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218章 皇权之下

第218章 皇权之下


第218章  皇权之下

        朱高炽收到金州林场的书信,了解到辽东最近发生的事情,朱棣又让人送来王府的公文。

        其中也有金州卫送来的堪合与公文。

        “李学颜此人,没什么品级,倒是在北平大宁辽东三地闹出好大的名声。”

        朱高炽通过此人的行为,仿佛看到了一百年后大明的官场。

        坐在下方的金忠,笑着说道:“此人有些魄力,听说面对刀刃加身临危不乱,不少人称赞其气节。”

        “只怕开了个坏头,让后人学他。”朱高炽忧虑道。

        走正道不易,所以有许多“聪明人”想要走捷径。

        大明一百年后,官场风气败坏,人人不以做事为重,反视为蠢,追捧吆名养望,热衷人情达练。

        海瑞这种严守章程办事的官员,本应该是常态,却受到大部分官场的敌视,风气可见一斑。

        “一代人做一代事,以后的事,谁又能顾得上。”金忠笑道。

        朱高炽无言。

        的确如此。

        这种风气后世都避免不了,他何德何能,有这个能力可以改变未来的社会风气。

        金忠笑了几声,然后慎重的问道:“不知小王爷,对世子妃人选可有想法?”

        媒妁之言父母做主。

        世事无绝对。

        而小王爷威望日盛,朱棣顾虑嫡长子的想法,又不好亲自问,所以托付给了金忠。

        金忠有倾向,他的政治理念,又和朱高炽接近,所以直接说道:“属下提议郭家。”

        闻言,朱高炽倒没有生气,不过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这算是亲眼看见改变的历史。

        如果按部就班的情况下,世子妃是张氏,生的儿子是朱瞻基,下一代的皇帝。

        一位来自小门小户的平凡女性。

        但是这位女性有才。

        要是改成了郭家,对象则是郭彩莲,朱高炽见过几次,每次在他面前,这位少女都低着头。

        和她说几句话,她脸色就会红起来,一直红到耳根子处。

        声音很柔软,给人一种糯糯的感觉。

        印象也不差,虽不如小姨徐妙锦标致,但胜在清秀。

        想起小姨徐妙锦,朱高炽有些出神。

        这位历史大名鼎鼎的女性。

        当她成年后,连朱棣都动了心,可见不俗。

        不过这女孩可是个胆大至极的人物,丝毫不给永乐大帝面子,直接拒绝,打消了朱棣的心思。

        见小王爷没说话,金忠以为小王爷不赞成,心中纳闷。

        那郭家的小姐,听说没有惹小王爷不开心啊,小王爷还送了簪子给人家。

        金忠忍不住开口劝道:“圣人身体有恙,连北平也听到了消息,可见不是小事。”

        “虽然朝廷那帮人弹劾失败,自讨苦吃,可他们是皇太孙身边人,皇太孙对他们非常信任,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万一哪天新皇登基,恐怕那帮人忍不住要跳出来,现在多抓一分权势,日后才好与之抗衡,让王府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呵呵。”

        朱高炽回过神,听完金忠的话,忍不住的想笑。

        那帮人可没指望要和藩王们讨价还价。

        他们要的结果只有一个。

        藩王当猪养。

        分封藩王制。

        从坏的一方面来看,发展一段时间后,容易威胁皇权,造成国家内乱,生灵涂太。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晋朝八王之乱,差点让汉人亡族的时期。

        但是没有藩王,使用武将难道没有弊端了吗?

        唐朝武将之祸遗患无穷。

        天下苦武将久矣。

        宋朝先天不足,战略被动,可以说有部分唐朝遗留的锅。

        唐朝视华夷如一家的民族观,毫不保留的技术和知识,在边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开放的唐朝,虽然是文明史上的璀璨,但获得中原技术的边疆各族,也是几千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所以在朱高炽看来,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

        犹如公交车让座。

        在奥运会之前,不让座的人,会被全社会讨伐,认为道德低下,在奥运会之后,又成为了另一个极端。

        和扶老人一个性质,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大多数人总是不能平和的看待事物。

        朱高炽沉吟了片刻,理清楚自己的头绪,缓缓的说道。

        “我大明立国之初,先以武将扩边,当叔伯长大后,皇爷爷又以叔伯逐渐从武将手中接过边疆军事。”

        “最开始的是二伯,三伯和我的父王,三伯是接过冯国公的势力,我父王则是接过徐国公的势力。”

        “二伯输在品性,三伯输在军事才能,唯我父王胜出,所以才有燕王乃北境之首的居心叵测之言。”

        明初武勋力量大而杂。

        藩王们陆续从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冯胜等名将手中接过权利,像晋王的根基,不只是来自冯家,还有永平侯谢家。

        晋王的王妃出身谢家。

        谢家家主谢成,靠朱元璋以来,每战必从,参加大小战斗不计其数,在与张士诚、陈友谅、徐寿辉、方国珍以及讨伐元朝的主要战役,谢成都有参加屡建军功。

        可以说此人为明朝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后征战边陲,南征土司也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山西太原府城,也是此人扩建的,可见其在山西的影响力,全部由晋王接收。

        金忠是前朝没落的贵族子弟。

        没落的是家业,但是在知识一事上,仍然继承了不少的学问,否则也不会从白身一跃而为燕王长史府右长史。

        身居高位,加上以前的眼界,很快掌握了不少高层信息,因此对朱高炽的言语,并没有觉得陌生。

        身体前倾,眼神隆重,隐隐有所悟。

        朱高炽见金忠的神情,向他继续解释道:“藩王的本身权利,只拥有三护卫兵权。”

        “少的几千人,多的也不超过两万。”

        “如此少的兵力,对坐拥百万大军的朝廷,造不成实质的威胁,正是皇爷爷的手腕。”

        “除非全天下藩王都反对皇帝,联合起来,才有打败朝廷的实力,这也是皇爷爷留的后门。”

        “这么做的好处,既保持了国家开拓势头,稳固了边疆,让内地获得安宁,又避免了强枝弱本的危险。”

        “可一切都变了。”

        朱高炽大手一挥,吓了金忠眼神一缩。

        “大伯突然病逝,蓝玉野心膨胀,如此危机关头,导致皇爷爷不得不加强藩王们的权利,才好发动蓝玉大案。”

        “现在我父王掌全北平兵权,三伯掌全山西兵权,在朝廷部分官员的眼中,已经视之如虎。”

        “现在不是东风压倒西方,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想要妥协回到原来的地步,除非新皇出手从中调和,才可以让政治形势重回稳定。”

        “你觉得我那皇太孙堂哥,有没有这个气度?”

        朱允炆比朱高炽大一岁,所以朱高炽得叫朱允炆堂哥。

        金忠摇了摇头。

        他没有接触过皇太孙,不了解皇太孙的品性,但根据他的猜测,应该没这个本事。

        不是人人都能像燕王世子成才的,可遇不可求。

        朱高炽盯着金忠。

        在他心里,府里老人葛诚不如金忠重要。

        不是因为他预知的未来,而是从实际出发,葛诚有出身,离开王府还是他。

        而金忠的一切,全都来自于燕王的看重。

        自从朱元璋改了长史府的制度,藩臣和朝臣有了一条看不见的线,分割了两者。

        换句话说。

        没有功名,没有同科,没有恩师座师的金忠,失去了燕王府,他也就失去了所有。

        可落寞贵族子弟的金忠,对前程视之如命,比普通人更要看重,比他的命还要重要。

        所以金忠是最坚定的,鼓动燕王造反的一批人。

        现在的金忠,想到的是维护王府的权势,根本没有造反的念头,而朱高炽做的所有准备,都是以造反为前提。

        在长史府高层,自己需要一个坚定的支持者,朱高炽要点一点金忠。

        话不能说的太明。

        那么能不能有所悟,就看金忠自己的品性了。

        金忠面色难看起来,朱高炽了然,看来金忠已经想穿了当下的形势,不是他原本想的那么简单。

        任何事物的发生,必定是有原由的。

        文官不是天生的勇猛,一定要用头和藩王来对抗,而是目前的环境,催生了这批人。

        犹如应天府黄子澄这批人。

        老一派的茹瑺,仍然习惯了旧有的政治环境,这就是两者从同一派系,却变为敌人的原因。

        朱元璋能把黄子澄,方孝孺这些政治上的新人,任命为朱允炆的顾命大臣。

        那么这些人一定具备某方面的才能,令朱元璋刮目相看,绝对不是平庸之辈。

        屋子内安静了一会。

        金忠深吸一口气,小王爷话里话外的意味,令他触不及防,措手不及。

        现在他无法回答小王爷,因为实在是脑袋里乱成了一锅浆糊。

        朱高炽没有逼迫金忠。

        也不怕金忠会出卖自己,自己可什么都没有说,不过是金忠自己想的而已。

        更重要的是,朱高炽相信金忠是聪明人。

        聪明人不会做蠢事。

        金忠回去的路上,脑海里一直响着小王爷的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难道真不能回到以前吗,互相退让一步,岂不两便。”

        “不对。”

        金忠眉头紧缩。

        “人有得寸进尺之心,岂会轻易满足,得到了一些东西,会想要更多的东西。”

        “平衡一旦打破,哪里还能恢复如初呢。”遍观历史,金忠终于得出了结论。

        忍着心里的震惊,金忠平静的回复了王爷。

        “小王爷并没有想法,全凭王爷做主。”

        朱棣不可思议。

        当年他和许妙云订婚的前,生怕自己老子乱点鸳鸯,所以亲自去找朱元璋开口。

        “老大真无情啊。”朱棣摇头道。

        金忠忍不住说道:“小王爷也不是无情,还送了郭家小姐玉簪子,独一份之事。”

        如果世子妃是郭家女,王府加上地头蛇郭家的实力,那么燕王有机会插手辽东。

        虽然还没打定主意,但金忠下意识的行为,已经暴露他的心意。

        小王爷没表态,他却卖力的敲边鼓。

        只不过刚开始的初衷,和现在的初衷,发生了大的变化。

        “好吧,此事寡人知道了。”

        “臣告退!”

        金忠见王爷没有其余的吩咐,拱手行礼离开书房。

        不日。

        朱棣写了一封书信发往应天府。

        应天府。

        乌斯藏、琉球、缅、朵甘、爪哇、撒马儿罕、朝鲜……来京朝贡。安南前来朝贡,再次被拒绝。

        安南擅自废立君主,已经连续被拒绝朝贡,引发了安南新君的不安,继续派使入京,以求获得名器。

        广东负责备倭之事的武将吴杰,上奏最近沿海倭踪渐少,怀疑是否暗中图谋他处。

        奏请圣人下旨沿海诸卫警戒,以免被倭寇趁机偷袭。

        朱元璋督促了兵部。

        随后下旨:“遇婚丧病死以及其他困难,里中富裕的人帮助钱财,贫穷的人助力。春耕秋收,通力合作,以便百姓和睦。”

        ……

        从长史府得知应天府消息的朱高炽,看到手中的抄文,满脸的感叹,“这可是大明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今时代属于蝎子拉粑粑,全球独一份。”

        要说穿越做百姓。

        在古代,无论下限如何,在中国都要比国外强。

        年关。

        辽东总兵官周兴,骑着马孤身前来北平。

        北平一年比一年繁荣。

        只中华重工的几万名工人,就是多出了几万消费生力军,带动了巨大的消费。

        这个消费在后世不值一提,但在大明可不得了。

        周兴好奇的左看看右看看,一直来到燕王府大门前负荆请罪,跪在街道上。

        街道上的百姓,被侍卫们驱逐。

        门官不敢乱做主意,第一时间跑去王府通报,首先出来的是葛诚,笑着拉起周兴。

        “周将军,何必如此。”

        “弹劾燕王之事,许多人指责是末将所为,此事万死不敢承,但遇人不淑乃实情,特前来受王爷责罚。”

        “哈哈哈,太过了,太过了。”葛诚拉起周兴,往王府走去。

        周兴老老实实的跟进去,不敢继续出幺蛾子。

        经过了游廊假山拱门,在朱棣的书房,周兴不敢进,重重的跪在院中,大声的喊道。

        “末将周兴,拜见王爷!”

        “是周兴啊!”

        屋内笑呵呵的声音传出来,然后朱棣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周兴低着头。

        秦王领宁正率军征伐洮州叛番。

        晋王领周王率河南山西各卫军队出塞,燕王率总兵官周兴出辽东要塞,修筑城防和屯田。

        应天府的旨意,让周兴不得不想招为自己求情。

        这就是大势,来自皇权的势。


  https://www.biqugecd.cc/25076_25076720/1847522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