅茞的世界观跟满清官府的文官更加一致,而跟天地会组织的世界观格格不入,如果接受满清诏安,王辅茞正好借这个机会洗白上岸,摇身一变就成了满清的官员,这难道不是他一直梦想的结果吗。

        可意外的是,王辅茞来信言辞批判了周琅的想法,他告诉周琅说,古来三姓家奴皆没有好下场!

        三姓家奴,好恶毒的语气,从中周琅明白,接受诏安是不能被王辅茞接受的,王辅茞不能接受,那么大多数读书人都不可能接受。

        名誉问题周琅并不在乎,现在接受满清诏安,目的也仅仅在于积累实力,而不是安心去做一个满清的忠臣孝子,可如果自己的行为不被大多数读书人接受,那是很可怕的,李自成那么强大,没有知识分子的支持,还不是败亡了。

        只是周琅从王辅茞的心中感觉到一种此人没有说出真心话的感觉。

        其实道理很简单,古来有造反受诏安的海盗,却没有造反受诏安的读书人。

        王辅茞其实比周琅更没有退路。周琅接受了诏安,还可以混一个武官职位,不被满清官员重视,可他王辅茞该如何自处,他是一个读书人,这种污点他背不起,进入满清官场,他的背景会不断的被人提气,之后不被人接受,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甚至很有可能会被找个机会除掉。

        周琅尽管感到疑虑,但还是接受了王辅茞的态度,他不能接受满清的诏安。

        三姓家奴的名字也实在是太难听了,他名义上是天地会旗下的南路大元帅,接受满清诏安后,就要为满清反过来征讨天地会,这不仅是一种可耻的背叛行为,而且也不符合周琅韬光养晦,在夹缝中悄悄发展的计划。

        所以诏安在政治上也不是周琅最理想的行为,但闽浙总督长麟的诏安,却让周琅看到可以暂时跟长麟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他跟长麟的师爷表示,自己并不想跟朝廷为敌,只是手下十万弟兄(夸大实力)不能不吃不喝,他是海商,只想做点贸易为生,如果朝廷不派人来打他,就让他安心待在金、夏,他也不会主动滋事。如果清军胆敢前来攻击,周琅威胁就会发兵进攻漳、泉两府。

        师爷觉得,如果不能诏安周琅,那么暂时稳住对方也很重要,他私下表示可以井水不犯河水。

        周琅继续表示,他可以不派人登岸贸易,但是如果有商民来金夏两岛贸易,希望官府不要干涉,否则视为断绝金夏给养的敌对行为,周琅依然会对漳州、泉州发起攻击。

        这个建议让师爷犹豫了起来,这等于让官府默认走私行为啊,不过他一想,反正福建沿海的水师官兵本就长期跟海盗集团暗中勾结,走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多一个周琅,其实也不是大事,就算事发了,顶多杀几个水兵,怪不到总督头上去。

        只是在战略上,有金夏在敌手,按理就不该攻略澎湖,有澎湖在敌手,按理就不该攻略台湾。

        可现在的情况下,金夏被周琅盘踞,澎湖却被李长庚收复了。接下来到底是去打台湾,还是收复金夏,这是一个很难的决断。不过怎么计划都能说得过去,长麟决定先打台湾后打金夏,可以告诉皇帝说是擒贼先擒王,先打击台湾的天地会匪首,在诛杀流窜金夏的小寇周琅。如果长麟决定先打金夏,也可以告诉皇帝说台湾孤悬海外,金夏祸在肘腋,应先金夏而后台湾。

        总之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怎么说都有道理,就看总督怎么判断了。

        至于周琅,却是打定主意既不做郑芝龙,也不打算做郑成功,在天地会跟满清分出胜负之前,自己能不做出头鸟就不做出头鸟。

        一切就看长麟如何决定了,如果对方不接受的话,攻打漳州、泉州并不是不能实现的。


  https://www.biqugecd.cc/29_29271/148242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