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逍遥江山 > 1203章:落霞与孤鹜齐飞

1203章:落霞与孤鹜齐飞


杨溥想了想道:“天下学问,素来有三种,大者修身事天;小者格物穷理;逻辑之一端别为象数,一一皆精实典要,洞无可疑,  其分解掰析.亦能使人无疑。令我皇上之治历,已为全备,其书则有《永乐大典》

        共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分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全书约三亿七千万字。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历典光明,可谓及也。然犹有请者。非为加历理之内光,惟加历理之外光。将所载诸书之历理,开穷理之学以发明之。使习历者知其  数,并知其理,而后其光发见于外也。今  习历者惟知其数,而不知其理;其所以不  知历理者。缘不知理推之法故耳。

        夫见在  《历指)等书,所论天文历法之理。设不  知其推法,则如金宝藏于地脉,而不知开  矿之门路矣。若展卷惟泥于法数,而不究  法理,如手徒持灯篝,而不用其内之光  然。故从未学历者,必先熟悉穷理之总  学。盖历学者,穷理学中之一支也?《穷理学》好书名啊?“

        杨峥谦虚了一番,两人这才走到一院外的一处水榭,

        此处整体位于湖中,由两个小亭和一个双层亭阁组成,飞檐翘角,翠瓦明窗。

        亭为上下两层,木窗明镜,舫前有精美的龙凤浮雕。游人登高远眺,景色美不胜收。碧水蓝天连成一片,无边无际,  游人置身此地,仿佛进入琼楼玉宇之中,特别是红日坠落之时,湖上飞鸟竞飞,充分体现了“落霞与孤鹭齐飞”的美好意境。

        两人进了亭台,在一处石桌落了座,因是翰林院读书的地方,除了安静之外,这里更是长期喝茶吟诗的地方,所以石桌上,有一壶一炉,炉火正旺盛,炉上的茶汤已经滚烫,杨峥伸手提起茶壶,在从茶几上翻起两只瓷杯,将滚烫的茶水注入其中,待两杯注满,将其中一杯推给了杨溥,自己也端着一杯茶汤放在嘴边慢慢顺着茶边缀着茶汤。

        杨溥同样喝着茶汤,转动着茶杯,目光落在远处,此时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杨溥喝了一会儿茶汤才叹了声道:“你还真是想大干一场啊?”

        杨峥笑道:“也是该大干一场的时候了,我大明自永乐后,一直没干什么事情,如今有这个机会,若错过了,气不过是太对不起来这世间走了一遭了?“

        杨溥颔了颔首道:“你这《穷理学》怕不是只写给读书人看的吧?“

        杨峥笑道:“就知道瞒不住阁老的目光,逻辑学是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既如此,读书人也罢,寻常百姓也好,三教九流只要能认识字的都可以学,都可以看,都能看得懂?“

        杨溥道:“那你这需要多少书,多少精力去传递啊?“

        杨峥道:“甭管多少了,就算是人人都加入逻辑学,岂不是更好,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懂得逻辑学的人多了,自会运用,运用的人多了,那认识真理的人也就多了,到那时候,什么哲学、文学、诗歌、建筑、机械、造船、美学、物理、法学、艺术、药学、数学、天文、修辞、语法……也都会有人去尝试,去研究,这样一来,我大明就不会只有一家学问,而是百家争鸣的局面了,这样的局面才是对一个朝廷,对一个强大的时代大有好处?“

        当然了,若是以逻辑学能促动科技的发展,那就更好了,天下有智之士,开动无限的智慧,发明什么蒸汽机那可现在的纺织机厉害多了,一天仿制的布匹,足以抵得上纺织机一年产量,物品多了,百姓再拿出去卖,手中的银子多了,也就能吃得饱饭,买得起布,穿得起衣,这可就是实实在在的实惠,那时候我大明想要不安定也不可能了,阁老不觉得这种局面很美妙么?“

        杨溥似也很崇敬,道:“会有那么一天么?”

        杨峥无比坚定的道:“有,人的思想是无穷的,有句话儿不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杨溥惊讶的道:“老夫也算是熟读诸子典籍,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管子》、《文子》、《列子》、《尹文子》、《韩非子》、《吕氏春秋》都诵读过,可不曾看过这样的话儿?“

        杨峥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道:“不瞒阁老大人,这是下官家乡流传的话儿,我随口说出来的!“

        杨溥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道:“我就说嘛,圣人哪能说这些不要脸的话儿呢?”

        杨峥汗了一把,道:“这话儿很不要脸么?”

        杨溥也不回答他,似还在思索那番话儿,尤其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隐隐的觉得这话儿有些蛊惑性,可不得不说他说得有些道理,还有若这个逻辑学真能带动什么机器大变化,从纺织机里提高效力,还真是对大明、对百姓大大有利,如今的户部年年拿不出银子,对安南用兵,一方面固然是大明将士死伤无数,另一方面大明的户部拿不出长久将士们的兵饷也有莫大的关系,若如杨峥所言,通过思想的解放,无数聪明才智的人能开动脑筋,钻研科技,从而带动机器的变化,让百姓仿制布匹的增多,那么百姓有了银子,自是肯交税,国库的银子也多了,底气也足了,那还用得着如今这局面么,处处碍手碍脚,不敢彰显大国风范,生怕稍微彰显下,拿不出银子来,万国来朝的场面,有些时日没见到了!“

        想到这里,杨溥看了一眼杨峥,道:“这个机器真有那么厉害么,还是你为了你的逻辑学故意忽悠老夫的?“

        杨峥哈哈一笑,道:“阁老说笑了,逻辑学不过是一切科学的工具而已,他的目的是让在思想上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敢想,从而敢做,我的学说,并不需要机器去蛊惑人,我这么说是对未来的一种遇见,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智慧得到大发展,到那时候,各种学问都慢慢涌显,读书人除了读书科举外,还可科研开发,促进各种学问的融合,机器也必然能带动,新的机器,必然取代老的机器。

        当年黄道婆流浪黄道婆重返故乡时,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她回来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一边教  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这种新型的机器,虽只是传播了几年,但很快推动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在纺纱工艺上黄道婆更创造了新式纺车。

        当时淞江一带使用的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博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这种新式纺车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带很快地推广开来。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

        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时至今日,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不仅有数量,还有质量,在民间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说句不好听的,这也是苏松要比其他地方富庶的原因之一了?

        这一点杨溥不可否认当年黄道婆改革机器,对苏松一带的改变,事到如今大明朝的赋税的大头还是来自苏松一带?若真如杨峥所言,思想大解放,人人都可成为黄道婆,那对大明无疑是一件好事!“

        ^^^^^^^^^^^^^^^^^^^^^^^^^^^^^^^^^^^^^^^^^^^^^^^^^^^^^^^^^^^^^^

        说坐等台风,坐着坐着就睡着了,从早上十点直接睡到下午三天半,我也醉了!今天的更新,从这一会儿起开始码,希望能码出三更来!


  https://www.biqugecd.cc/17_17674/63975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