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行者玄奘 > 第二十三章 王宫里的辩经

第二十三章 王宫里的辩经


国王今天看上去很随便,穿着宽大的袍服,怀里抱着一只小兽,热情地招呼大家。

        玄奘从未见过这种小兽,见其状如幼虎,又像乳豹,却又极为温驯。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国王盛情邀请玄奘到主宾席上就坐,来自各个伽蓝的数十位高僧大德在旁作陪。

        宴席上有三净肉,玄奘对此已经习以为常,那些上座部僧人爱吃便吃,他自己不吃也就是了。

        国王偶尔会拈起一块肉来,喂自己怀里的小兽吃。

        见玄奘惊奇地看着那只小兽,国王不禁笑道:“这是我的喵呜,阇耶因陀罗寺的藏经楼里也有两只。法师莫看它小,身体却是敏捷至极,有它在,就没有老鼠去啃经书。”

        玄奘恍然,这一路上,他曾在不少寺院的经夹中都发现有老鼠啃咬过的痕迹,由于印度佛寺限制外人抄经,因此那些经书多数都是孤本,被老鼠啃掉,着实令人痛心。

        他感慨地说道:“想不到迦湿弥罗竟有这等灵物,看着乖巧可人,居然能够保护经书,真是难得的很。”

        国王哈哈一笑:“法师没见过喵呜吗?其实不光迦湿弥罗,中印度也有。那烂陀寺的三大藏经楼里就养着十几只呢,它们是鼠类的天敌,就算平常吃饱了,从不捕鼠,有它们存在,藏经楼里也不会有老鼠和蝙蝠了。莫非东土没有?”

        玄奘想了想,道:“东土应该有类似的兽,不过贫僧没有见过。”

        他之所以觉得应该有,是因为在《诗经·大雅》中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有熊有罴,有猫有虎。”那里面的猫大概有点像这个喵呜吧?但是想想又不像,那个猫与熊虎并列,应该是一种豹子,估计不会是这样容易驯养的小兽。

        除《诗经》外,在《礼记》中也曾有过一句:“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这不就是捕鼠的兽吗?然而同文中也提到“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还是将猫与虎并列在一起,可见这所谓的“猫”仍然是豹类,且不多见,至少他就没有见到过。

        玄奘还知道,有一种小兽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进入中国的,那便是“狸”,个头比这国王怀里的“喵呜”要大得多,高有三尺,不光吃田鼠,也吃家畜和家禽,猛兽的特征极为明显。中原的寺院里显然是不可能养这种东西的。

        国王见玄奘有些踌躇,便又问道:“若是没有喵呜,如何保证经夹放久了,不被老鼠和蝙蝠啃咬?”

        玄奘尚未回答,旁边一个大臣抢先说道:“或者东土没有老鼠。”

        玄奘摇摇头:“东土寺院的藏经阁中也有老鼠,虽然数量不多,依然会对佛经造成一定的破坏。”

        “那也就是说,很多经书会因此失传?”国王问道。

        玄奘微笑道:“恰恰相反,印度的佛经或许会有许多失传,传到东土的却罕有失传的,除非遭遇重大法难。”

        国王觉得奇怪:“这是为何?”

        “因为,在东土,绝大多数寺院都有抄经僧,”玄奘解释道,“凡是到寺院来请经的信徒和居士们,皆是有善心的仁者,寺院通常是来者不拒的。所以,中土的经典拥有大量的复本,置于平民百姓家中。莫说是老鼠,便是发生了水火灾难,甚或是普通的法难,都难以摧毁这些经典。”

        “竟然是这样。”国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玄奘微笑道:“大王您不觉得,将经典大量地抄录下来,由不同的人带往各地,学习并收藏,是保存佛法的最好方式吗?”

        国王摇头道:“话虽如此,但是这样一来,就显不出经典的尊贵性了。”

        玄奘觉得奇怪:“所谓经典,应该是看的人越多,越显得尊贵吧?”

        “那也得看那些读经人的质量,”国王坚持道,“像玄奘法师这样的,我们自然是放开经藏,随你抄录。至于那些贱民,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触碰的。”

        玄奘对此无话可说,心中却是暗暗庆幸,幸好自己来的还算及时,迦湿弥罗国目前拥有最完整的阿毗达摩藏,可以任由他在此抄录整理佛典。不然时间长了,就算有“喵呜”守护,也难保那些极少有复本的珍贵经书不受侵害。

        何况损毁经书的不仅仅是老鼠,还有水火等自然灾害,再加上更为恐怖的人祸,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与其让捕鼠的“喵呜”来守护经藏,倒真不如多抄些复本来得更靠谱些。

        宴罢,国王向玄奘介绍了阇耶因陀罗伽蓝的住持,迦湿弥罗国最知名的高僧——僧伽耶舍长老。

        玄奘赶紧施礼道:“早听说僧伽耶舍大师博学多才,又是因明学的权威,玄奘心中钦慕不已。昨晚到阇耶因陀罗伽蓝挂单时,就满心希望能与大师见上一面,谁知却是无缘,不想今日在此得见大师。”

        “不敢,”僧伽耶舍还礼道,“老衲也是久闻法师之名,早想与法师一起参详佛法。”

        国王哈哈大笑:“这事得怪本王,这几日,是本王留僧伽耶舍大师在宫中讲经的。如今难得两位高僧在此相聚,能否开讲经论,当众辩难,推演佛法,也让本王和在座诸大德见识见识呢?”

        玄奘心里明白,这国王是想考较自己的佛法道行。

        他来佛国,本意就是为了学习佛法,与僧伽耶舍长老辩论也只是同门切磋,并无大碍。但他想,这僧伽耶舍长老虽然堪称佛学大师,毕竟看上去已七十高龄,精力和体力都难与自己相比,作为一个远道而来的求法僧,又何必让这位老前辈难堪?但若是主动示弱,又是否会让国王以为自己不过是浪得虚名,以至影响了求法事业?因而一时有些踌躇。

        僧伽耶舍长老却是一心想知道这个远道而来的年轻沙门究竟有多大的道行,何来这么大的名气?因而很痛快地接受了国王的提议。

        他起身合掌道:“既如此,老僧不才,先行开讲了。”

        玄奘无奈,只得合掌应承。

        于是,两人面对面各坐在一个讲坛上,先由僧伽耶舍开讲,接着是玄奘,随后两人相互设疑论难,辩论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

        僧伽耶舍先讲小乘佛法,再到大乘佛法中的疑难问题,信口提问,他说的梵文雅语带着北印度口音,还时不时地夹杂着几句当地方言,因而玄奘必须全神贯注,方不致于听错听漏。

        好在玄奘拥有极强的语言学习能力,经过中亚路上这一两年的练习,听力已相当精确,不仅交流起来不成问题,且能凭借他对佛法的学习钻研,参悟领会,对于僧伽耶舍长老的提问,也算是应答如流。

        在座的僧众,没有想到这个来自遥远国度的年轻沙门,竟有如此精湛的佛学渊源,虽然他说的梵语稍嫌缓慢,还夹带着一股陌生的异乡口音,却是清晰流畅,并不影响人们听音知义。最重要的是,他能够用极其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深刻的佛法教义。但见讲坛上,一宾一主,酬答自如,且都互留余地,并不穷追猛打,听的人是如醉如痴,对两位高僧的佛学水平佩服不已。

        僧伽耶舍长老博学多才且修为精湛,平日里最是爱贤重士,几个回合辩论下来,便对玄奘的深厚学力和谦逊态度欣赏不已,竟有相见恨晚之感,忍不住欢喜赞叹道:“玄奘法师智慧高超,器量宏伟,老僧深感佩服,老僧认输。”

        玄奘忙合掌道:“多谢大师夸奖,大师所讲,令玄奘受益非浅,何言认输?是玄奘应该认输才对。”

        国王非常高兴:“二位大师都不必过谦了,本王已经为你们的才华惊佩不已了。玄奘法师远行至此,这机缘殊为难得,还有哪位大德想要请教的?”

        此时座中有大乘学僧毗戍陀僧诃,萨婆多学僧苏伽密多罗,僧祇部学僧苏利耶提婆等多人,他们都是道业坚精、多才善解的著名论师,虽然对玄奘的才学也极佩服,但听到僧伽耶舍大师这般称扬,还是觉得有些过了,心中颇为不服,于是纷纷发论诘难。

        玄奘不慌不忙,一一作答,国王见他气定神闲,酬对应答无一不恰到好处,且态度谦恭有加,不禁敬佩不已,连连夸奖:“好学识,好辩才!”

        这时,一个大臣进来禀报道:“臣谨遵我王吩咐,从婆罗门子弟中挑选出二十名好学严谨、字迹端正的年轻人做抄书手,现已在殿外等候。”

        “好!”国王爽快地说道,“玄奘法师远道而来,只为取经求法,我迦湿弥罗虽说不是什么大国,经本却还齐备。这二十名抄书手,便是专为法师挑选出来,将我国中存放的经书全部抄录一份给法师。另外,本王再增派侍从五人,供法师使用,一切所用文书纸墨材料,概由皇家供给。”

        玄奘连忙起身:“多谢大王。”

        走出王宫时,玄奘隐隐听到几声议论:“僧伽耶舍法师和王上为何对这个异乡僧侣如此看重?还专门指派婆罗门给他抄书,也太过了些吧?此人虽有些辩才,但在学问上却未必有多强。”

        “可不是嘛,你看他从头至尾都没有使用因明,显然是没学过这个。”

        “连因明都没有学过,算什么学者啊?”

        “而且你听他讲话慢条斯理,看似稳重,其实是边想边说,口音还奇怪得要命!”

        “真是难以想象,僧伽耶舍大师居然会迁就他,要我说,他这个样子去参加正规辩论,非被割了舌头不可!”

        玄奘很是惊讶,看来无论什么地方都有这种“凡夫僧”啊,连佛国都不能例外。

        那些僧侣见玄奘走过,全都停止了议论,看过来的眼神中却带着几分鄙夷之色。面对这样的目光,多数人都承受不住,会不由自主地低下头,自惭形秽。然而玄奘经过这漫长的西行之旅,什么样的人和事都见过,对此反而不介意,只冲他们微笑点头,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飘然而去。

        他不介意别人说什么,不过,这些僧侣议论的内容倒是有些进入了他的心坎。他留在迦湿弥罗,确实是想系统地学习梵文梵语和“五明”大论。

        迦湿弥罗国具有悠久的佛教历史和深厚的佛学底蕴,这些,是玄奘来之前就知道的。而在阇耶因陀罗伽蓝,僧伽耶舍长老与玄奘闲谈时就说得更多了——

        “迦腻色迦王在位时,贵霜王朝国力强盛,为了教化四方,迦腻色迦王大力推行佛教,每天延请一个僧人进宫为他说法讲经。法师你也知道,当时的佛教已经分成很多部派,各部派之间互不服气,相互攻击,这给佛教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国王对此也是深怀疑虑。后来,胁尊者就给迦腻色迦王提出了一个建议,利用王国的权威召开一次佛经集结大会,以正本清源。迦腻色迦王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刻下令召集全印度的高僧,来迦湿弥罗接受供养,集结佛法。”

        这个典故,玄奘早在迦毕拭国就已经大致听说了,这回听僧伽耶舍长老再次提起,且讲得更加细致,便认真地往下听——

        “各地高僧毕集于此,一时盛况空前,却也难免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他们以辩经为名,每日里吵闹争执、没完没了,整个会场被搅得混乱不堪。为使法会继续下去,迦腻色迦王决定从数千名僧人中挑选出一些真正有才学的高僧来进行佛典集结。经过繁复而又严格的选拔之后,四百九十九位僧人被留下。”

        说到这里,僧伽耶舍长老突然停了下来,问道:“法师你知道阿育王时期的第三次佛典集结,是由多少高僧完成的吗?”

        “五百位,”玄奘答道,“这就是五百罗汉的由来。”

        “正是,”僧伽耶舍道,“迦腻色迦王希望能够仿效阿育王,因此还需要再找一位高僧,以凑足五百之数。”

        需要如此吗?玄奘暗想,佛门弟子,何必如此着相?

        但他没有说什么,且听僧伽耶舍长老继续讲下去——

        迦腻色迦王觉得这迦湿弥罗又热又湿,恐怕不适合那么多圣者居住,于是便想将结集地点设在王舍城大迦叶结集的石室之中。

        胁尊者对他说:“不必如此。那里外道众多,异说纷扰,应答辩论尚且忙不过来,哪里还有精力撰写论文?依聚会众僧的意见,还是喜欢这迦湿弥罗,这里四周山岭坚固,田地肥沃,物产丰饶,并有药叉守护,乃是贤士圣者奔趋之地,神灵仙人活动之所。”

        其余众僧的意见也均是如此,异口同声地说道:“就这里最合适。”于是,国王自然采纳了大众的意见。

        这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沙门来到国王专为集结佛经而修建的寺庙门前,要求参与佛典的集结。

        众多的高僧罗汉都瞧不起他,对他说:“你烦恼尚未除去,议论荒诞不经,还是先回去好好修行几年再来吧。”

        谁知这个沙门却不屑地说道:“各位贤士对于佛法,想必已经没有了疑惑之处,正要撰写正确经论,准备代佛陀施行教化。我虽然看上去不学无术,但也略知佛法的精微要言,三藏的深奥文字,五明的至高真理,我也曾深入研究,得知其中要旨。”

        众罗汉道:“年轻人,讲话不可如此狂妄。你应该退到静处,赶快证得无学圣果,然后再来这里,为时也不算晚。”

        那沙门哈哈笑道:“我要想证得圣果,就像打个喷嚏吐口水一样容易。但我立志追求的是佛果,却不会像你们那样,专走偏僻小道。你们若是不信,我现在就把这个线团抛起,在它尚未坠地之时,我必当证得无学圣果。”

        众罗汉当然不信,斥责道:“狂妄自大的人,就是这个样子的啊!”

        于是那沙门向天抛出线团,空中立刻便有天神现身接住,对他说道:“你在做什么?你当在今生证得佛果,然后继任弥勒之位,三界之中最为尊贵,一切生灵都将仰赖于你,为什么却要在这里证此小果?”

        见此情形,众罗汉不由得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赶紧向他谢罪,尊奉他为上座,凡有所疑义,都来请他来裁决。

        这个来砸场子的青年沙门,就是著名的世友法师。

        随后,世友法师同其余四百九十九位高僧一起,编纂了三十万颂的论书,总计九百六十万字,详细解释了佛法三藏,一切主体、枝节,无不彻底研究,深奥、浅显之处,也全都详细探讨,将原本纷乱繁杂的佛经重新统一起来。

        迦腻色迦王自然十分高兴,随即下令,将佛经镂刻于铜牒之上,再封存于石函中,又专门建造了一座佛塔,用来保存经典。然后,他便率军返还首都犍陀逻,走到西门之外,面向东方跪下致敬,并将这个国家全部施舍给佛教僧徒。

        这个说法与《国志》上所说的不太一样,但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迦湿弥罗是被圣王施舍给僧侣的。


  https://www.biqugecd.cc/19_19646/77257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