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563章 实封勋贵的诞生

第563章 实封勋贵的诞生


第563章  实封勋贵的诞生

        “给的太多了,以后就给不起了,可也不能少给,给少了又会不满意。”

        朱元璋祖孙三人,围绕军功的封赏问题进行着商议。

        “还不能给差的地方,真要是给差的地方,心里必然埋怨,大伯在世的时候,可没少埋怨过皇爷爷。”朱高炽笑呵呵的说道。

        “给吧。”

        朱棣叹道。

        “给哪里?”

        “给宣慰司,如沐晟。”朱元璋给出了主意。

        听到朱元璋的提议,朱高炽倒是有些心动,觉得可行。

        沐府世袭云南数百年。

        虽然子弟后来不成器,可云南稳定了数百年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后期不少宣慰司的脱离,也是因为明亡清兴之际导致的。

        “皇爷爷怎么改变主意了?”

        朱高炽好奇的问道。

        大明有宗室爵位,功臣爵位,外戚爵位三种。

        宗室爵位最高是亲王,六世以下皆授奉国中尉,不再降爵,从六品。

        外戚爵位是给诰而不给券。

        功臣爵位分为五等,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虽然革除了子、男二爵,实际上世袭的千户与百户,等同于子、男二爵,地位还要更稳固。

        与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功臣爵位只有爵号和食禄,并无封邑,唯独沐府是意外,世代镇守云南。

        “疆域太大了,你又防备宗室,总要有自己的力量吧。”朱元璋不满的说道。

        听到朱元璋的抱怨,朱棣和朱高炽都没有接这个话题。

        朱棣心想自己都是这般上位的,如何容得实权的亲王们,朱高炽想的是宗室爵位待遇太高了。

        俸禄倒不算什么。

        哪怕是亲王也不过是万石,也就是五千两银子的年俸,可是占地多啊,仗着身份田地世代传袭兼并下来,有的亲王竟然有数千上万倾地。

        农业是工业的根基,农业稳,工业就不容易破产。

        农业是必须控制在国家手中的。

        “皇爷爷制定的规矩,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爵分两种,一种是只授终身,没有世券,一种是可以世袭,有世券,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并且以军功封爵的世袭爵位只能传给身体健全的后代,以保障不养不能为国效力的勋贵。”

        “孙儿建议不再给世袭,世袭的勋贵,最后养出来的只有废物。”

        朱高炽肯定的说道。

        世袭的勋贵,对宗室必然是忠心耿耿。

        大明的政治布局中,京营的兵权始终掌握在世袭勋贵的手中,文官势力最盛的时期,也没有控制全部京营的兵权,最后仍然是控制在皇帝的手里。

        可这样的格局,保障的只是皇室的地位。

        无论什么朝代,最后的京营都养成了废物,以史为鉴,朱高炽必定要改正。

        “国公的下一代,降级为侯爵,侯爵的下一代降级为伯爵,伯爵的下一代降级为子爵,子爵的下一代降级为男爵,男爵只承袭三代,三代无功者除爵。”

        从国公到男爵就是六代人,加上三代男爵,合计八代人,两百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如此漫长的时间,优良的家庭环境,而子弟没有一个能获得功绩维持爵位的,才会彻底脱离勋贵阶层。

        这样的废物家庭,大明不养,也对国家带来不了麻烦。

        厉害的人,自然能建功立业,重新光复门楣,或者延续家族的阶级。

        恢复子爵和男爵,则是补偿取消世袭千户和百户。

        底层军户们可以世袭,获得良好的兵源。

        大明的士兵不是不能打仗,是大明国家财政破产,说明军户制度是没有错的。

        而军户受到剥削,则是他们头上的百户和千户权利太大,朱高炽要去掉这个阶层,和民间片坊自治一样,基层军户也施行自治。

        “给封地?”朱元璋问道。

        “给。”

        朱高炽点头说道:“但是只安排在宣慰司,并且由官府治理,或者由朝廷直接发放俸禄,并且非军功不得封爵,承袭爵位者必须参加考核,考核通过才能承袭爵位,想要出仕则必须从军队基层做起,给予重点培养。”

        打仗可以光宗耀祖。

        功劳立的越大,获得的爵位越高,当达到了国公时,至少让子孙后代两百年享受荣华富贵,又给予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培养环境。

        如此多的条件,家族还是落寞了,那就真怪不得旁人。

        想要获得封地的勋贵,则分给土地到宣慰司,以此鼓励勋贵家族移民到宣慰司,补充当地的人口。

        最后谈到了宗室爵位。

        朱高炽没有隐瞒,直接说道:“宗室不能养成废物,否则对国家有什么用呢,只会浪费百姓的供养而已。宗室子弟可以去上学、从军,从商等等,与社会百姓一样,参与到竞争过程中。”

        “宗室同样不能世袭,亲王、郡王、王长子、王长孙、王重孙,五代而终,同样需要建功立业以获得功绩。”

        朱元璋看向了朱棣。

        朱棣倒没有觉有什么,他才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一个要当皇帝,老二目前建立的功劳不少,老三也不错,都是有才能的。

        <div  class="contentadv">        最后朱元璋看向了朱高炽。

        朱高炽更无所谓。

        他可能会有一个儿子,也可能有几个儿子,最后终将走向虚君制。

        并不是他伟大。

        而是他深知历史,知道未来发展的必然,不是关起门来称王称霸就行了的,大明的工业化已经启动,必然会传播出去。

        犹如中国历史的长河,无数的技术和思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样也和世界进行了交流。

        世界已经要进入快车道了。

        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迟早会发生。

        见儿子和孙子态度坚定,朱元璋也无话可说,祖孙三人达成了一致。

        不久。

        朱棣犒赏诸军。

        大量的赏赐和爵位下发,军心士气大涨。

        “要不要土地?”

        盛庸和铁铉两人一起商议。

        他们的职位从守备升到了分守,爵位只获得了男爵,如果职位再升到游击将军,靠着功劳才能得到子爵。

        根据最新的规矩,他们如果要求封地的话,朝廷则会分到宣慰司。

        新的改革制度,每个相关的人都在打探,选择最好的未来。

        “最重要的是培养后代。”

        铁铉指出了关键。

        “后代成器,那么承袭爵位后,能尽快从军中基层提拔起来,继续建功立业,不但保障家族门楣,还有可能提升爵位。”

        “职位的俸禄,是给我们本人的,爵位的俸禄,则是给我们培养后代的。”

        盛庸恍然大悟。

        他还纳闷,为何弄得这么复杂。

        “我决定去宣慰司。”

        “为啥?”

        “内地繁华稳定,诱惑太多了,只有去宣慰司,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让子弟得到更好的锻炼,我自己不指望得个侯爵国公,还是希望子弟中出一个的。”

        “那我也把家族搬过去。”

        盛庸跟着说道。

        “不急,先了解清楚。”

        人们纷纷去五军都督府打听,兵部也被人要踩破了门槛。

        “去处分为三等。”

        “第一等的是都司所在地,例如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市、东察合台都司、奴儿干都司,第二等的就是丽川平缅宣慰司,老挝宣慰司,木邦宣慰司,车里宣慰司,第三等的是底兀刺宣慰司、大吉刺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孟养宣慰司等地。”

        “有什么区别?”

        “都司不用提,哪怕是朵甘都司和乌斯藏都司,也有驿站系统,那里人口少,虽然较为稳定,可是生存环境恶劣,建功立业的恐怕不多,不过没有功劳有苦劳,是一个选择。”

        “奴儿干都司最大的麻烦原本是高丽,高丽现在已经服帖,所以也很稳定,同样是人口少,生存环境不像朵甘都司和乌斯藏都司那般恶劣,但是极为的寒冷,不过听说那里的土地比较肥沃,只是沼泽和冻土多,恐怕难以开荒。”

        听的盛庸和铁铉两人直皱眉。

        “丽川平缅宣慰司,老挝宣慰司,木邦宣慰司,车里宣慰司,有些地区听话,有些地区不听话,总之要提防一些部落,但也容易建功立业。”

        “至于其他的宣慰司,目前是新收复的,并不算默契,恐怕迁去那里的话,光带家族去不行,需要配合大军,至少压服当地,充满了危险。”

        兵部侍郎齐泰亲自接待了二人。

        盛庸和铁铉是圣人的人,齐泰自认为自己也是圣人的人。

        多数的新贵们选择留在内地,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一辈子吃苦的,只有少数人选择开拓,所以齐泰很高兴见到盛庸和铁铉。

        “既然选择家族,不如去第二等,第一等太稳定,第三等又太危险,第二等倒是最好的地方。”齐泰给出了建议。

        两人接受了齐泰的好心。

        靖难之役没有发生,但是大明的战争没有停止过。

        大量的新贵涌出。

        根据最新的引导和利诱,继续为大明开疆扩土。

        交趾的两万大军和三万当地军,以及一万水军,还有老挝宣慰司驻扎的三千精兵,有力的震慑了中亚半岛。

        朱棣返回京城后,开始整编全国军队。

        三十万新军整编为六十万。

        因为朱高炽派去帖木儿汗国和金帐汗国的使臣,至今没有归来。

        东察合台汗国边境也不稳定。


  https://www.biqugecd.cc/25076_25076720/1825033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