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607章 心即天地

第607章 心即天地


“千亩土地,世代传承,光宗耀祖,遗泽子孙。”

        大明各地的报纸大多如此宣传。

        与之相反。

        明军在外的捷报,已经刺激不了百姓们,他们习惯了明军的胜利,普通的捷报,在人们的心中认为理当如此,反而失败才是奇闻。

        内阁与六部,联合大明工局体系,推动人口补充边疆的计划,已经是重中之重的任务,甚至连皇帝殿下归来的迎接工作也排到了后面。

        毕竟还有几个月呢。

        因地制定指出的计划方案,在各地有条有理的展开,朱高炽非常的注重。

        长城是好的。

        功在千秋。

        可修长城的百姓却是苦的。

        因此有人提出,古代修长城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劳民伤财,保守的消极态度,对此大加批判。

        可他们却不提,为了阻挡被自己侵夺主要平原后的邻国,因为邻国百姓活不下去,只能奔赴其国求生,为了阻挡这些人,同样修建了很长很高的墙。

        连后世某国为了阻挡手无寸铁的流民都是如此,更何况古代是为了抵抗穷困潦倒的强盗。

        长城。

        几千年来,保护了多少追求安宁的百姓们免受强盗威胁的困扰。

        所以朱高炽提出要重视当下,展望未来。

        高珍自从之前被提点过后,回去开了数次的大会,压下了大明工局对于浙江蠢蠢欲动的心思,沉下心来应对大明工局该做的事情。

        再一次来到文华殿。

        不少的官员不认识了,有些只听过名字,还有些连名字也没有听过,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批年轻人,北平国子监全体系培育出来的国子。

        这批人成为了最耀眼的存在,虽然做着寻常的政务工作,可他们身上的标签太明显了,如果态势不发生变化,要不了二十年,将会成为新的政治力量。

        高珍来的很早。

        天未亮。

        因为下午他还要乘坐火车返回北平。

        大明工局明年的方向,将会在北平的大会上做出决定,毕竟大明工局主要的布局,除了湖北京城,以及部分州府,三分之一的力量在北平周边三省和金州。

        大早上的。

        文华殿的花园里,竟然有几名年轻的吏员在跑步。

        “这是?”

        “野蛮精神。”

        文书房的文书笑道。

        这批新进的人,追求内心,讲究本我,已经有人称之为心学,文书也了解了一些,大为震撼。

        “心学?”

        高珍好奇的问道。

        他这些年来忙于公务,许多方面跟不上,竟然不知道兴起的心学,连忙求问。

        “也没有成套的说法,据说来自北平啊。”

        文书笑道。

        高珍听到后,竟然是北平的,越发的好奇起来,他在北平的时间不短,竟然不知道此物。

        “我也是一知半解,当不得老师,据我所知,好像是说人的行为,由他的内心决定,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外在的表象就会表露出来。”

        高珍越听越迷糊。

        每句话仿佛都有道理,可是合起来又在讲什么呢?

        文书也不太懂。

        他只知道现在的国子出身的年轻人们,追求自我强大,也就是内心的强大。

        这些人认为只要自己以良知为根基,知行合一,方内心强大,而对外无所畏惧,不惧任何艰险,意外也打不倒,成为万邪不能侵的人。

        心有多强,人就有多大。

        高珍听得内心意动。

        社会仿佛正在发生无形的变革,高珍不禁感慨,岁月不饶人,代代有人出,才耽误了几年的功夫,自己竟然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最后望了一眼那些跑步的人,高珍随着文书进入了文华殿。

        文华殿是天下政治中心。

        已经不是简单的宫殿,周围有许多的公房,还有值班的不少官吏们,宽松的环境,给予了他们更多的自由,特别是新生代的国子监出身的一批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把他们在学校习以为然的朝气,灌入到僵硬的宫殿内。

        朱高炽已经起身。

        春和宫内。

        孩子们也已经穿戴整齐,一家人一起吃饭。

        早餐丰富不奢华。

        鸡蛋羹、羊奶、牛羊,豆浆、酱菜、小米粥、馒头、蒸饺。

        朱瞻基领着妹妹和弟弟。

        郭彩莲和嬷嬷带着刚满周岁的老幺。

        “昨日学了什么呀?”

        朱高炽边吃边问。

        朱瞻基听到父王的问话,十岁的小儿,规规矩矩的起身立在一旁,恭敬的回到:“昨日先生教授滕文公问为国一课。”

        “哦。”

        朱高炽点点头。

        虽然当初在北平的时候自己读书并不勤奋,可是碍于头上的严师,时间也没有白费。

        “讲的是什么?”

        朱高炽没有要求朱瞻基背诵,而是想要看看长子有没有理解。

        “回父王。”

        “滕文公请教怎样治理国家。”

        “孟子说:“老百姓的事是延缓不起的。《诗经》上说:‘白天把茅草割,晚上把绳儿搓;赶紧上房修理,按时把五谷播。’老百姓有他们的规律。””

        “有固定产业的人才有一定的原则,没有固定产业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原则。”

        “没有一定原则的人,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加以处罚,这等于陷害。”

        “哪有仁人在位却做出陷害老百姓的事呢?”

        “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要敬业、节俭、礼遇臣下,尤其是取之于民要依照一定的制度。阳虎曾经说过:‘要想发财就不能仁爱,要想仁爱就不能发财。’”

        朱高炽点点头,大致差不多。

        治理国家和人心思想上,古人已经道尽了道理。

        早在关于孟子的书中,已经写到有产者有恒心,无产者无恒心的这句话,正合后世的理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包括人们的道德品质。

        一个连温饱都无法维持的人,让他保持道德,违反了人性。

        同样的道理。

        古代大漠上,人们为什么要当强盗?换了一茬又一茬,始终无法消灭此类现象,因为他们吃不饱肚子,既然吃不饱,就会去有粮食的地方劫掠,同样是必然的事务。

        那些宁愿饿死都不愿意违背良知的人,能达到如此高度思想品德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文华殿内兴起的心学,就是追求后者的产物。

        物资发达后,带来的高度精神文明。

        所以古人提出解决问题的核心,那就是让人们富裕起来,人们只要有了稳定的生活,就不会破坏原则,毕竟人心思定也是人性。

        为了稳定的生活,他们会遵守法律。

        所以明朝初期,因为战神皇帝的原因,导致明朝武力的衰退,压不住草原大漠,带来了长期的战乱,反而万历时期和解。

        俺达汗承认明朝旗号,受封大明忠义王,而明朝开放互市,双方通过贸易各自达到自己的需求,很快却平定了下来。

        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束了百年来的动荡。

        正是有恒产者有恒心。

        所以先贤们教导君王,爱护百姓还不够,还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否则不提高老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导致他们穷困。

        穷困后,百姓们为了生活破坏法律和规矩,君王再用法律来惩罚他们,等于是陷害百姓们的凶手。

        换成后世的理论。

        发展经济是唯一的正确出路。

        也是历史上的永乐时期,朱棣提出国强民安,家给人足的政治思想的来源。

        同样。

        明末时期的流民们走上了破坏的道路,罪不在他们,而在朝廷和君主。

        指责孔孟。

        岂不是反对这些说法。

        时代的局限性,应该正确的理解和做出自己的解读,顺应时代的潮流,西方现代思想,也是一步步改进发展而来,才有了西方独有的成就。

        抛却自身的一切,也是犯了根本性的错误,属于不顾实际情况,非要东施效颦的行为。

        富二代要创业,穷二代也要创业。

        穷二代可以借鉴富二代成功的经验,但不能照搬,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而照搬则是错误的选择,后世各国已经证明。

        那些连标点符号都要照搬的,无一例外的经济停滞,甚至政变如台上唱戏,反倒是保留自身文化,吸取别人长处的国家,才做到了发展起来。

        于是。

        朱高炽又问道:“你如何看待这篇文章里的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的说法?”

        <div  class="contentadv">        一旁的郭彩莲内心揪起,为大儿子捏了一把汗。

        双眼里满是期盼。

        弟弟妹妹们也大气不敢出。

        朱瞻基紧张的冒出汗来,父王时不时的考校,是他最害怕的事情,虽然父王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说错了话责怪自己,可是母亲眼里的失望让他很难受。

        “儿儿臣”

        朱瞻基无法回答。

        师傅说的道理他无法理解,因为父亲也向他讲了很多道理,还有别的师傅们。

        有的人说东,有的人说西。

        朱瞻基分不清东西。

        郭彩莲急的眼睛红润了起来。

        朱高炽笑道:“为富容易做到不仁,为仁也,他很可能不太容易做到富有,这讲的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而可能性呢,我们是要对为富不仁的人要防范,对为仁不富的人,也不希望他永远穷下去,这个就是孟子的言简而意赅。”

        伸了伸手,摸了摸朱瞻基的小脑袋。

        “读书很累。”

        “可是人不读书不行,不读书就无法明白做人的道理,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明白,就不算是完全的人,只不过是被人性欲望操控的傀儡而已。”

        “野兽也是被本能所驱使,所以人和野兽最大的不同,是因为人会思考,懂得学习知识,从而学会操作工具,所以是人主宰万物,那么成为人还是沦为野兽,就看所学的知识。”

        朱高炽又回过头,看向郭彩莲。

        批评的说道:“人有所长,亦有所短,你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与老大的身上,读书是慢慢来的,急不得,因此古人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才正确的教育方法。

        可这样的方法成本太高了,只有大量的资源才能做到,连后世也只有极少部分的家庭才能做到。

        不过朱瞻基不同。

        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一定要成长起来,否则带来的危害巨大。

        在教育朱瞻基的事情上,朱高炽最为关心,可也不敢过分的关注,郭彩莲不懂这些道理,所以朱高炽要吩咐她,不要操之过急。

        “父王提出的遗产税,就是避免为富不仁的现象吗?”

        朱瞻基听到父亲指责母亲,护母心切的朱瞻基灵光一闪,脱口而出,激动的说道。

        郭彩莲吓住了。

        朱瞻基反应过来,自己也内心一个激灵。

        朱高炽想了想,决定不在和儿子探讨这个问题,虽然盼子成才,可朱瞻基的年岁和见识,以及大脑的发育,并不太适合这么高深的理论。

        见到父王略过了话题,朱瞻基内心失落起来。

        不久后。

        朱高炽动身来到文华殿。

        大朝会的时辰还未到。

        内阁的几名阁员,提前抵达文华殿,先和太子殿下沟通今天的事务。

        一个是塞南行省和塞外地去,每年一度的大拉练项目。

        这几年因为撒马尔罕的战事,最紧张的一年,甚至停止了一年,其余的年份也规模很小,如今兵部提议,至少要达到洪武三十六年的水平。

        经过各部的商议,大致同意了这个方案。

        朱高炽也没有反对。

        众人商议得到一致的结论,接下来的大朝会中,兵部就会正式提出,朱高炽也会在朝堂上批准。

        然后是治黄河的方案。

        同样因为西边战事的原因,国内一切从简,黄河河道的大修,水利官员们上疏,要求启动梳理工程,需要的资金和人手也是天文数字。

        工部官员们一致同意,朱高炽见内阁也没有反对,于是也批准了。

        大明国力有限。

        只这两件事,就能牵扯大部分的精力,加上西边的维持,能腾出来的力量也就不多了,朱高炽有些担忧高丽和倭国。

        随后是礼部提出的,要求在各学的课程里,加重历史的课程。

        朱高炽没有反对,直接同意。

        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历史是根基。

        包括美国也是如此。

        想要移民美国的人,必然要了解美国的历史,因为属于面试官考问的内容之一,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却是隐形的门槛。

        了解美国历史,面签的时候,说出的答案符合面试官的想法,说明他认可了美国历史,那么精神上也就是美国人了,也就是黄皮白心。

        也是古代的教化体现方式。

        对民族历史了解的深厚程度,促进种族意识,连历史短浅的美国都当做头等大事,可见历史的重要性。

        而人的行为由细想决定。

        认可中国历史,他就是精神中国人,所追求的是中国的利益,认可美国历史,他就是精神美国人,追求的是美国利益。

        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后世许多自称了解美国的人,心向美国,只要是美国的东西,他们都会朝拜,而同样发生在中国,就会成为他们嘴里的劣根性。

        所以历史属于民族的核心。

        而中国先民们高度发达的文化,历史的记载详细可谓是世界之冠,无人能及。

        不光古代每年发生的事情。

        包括哪年的人,每个地方发生的事,每个人说的话做的事等,都有海量的记载,唐诗宋词不光是名人们被记载了下来,还有大量的普通人也记载了下来。

        这是古代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到的。

        因此造就了这个民族的坚韧性。

        虽然屡遭毁灭性打击,可都能复苏起来。

        不过遗产终归有量,只能消耗先民的遗产,而自身没有为后代遗留“财富”,那么遗产总有耗光的那天,当人们忘记了历史的沉淀,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了未来。

        这是第二次加强历史教育。

        第一次是朱高炽在北平提出的,如今是官员们提出的,说明了时代的发展。

        结束了会议。

        在大朝会之前,朱高炽抽空见了高珍。

        “辛苦你了。”

        朱高炽笑道。

        文书房昨日已经说明,今天的安排,并解释了高珍的情况。

        “职责所在。”

        高珍感动的回道。

        “军户经济合作社已经取消,根据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底子,在撒马尔罕地区成立的经济合作社,取得了很好的开端,为移民工作打下了基础。”

        高珍把各项事务汇报了一遍。

        一千亩的土地,一户人家用不了。

        而且撒马尔罕地区又不像内定。

        如何为移民们创造稳定的生活,尽快的恢复生产力,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需要使用一些手段。

        经济合作社。

        招收当地的贫民,为他们提供一份工作,加入到农牧业之中,帮助移民们建设庄园,各需索取,好处众多。

        当然了。

        在撒马尔罕以西的地区,虽然在大明的旗下,可地方并不稳定,不利于生产。

        所以庄园主要依托在撒马尔罕以东。

        至于西边。

        还需要时间的沉淀,等西边大片的土地安宁下来,才是迁移人口充实当地的好时机。

        不是大明不愿意治理那些地方。

        正如历史上大明迁移人口,同样是迁移去稳定的地区,而不是不稳定的地区,否则对百姓们的危害太过巨大,明初的移民,和西方在新大陆的移民是截然不同的。

        哪怕明初的流放罪民,也是流放到辽东军户地区,而不是丢到陌生的不稳定地区,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最早的文字记载。

        西方初期移民到新大陆的罪民,百不存一。

        一百个居民点,能保留下来两三个都已经很难得了。

        西方初期开拓新大陆的历史,不光是本地土著的灾难,同样也是西方本国百姓的血泪史,和英国开始的工业化一样的历史背景,工人们活的惨不忍睹。

        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因为时代的变化,西方百姓的流通性活跃了起来,不再和传统时期一样的孤僻,所以西方百姓在近代的反抗运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为他们自己赢得了新的文明发展。

        但是不能用善恶来简单的划分。

        不能说西方百姓抵抗权贵,就说他们是善良的一方。

        所以历史上善于权谋的嘉靖皇帝,为何会那么的生气,被海瑞一道奏疏破防。

        朱高炽听完高珍的汇报,虽然有些瑕疵,可也没必要过度追求完美。

        把事情做到及格容易,但想要做到一百分,实在是太难了,朱高炽不追求一百分,也做不到一百分。

        “移民边疆,又是是新开拓的土地上,无疑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并且是长期的项目,利在千秋的伟大功绩。”朱高炽继续说道:“可是呢,如何最大程度的保障当下移民们的生活待遇,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大明工局既要成为保障社会资源分配问题的基础之一,也要协助朝廷,为大明江山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才是你们当代的责任。”

        “这半年来,你们在浙江的行事表现的不错。”

        听到太子殿下的认可,高珍内心松了口气。


  https://www.biqugecd.cc/25076_25076720/1821598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