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宗藩天下的诞生
九天神皇小说推荐阅读:
遮天
天官赐福
AWM[绝地求生]
万古神帝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道君
雪鹰领主
重生:官运亨通
官神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方雨晴
文华殿。
一间房屋里,将军静静的坐在里头,茶几上有盏热茶,散发着热气,屋外头时不时有文书们来回走动,显得很忙碌。
赵安打量了四周的摆设,视线最后落到了自己的手上发呆,他已经等了一个半的时辰。
“什么时候多了这么多老皮。”
赵安从来没有这么无聊过,第一次发现,自己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满是老茧的大手,非常的难看,赵安没有太过在意。
“赵将军。”
“请跟我来。”
一名老年宦官缓缓的走进屋内,赵安连忙起身跟上去。
许多人好奇的看着经过的赵安,赵安努力的保持自己的平和心态,对于外界的弹劾与讨论,赵安自问自己问心无愧,所以没什么在意的。
赵安也不知道去到何处,看着老宦官的背影,赵安越发的揪心。
这里是文华殿啊。
天下的中心。
哪怕是赵安,也隐隐的有了一丝惊虑,见到了太子殿下,自己如何行礼,太子殿下会用什么态度对待自己呢,自己该怎么解释。
“臣,叩见太子殿下。”
进了一间房子,在宦官的示意下,赵安只看到了一个身影,早已激动的行叩拜礼,甚至不敢打量。
“赵将军免礼。”
朱高炽一脸的笑容,平和的说道:“赵将军请坐。”
这时候的赵安,才用余光看了眼屋子里的场景,让赵安不可思议的是,屋子里没有奢华的物件,除了册子就是书,以及舆图。
书架上全部是书,太子殿下的书桌上,也有一本翻开的书,可见太子殿下经常看书,赵安见到了这幅场景,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
对于读书人的尊敬,自古以来刻在了这个民族的基因里。
一个爱读书的太子,更是让人下意识尊敬的对象。
“这些日子以来,赵将军辛苦了。”
听到太子殿下的问话,赵安茫然的抬起头,迎向了朱高炽的眼神,里面有鼓舞和赞赏,赵安一下子动容了起来,内心忍不住的动容。
“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臣并不辛苦。”赵安稳住了心态,恭敬的回道。
朱高炽点了点头。
“御史们的弹劾,虽然符合程序道理,可是呢,大明也需要赵将军这样的人,缺一不可,所以我很赞赏新学的一句话,致良知,知行合一。”
“在良知里,我做的一切是为了国家好,那么我就问心无愧,哪怕面对再多的阻力和舆论,我也会一如既往,这样的人是伟大的,国家和民族,也需要这样的人为天下负重前行。”
赵安彻底动容,太子殿下的话,说到了自己的心里。
朱高炽并不是为了拉拢赵安才说这些话,而是自己的确这么认为。
整个大明,朱高炽最佩服的是张居正。
为什么最佩服张居正?因为张居正的一生从来没有动摇过。
致良知,知行合一。
如果为了利,张居正可以得到全国的财富,像他仕途的领路人那样,半个上海成为那人家族的土地,以张居正的地位和权势,别说半个上海,整个上海都不成问题。
如果为了名,张居正只需要抓几名贪官,组织几场科举,就能成为上下歌颂的贤臣。
可是张居正如他早年向隆庆皇帝的奏疏里所讲的一样,追求的是大义。
所以张居正的权臣,做成了勋贵、太监、御史、大臣、乡绅、读书人所有利益阶层都反对的对象,权臣当成张居正这样是独一份了。
还开了历史的先河,弟子弹劾先生。
后世有部书里说,人最重要的是这辈子过上自己喜欢的人生。符合知行合一,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去做这些事情,按照自己的心意来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
可是知行合一的开头是致良知。
许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用知行合一的说法迷惑了更多的人,但是他们不提致良知。
那么又可以理解成。
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条件下,过上自己想要过的人生,成为一个到死不后悔的人。这才算真正的文明和精神升华,而不是喊着口号谋求私利。
赵安虽然是第一次见到太子殿下,可他很快满心的臣服,如此的太子殿下,的确配得上老百姓们家家悬挂燕子图的太子殿下。
“臣做的并不好,为朝廷引起了不少的麻烦。”
赵安主动抱歉。
从离开四川来到京城,赵安从来没有服软过,这是他第一次服软。
听到赵安的内心话,朱高炽没有多说什么,简单的安抚了赵安几句,让他回去歇息,“将士们的功勋,不会因为御史们的弹劾受到影响。”
朱高炽笑道:“不论对错,打了胜仗的士兵们不受指责,他们只有荣誉。”
“太子英明!”
赵安叹服。
赵安离开后,下一位是曹端。
曹端在北平讲学,得知太子的邀请,丝毫没有犹豫,更没有以此扬名,也不担心会被人们认为是贪图名利的小人,而是打包好了行囊,第二日就南下。
曹端很温和,看到了书架上的书,仔细的看了是哪些书籍。
有传统的四书五经,也有一些兴起的小说,和许多的学者们的论文与文章,看来传言的太子殿下不爱读书是虚言,太子殿下只是不受限于一家之言。
朱高炽对曹端很热情,并不是因为此人在历史上的成就,而是此人在朱高炽的眼里,学问一道上,属于大明当下顶尖的一批人。
很早的时候,朱高炽其实很傲慢。
在大明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光大明在成长,通过大明的成长,朱高炽也互相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乃至今时,朱高炽反思起了自己,犯了傲慢主义的错误。
“宗主国、亲藩属国、外藩属国、宣抚司、宣慰司,是宗藩体系的根本,以中华文化的传播为主,引领天下之说,莫不臣服。”
曹端仔细的讲着宗藩体系,建立在太祖皇帝打造的宗藩体系基础上,以现在大明国力为构架,全新的天下治理体系。
朱高炽听得很仔细。
后世的国与国的关系,是西方主导的,因为西方文明赢得了天下。那么在西方引导天下之前,这里是中国的天下说。
没有什么国与国。
只有中央和八方。
中国是宗主。
“改土归流并不是新事,而是早就有了的规划,不过呢,当初大明立国不久,影响力不足,首先是地方上认可中央,服从中央的管理,通过教化与管理两手准备。”
“琉球、高丽等藩属国,都属于成功的示范。”
“外藩属国变成亲藩属国,亲藩属国变成宣抚司,宣抚司变为宣慰司,最后改土归流融为一体,正是八方归附,四夷来王。”
朱高炽听完后,突然觉得有些啼笑皆非。
在后世的时候,经常有人嘲笑古代的狂妄,他们却不知道古代的辉煌。这个辉煌并不是单指武力,而是文明。
包括后人对礼的鄙视。
古代礼乐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口腹耳目的嗜欲,而是要以此教训百姓,使有正确的好恶之心,从而归于人道的正路上来。
人生来好静,是人的天性;感知外物以后发生情感的变动,是天性的外部表现。
外物来到身边后被心智感知,然后形成好恶之情。
好恶之情不节制于内,外物感知后产生的诱惑作用于外,天理就要泯灭了。
外物给人的感受无穷无尽,而人的好恶之情没有节制,人就被身边的事物同化。
人被外物同化,就会灭绝天理而穷尽人欲。
因此,强大者胁迫弱小,众多者施强暴于寡少,聪慧多智的欺诈愚昧无知,勇悍的使怯懦者困苦,疾病者不得养,老人、幼童、孤儿、寡母不得安乐,这些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因素。
所以制礼作乐,人为的加以节制:以衰麻哭泣的礼仪制度,节制丧葬;钟鼓干戚等乐制,调和安乐;婚姻冠笄的制度,区别男女大防;乡射、大射、乡饮酒及其他宴客享食的礼节制度,端正人际间的交往关系。用礼节制民心,用乐调和民气,以政治推行之,刑罚防范之。
乐的特性是求同,礼的特征是求异。
同使人们互相亲爱,异则使人互相尊敬。
乐事太过不加节制,会使人之间的尊卑界限混淆、流移不定;礼事太过不加节制,则使人们之间离心离德。和合人情,使相亲爱,整饬行为、外貌,使尊卑有序,便是礼乐的功用了。
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呢。
例如商人挣的钱不用来压榨,而是反哺乡邻。
<div class="contentadv"> 犹如西方一小国的商人,在国外贸易中小有成绩,却守在自己的家乡,对外挣来的几百万的钱不是用来享乐,而是捐赠给家乡的体育队伍,办了一场家乡百姓们参与的热闹活动。
不同的社会环境,商人为了利益谋财害命,还是成为令人赞扬的贤达,就是不同的表现,需要的是社会环境的文明来引导。
“自古以来,学问无非是唯心和唯物的问题,还是两者兼容。”曹端见太子殿下仿佛听得懂,于是更加详细的解释说:“不同的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同,学问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比如先秦都在强调一个道,意思就是说世界的发展是由道决定。”
“至于什么是道,各个流派都把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塞进去。但共同特点就是承认道的存在,比如儒家学派在易经当中就提到到一阴一阳之谓道,这等于说道是由相互对立的两种力量转化的结果。老子在道德经当中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认为道很难定义,可以诉说的道不是长道,不是一般的规律。”
“单独承认世界,万物实物之外,有客观规律的存在。”
“所以易经才提到,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通俗点解释就是有形的物质的都是实物,就是器。而实物之上有客观规律的存在,所以形而上谓之道。”
曹端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
朱高炽露出好奇的眼神。
曹端犹豫了一会,然后说道:“太子殿下喜欢复古,虽然有些道理,其实古代对当下大明学术界的世界观和物质观的问题并没有深入研究。”
“基础是很唯物,但也就是碰了一下就没有深入了,如孔子所言六合以外存而不论,未知生焉知死等。其实是承认有客观规律的存在,但不去想它了。”
朱高炽不以为意。
他当然知道古代的研究水平,肯定没有后世的高度,但是要考虑历史的局限性,他更看重的是发展,不光是经济的发展,以及思想的发展。
不过这些事情,没必要与曹端详细辩论,因为自己并不打算与曹端进行深度的讨论优劣,而是了解当下大明学术的发展水平高度。
每个人的思想不可能完美契合,正如《礼记·乐记》中所言求同存异,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曹端见太子殿下没有反驳,松了口气后,继续说道:“不过宋朝时期,学术有了大进步,这一块上宋代理学的兴起在补全,这是宋代理学吸收了佛家思想的基础上补全的。”
“其实现在大明的新学和理学内核有些相似,认为天有常有理有规律,需要格物致知。”
“新学和理学的区别在哪呢?”
“在下认为新学也认同世界有客观规律,六合之外是道。但新学认为人有良知,良知不是良心,而是人接触到事物最开始的想法。”
“新学里面认为那一点想法是最合道,最符合客观规律,也是最纯真的。”
“比如在下听到赵将军在四川杀人过激的时候,在下心里是很同情而且很忿怒的。那就是在下最初的良知,但后来想想惹不起赵将军啊,在下赶紧不吭声了,那就是在下后面的做法。”
“良知什么呢?良知这是在下的初心,要不忘初心,牢记真理。”
“所以说新学的要求是先致良知,再格物致知。而理学认为是灭人欲,存天理。”
“其实这里的人欲和良知都是哲学概念,人欲不是人的七情六欲,良知也不是良心。而是人的思维和想法,还有世界观。”
“在宋代哲学里面,首先得承认有理的存在,也就客观规律。”
“怎么实现符合客观规律呢?”
“符合是我们古代追求的一种境界,也就是使我们的认知,日常生活的行为都符合客观规律,用古话说就是:不在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
“让我们的思维行为都符合规律,所以说理学新学的不同,在于理学应认为应该从零开始直接追求真理,而新学认为,人有最初的良知,应该以良知为基础,追求真理。”
“啪啪啪。”
朱高炽忍不住鼓掌。
人想要做自己喜欢做的的事情,无论是解放天性,又或者特立独行,更甚至反思种种,首先是以良知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社会才能不停的进步。
其实曹端说举的新学,已经与明中后期的心学类同。
近代的文人翻译亚里士多德的名著,形而上学就是参照这里来的,用了这个名字。
后世一直以来翻译国外经典典籍的思路,有套用中国古代典籍的传统,为了追求古今统一,所以名词也会沿用回古代的词语。
例如国家,新闻等等词汇,同样是古代的词汇,最后导致人们谈起这些词汇,仿佛是西方带来的。
又如皇太极。
如果以太极取名,那老奴其余的儿子名字也会不同,只不过是音译而已,采用的美好在字眼。
宋亡最可惜的是,宋朝的文明成果,特别是思想上的没有被继承者继承下来,抢夺了再多的财富,终归有花完的那天,只有文明成果才是最宝贵的。
朱元璋文韬武略,可惜朱元璋毕竟是元末生人,没有接受过宋朝思想高度的熏陶,所以虽然制定了许多好的政策,可是缺点也很多。
那么自己呢。
自己毕竟受后世的影响,同样没有彻底认可古代的成就,以后世的观念来引导十五世纪的大明,实在是浪费了中华文明的底蕴。
中华文明最大的底蕴是什么?
辐射天下的影响力。
天下说。
天下共主。
君是天下之君,而非一国之君。天下之君称帝,一国之君称王。
曹端得到了太子殿下的支持,开始在京城讲学,大剧院里讲学的曹端,一票难求,场场都坐满了来听新学的观众们。
宗主国、宣慰司、宣抚司、亲藩属国、外藩属国。
很快成为了朝廷的议论,人们把高丽,倭国,琉球,老挝,八百大缅等王国和地区用来探讨,结合太祖皇帝的宗藩体系。
“最初的时候,许多的地方无法自给自足,必须依赖外部的物资,而太祖皇帝利用我大明的生产力,想要获得我大明物资的地区,必须认可我大明为宗主国,方能进行贸易,为了维持这个体系,所以禁止民间商贸,由朝廷统一管理。”
“而高丽此类王国,则因为文化传统的原因,属于文化兼并来的亲藩属国。”
“时至今日,以我大明的生产力,除了应该继承这套天下制度外,还应该发扬光大,加深对宣慰司、宣抚司、亲藩属国、外藩属国的治理。”
不同地区的宣慰司、宣抚司,不同地区的藩属国,又应该如何对待呢,以及如何区分呢,越来越多的人们,围绕新学的思路开始了更多的探讨。
永乐十三年八月,暹罗的内战爆发了,可京城里更引人瞩目的是宗藩体系的讨论。连带着高丽,琉球等国内的势力也在观望,因为关乎他们本国的利益。
每一次的变化,利益阶层都会受到影响。
又一家大商行消失了。
这回还是与大明工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周家,这位早年与太子殿下合作的商人,二周里的大周周有容,在周有容死后,他的家人隐藏资产,被税课司衙门查了出来。
根据税课司衙门的调查,周家转移了不少的金银埋藏到高丽的土地下。
高丽不同于别的藩属国,高丽的文化和风俗人情与内地很贴合,加上大明与高丽的关系,以及高丽的文明程度,商人们对高丽的安全有信心。
无论如何,在税课司的追查下,周家消亡了。
周家虽然消亡了,但是周家的矿产不会消失,最后通过拍卖的形势,肥了更多的商人。
在商人们关心的目光下,同样把视线落到了京城,关于宗藩体系的定论,以及对高丽等国的影响力,会不会打破他们现有的利益局势。
那么获得更多大明籍的工人,也算是一种绑架,让朝廷投鼠忌器。
重庆府东南地区的各大大小小土司,在当地官府的组织下开始了改土归流,几十万的人口,虽然素质不高,但他们是大明籍。
高丽的读书人,不如大明籍的文盲值钱。
高丽国内的形势,没有因为老南王的死亡而结束,反而因为商业的扩张,极致的压榨,粮食的减产,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大饥荒。
大片大片的土地不种粮食,成为了大明的原料基地,大明运来的粮食价格达到了天价,成为了商人们的最后的辉煌,大有一口气买下高丽的态势。
根据大明工局的统计,高丽至少六成的土地落入了大明商行的手中。
高丽近三年来,饿死了至少五十万流民。
同时,根据大明商行源源不断的扩张,在高丽的大明人至少有上百万,如今他们盯上了多出来的数十万人口,希望吃下这个蛋糕。
几十万的重庆府南部地区的百姓,受到了商行们热烈的欢迎。
刚刚恢复自由的奴隶们,坐上了江船,来到上海出海,一家家的口子,成为了商行们的核心,为商行们在高丽的利益保驾护航。
这些穷困的人不怕死,是商行最好的护厂队来源。
每日三顿饭,每个月六天假,每个月至少一元五角的工钱,工民联合部的保障下,这些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山民,熏到文明其精神下,又有野蛮的体魄。
他们面色红润,拿着简陋的火铳和弯刀,保卫着商人们的工厂和园区。
才几个月的时间而已,仿佛就变了一个人。
从奴隶到武士。
资本的武装下,他们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婆娘,不久后还会有自己的孩子,在高丽高人一等的待遇。
大明商品源源不断的添入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了更高品质的质量。
学校,花园,广场,剧院.
到了年底的时候,高丽已经有了全新面貌,发自内心把厂当家,高达百万的工人群体,不过这些工人们,属于大明商行的员工,而不是大明工局。
这些都是大明工局早年做的,终于被资本家们学会了。
https://www.biqugecd.cc/25076_25076720/1817835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