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404章 打工好,打工妙

第404章 打工好,打工妙


第404章  打工好,打工妙

        全天下最繁华的是大明。

        全大明最繁华的是运河流域。

        在运河上,光漕船就有一万多艘,其余的民船,商船,货船更是不可海量。

        靠运河为生的人,以及运河两岸,还有沿河的县城,养活了不知多少人。

        在江西进入应天府的河段,两旁有许多的食铺,茶铺。

        这里的东西又便宜量又大,吸引了很多苦力在这里吃饭,一行三十余人浩浩荡荡走了进来。

        多数人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裳,领头的是个中年人,穿的不算奢华,但也不算旧,像个体面人。

        “吃饭!”

        领头的人大声的说道,并且一连点了好些饭菜,伙食比在场苦力们吃的要好不少。

        食铺的老板连忙上前招呼,“客官要等一等,桌子不够,先安排两桌,其余的等别的客人吃完就有了桌子。”

        领头的手一挥:“没必要这么麻烦,把菜全部上到桌子上,我们站着吃,吃完了还要赶路呢。”

        “好叻。”

        老板高兴的笑道,今天又是好生意的一天。

        不只是这处的食铺,一伙一伙的人从江西出来,领头的各个大方的很。

        “啧啧。”

        “北平来的人就是大方啊。”

        “我要不是一家老小离不开,我也跟着去啊。”

        周围的人感叹道。

        “江西是宝地啊,气候虽好,但是多山多丘陵,江西有九百多万人口,多么的拥挤,跟着我们去北平进入工厂工作,要不了几年房子有了,婆娘也有了,家不也就有了。”

        领头的人大声的说道。

        什么时候也不忘记宣传,他们都是各个商行负责来南方招人的管事们。

        那些人口多,田地少的地区,都是他们主要的目标。

        吃完了饭,坐上了民船,一路千里去往北平,因为这个现象很红火,导致运河上的人们笑称为打工人。

        “打工好,打工妙。”

        “穿新衣,看大戏。”

        “买楼房,娶婆娘。”

        “金不换,银不换。”

        “神仙来了也不换。”

        “哈哈哈。”

        运河上的段子层出不穷,逗乐不少的来来往往的行人们,经过这些世面人儿,又带去了全天下。

        “东里兄,我观这北平无所不用其极,竟然编了这些段子来哄骗百姓,实在是可恶至极。”

        隔壁的桌子上,一名地方乡绅恨恨道,他的对面坐着位三十出头的读书人。

        读书人微笑不语,看上去很稳重。

        “难道东里兄不认可?”乡绅不爽的说道。

        眼前的读书人,原本是江西人士,自小困苦,但是勤奋好学,长大后颇有名声,靠着教学的收入,游学四方。

        乡绅知道此人的名气,本打算请他到家教授家中子弟读书。

        类似这样的读书人很多。

        贫困不可怕。

        只要勤奋好学,有真材实料就能出头。

        上升渠道很通畅。

        先民的社会。

        至少在没有人口大爆炸的时候,唐朝科举兴起,靠着中华文明的丰盛,纸张的普及,底层向上的通道就打通了。

        “谎言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读书人仿佛没有看到乡绅的不高兴。

        “这些年来,如此言论不但没有消停,反而越来越广,能带通这许多的人自发前往,可见以前去北平的人,往家里的书信都有证明。”

        “岂能是真的?”乡绅对眼前读书人的印象大改,认为眼前的人只是虚有其名,读书读傻了。

        乡绅嘲笑道:“几年就能买什么楼房,还能娶上婆娘,就算有这样的伙计,又如何满足这许多人。”

        “是啊。”读书人困惑道。

        读书人很通透。

        知道对方打消了主意,他自己也没有兴趣,趁着扫兴的话没有说出来,他先告辞了。

        整理好自己的包袱,算了算身上的盘缠,倒也足够他去一趟北平。

        说走就走。

        读书人打听到了去北平的运船,和乘客们坐在民船上,犹如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随波逐流而上。

        北平。

        第三代工服换装。

        第一套的春装,黑色衬褶袍,缠棕帽,

        第二套的夏装,褊巾,白色短褂,黑色单裤,黑布鞋,半袜。

        第三套的秋装。

        竹盔帽,白色褂,黑色工整外套,黑色工整单裤,黑布鞋。

        外套上面左右两边各一个口袋,下面左右两边各一个口袋,黑色单裤左右各一个口袋。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盘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盘扣、后片不破缝。

        工人们看上去既精神,又便于动作。

        当读书人抵达北平,看到最多的就是穿这类衣服的人,黑压压的一片似的。

        “传闻不虚啊。”读书人喃喃道。

        北平富裕吗?

        算得上富裕,但比起江淮部分地区之奢靡,却也算不上什么,反而显得比较严肃。

        但是刚进入北平的地界,读书人就感受到了一种不同的气象。

        “这就是北平精神吗。”

        读书人仿佛好奇先生,对北平的什么事物都要打听一二。

        百姓对这位说话礼貌,谈吐不凡的读书人也很尊敬,基本上都很耐心的回答读书人。

        “北平是怎么做到的。”

        读书人傻了。

        人只有吃饱了肚子,才会显得有礼。

        “北平的百姓们太有礼貌了。”

        一个是如此,两个是如此,读书人接触过的人,大半都是如此,让读书人实在是震惊无比。

        人猛然富裕起来,就会有奢侈之气。

        但是北平没有这个现象。

        工人们好像过得很好,但也不算富裕,温饱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这么优秀的精神是怎么来的呢。

        太多太多的社会现象,让读书人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

        “咔嚓咔嚓。”

        “轰隆轰隆。”

        读书人乘坐了蒸汽机火车,去看了机器轰鸣的工厂,还去看了震撼的矿区。

        最后。

        他来到了乡间。

        通州外千户所下的百户所,这里的军户们正在夏收。

        卫所改制实验地。

        在村头,挂了一块牌子,读书人好奇的看了牌子上的介绍,每户军户一百亩地。

        “这怎么可能,如何种得了,又哪里有这么多田。”

        读书人不可思议的看着牌子上的目标。

        在牌子上,画了改制后的示意图。

        井字形。

        中间的口字,是八户军户的居住区,然后向外的买块田区,承包给一户军户,合计八户。

        未来的这片地方,将会全部形成如此的农户生产现象。

        八户军户,八百亩田。

        周制啊。

        “这不可能实现。”

        读书人当即否认,北平异想天开,最后伤害的只有老百姓,心中难免沉下来。

        天下大同,是读书人一直以来追求的先贤提倡的社会境界。

        但是现实的打击下,人们都知道是无法实现的。

        在唐宋时期,有学者研究过周朝的井字农耕方式,但是最后皆失败了,认为是不可能的。

        “你是何人?”

        “汪汪。”

        突然。

        一名穿着中华重工第三代工服的年轻人,背着一张弓箭,腰间挎着腰刀,身后跟着一条大狗,发出凶猛的威胁声。

        读书人忍不住退后两步,连忙拱了拱手。

        “在下江西人士,姓杨名士奇,号东里,问得北平之盛况,特来求学一二,如有叨扰,在下立刻离开。”

        年轻人上下打量了两眼,随后用脚碰了碰大狗,露出笑脸道:“原来是客,客人不用害怕,可愿意去我家中歇脚?”

        “求之不得!”

        杨士奇弯腰拱手道谢。

        “请。”

        年轻人伸手邀请。

        八栋院子,两排各四栋,中间修有水井,盖上了盖子,旁边有颗新移植来大槐树,还有些树苗。

        有猪舍,牛棚,马房。

        杨士奇连称不可思议。

        “这是小王爷提议的,先从我们这里实验,未来将会推广全北平,所有军户都将如此。”

        年轻人得意的笑道。

        杨士奇不想打击年轻人,他认为是不可能的,不过还是问道:“一百亩田,一户如何种的完,需要请不少的佃户吧。”

        “客人可愿意随我去田间看看,此片井只有周大叔一家没有忙完,各家去帮手,我留下护卫此片井。”

        “对了,忘了介绍,我是此处的片井长。”

        “片井长?”

        “也不是什么官身,只是传达下上面的消息,负责此地的安全,做些杂事罢了,都是乡里乡亲的,只不过是为家乡做奉献而已。”

        “了不起。”

        杨士奇称赞。

        虽然燕世子心思是好的,可惜啊,到底还是年轻,天下大同的道理传了几千年,却没有兴盛起来,正是因为做不到呀。

        越是好心,恐怕越是害了百姓啊。

        杨士奇非常的忧虑。

        “哈哈哈。”

        还未靠近田间,就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笑声。

        田埂上。

        站了一堆人,有老人有小孩,有男有女,开心的笑,不知到为何事。

        年轻人带着杨士奇上前。

        原来是田间一农人摔了个跟头,在他的前面,有台怪异的车,还有耕牛回过头,露出无辜的眼神。

        “老周,这玩意你还没有操练熟悉啊,我们各家都收工了,要不要我帮你?”

        “别,我自己弄。”

        爬起来的老农,不服气的说道。

        “这是推镰车,一台要三两银子呢,不过可以凭地契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不要利息的。”

        “不要利息的贷款?”

        杨士奇惊讶的反问,又忍不住看向眼前的怪异机器。

        “这是江西来的先生,好奇我们北平,所以来游学。”年轻人向周围的人介绍到。

        周围的人纷纷拱手,妇孺微微屈膝,连孩子们也跟着大人学。

        非常的热情。

        正是中华之礼啊。


  https://www.biqugecd.cc/25076_25076720/1833213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