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明末球长 > 第272章 张岱在帝都

第272章 张岱在帝都


赤木刚宪当然也想去学校看看。

        作为深受中国影响的国家,虽然在武士道这方面走偏了,但日本的大体发展方向还是对路的。

        日本历史上自我创造的科技文化数量为:0。

        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但又不得不承认是事实,日本堪称数得上的东西,都是将别国已经发展成熟的东西拿过来用的,虽然其中也出过一些奇葩的情况,但大体路线不错。

        当然了,帝都太大,信息量太大,书店太大,赤木刚宪现有的预算,根本不足以买到所有的书籍。

        不过,多去一些地方也是个好选择。

        事实上,不少位长老都已经以各种身份前去日本,毕竟以***为首的老湿们为日本刷了太多的好感度,虽然这些好感度都是朝下三路去的,但也是好感度啊。

        那些长老描绘了非常美妙的蓝图,日本会修建一条贯通东西的铁路,大片的稻田会得到化肥的加成,尤其是铁路的说法,更是让他们所有人都向往不已,事实上,铁路几乎是来到帝都的有识之士必去的地方,当然了,为了进京方便,自然也是要坐车的。

        虽然早已修成了南段铁路,不过距离开通还需要时间,目前来说,还是以运输物资为主,同时给还需要时间转型的漕帮快速上岸或者快速下海,因此目前来说,南方主流的北上路线,还是走运河,到了天津卫后才上火车。

        当然了,少部分前卫人士坐海船进京,就有些需要勇气了。

        “石公,您慢着点。”

        一个年轻人扶着一个中年人,递过一个小瓶子,说道:“擦点清凉油的好,这清凉油防暑抗蚊,对于晕船有些好处。”

        那中年人笑道:“可算是到了,这几日倒是搅扰你的苦读了。”

        那年轻人似乎很是惶恐,说道:“本非圣人之学,只是科场里逢场作戏。”

        “嗨,这话是如何说的,人家喜欢用什么法子招进士,都是人家的事儿,正如人家诏书里说的,八股文不过两百年,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可叹那些俗人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石公大才,不过是淡泊名利,如若想在帝都参加那个什么公务员考试,必然是高中的。”

        张岱笑而不语,却是没接这个话,他不肯参加科举的原因自然是多样的,但人家这帝都新贵们考虑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人家是在洗牌啊。

        张岱家世代为官,早就捞饱了,因此实在没那个动力蹚浑水了,不过为了长保富贵,还是很有必须来帝都一趟的。

        一个惊人的事实是,长老们几年来几乎很少接触拉拢收买大户大族。

        “最近我打算写一本夜航船的书,里面写一写包罗万象的各色杂务,这帝都考的行策,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年轻人却马上说道:“不过是帝都多有落第秀才当官,自己考不中四书五经,就弄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扰乱人心智,不过嘛,我等江南士子,哪怕考这些杂务,也比他们强啊,到时候,大权在手,自然可以改回来的,改回来。”

        张岱笑了笑,说道:“真的能改回来?”

        以目前的江南来说,跑去北方考试的,基本上都是被当做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待遇对待,当然了,此时尚且没有民族主义的思潮,但夷夏之辨的警惕性还是有的,当然这也与其经济模型有关。

        于是这些人虽然看着帝都的书,讨好的购买帝都的新奇玩意儿,自然也是给自己找借口,打进帝都去,恢复四书五经就是他们的说辞了。

        “当然了,千百年都是读四书五经才做官,到了今日却不考了,这不是率兽食人吗,我们不答应。”

        张岱说道:“船快靠岸了,记得对外切莫说太多我的事情。”

        “是了,学生遵命。”

        这艘不大不小的驳船缓缓驶入港口,只有真正进了海港,才发现内部别有洞天,这里同时停泊了几乎有过百艘大船,而那整齐划一的排列与船型,给初次见到这副场景的人以极大的震撼。

        北方的新式海船都是北方船舶集团的作品,比起他们的南方同行,定型的船只可以大规模生产,目前来说,已经初步摸索出了最适合的配比,也就是最适合这个时代使用,还能在目的地找到燃煤的烧煤锅炉船。

        这一点可是非常重要,烧油或者航电船听起来很美,但这个世界的技术没那么充分,到了目的地没有燃油怎么办。

        煤是大明朝乃至周边国家使用的主流取暖材料,只要提前布置得当,在主要航路都可以找到燃煤的来源,这一点甚至不需要长老们费心,当然了,目前来说,想买一艘这样的船,就必须在天津注册,缴税,接受帝都的培训,想甩脱帝都的技术支持是不可能的,不然哪里可以得到那些零件?

        后世的时候,有一位湘军军头,看见长江上快速行驶的蒸汽船,迅速超越我大清的木船,当时就不好了,直接吐血而亡,这是比较聪明和有心思的,可以从中得出自己已经落后到不能落后的地步的判断。

        当然了,张岱所见的大规模的船队,却是属于北方汉人自己所有,这种震撼与打击就小的多,比起后世我大清时代,汉人士人早已把自己当做了八旗贵族的一条狗相比,这个时代的人起码的心气还是高一些,事实上,张岱正是在绍兴看到了兴建起来的大本钟,才动了赶赴北方看看行情的心思的。

        当然了,第一个印象还不错,不过慢慢在指挥下,进入了专属的码头靠岸,空气却渐渐不好起来,咳嗽两声,旁边的小厮连忙过来探问,张岱却是抬起头,看着远处的烟,“不妨事,这船真就是点火烧煤吗,难怪如此烟尘。”

        “帝都做饭,都是不许用煤,而且那寺庙里也禁止烧祭祀之物,空气比过去是好多了。”

        后世许多笔记中,对于明清时候帝都的空气质量都不是很看好。

        本身就是泥土房子,缺乏绿化能力,而且华北平原北边的山区就是一个专门的滞留污染空气的环境,再加上帝都附近就有煤矿,被拉来卖掉自然是很正常。

        论绿化和环保,帝都是数得着的,之所以暂时使用燃煤作为航船的燃料,也是技术推动难了。

        张岱却是没有多说什么,他搭乘的船是江南本地的海船,本来是跑日本航路的,不过最近北方经济越来越有看头,因此不少人也都从善如流,单说成本,海运确实比运河强一些。

        船老大并不知道张岱的身份,只知道这几个读书人是要到帝都,估计是想当官什么的吧,当然了,人家给了钱了,自然也都是顺顺当当住在了船上。

        他们自去与海关交接,早就跑了多少次了,港口外的生意伙伴也早就等急了,在这帝都对于南方产品的需求还是很高的,起码让长老们再玩命,也难以搞出太多茶叶不是。

        张岱却是第一次到这天津,没有他们所说的“身份证”,于是就只能在那登记了。

        “自己把身份情况写下来吧。”

        本来管家想着将一切包揽下来,不过张岱觉得既然来看新鲜,却是最好自己体验一把全套,这身份证明上,是一个个的小格子,上面的什么姓名,字,籍贯,年龄,婚否等情况都简单明白的很,但凡一个识字的人也可以很快写完,当然了,那些诸如家庭关系等内容就开始了半真半假,不过就是春秋笔法,说的都是真话,只不过模棱两可而已。

        似乎狐疑的看了看张岱,这个人年岁不小,不过看起来保养的不错,于是盖章后,发给他个小纸片,说道:“住下后去当地居委会办暂住证,记得去办健康证。”

        张岱得到一张卡片,仔细打量,上面写着绍兴人士、张雨、面白微须,却是想起那个笑话,也不说什么,收起来后,看着自己的仆人也去挨个办理,比较了一下那人的态度,这个年轻人识文断字,最可贵的是对仆人和老爷也都一视同仁,态度和蔼,暗暗称奇,要知道,在大明朝,小吏办事收钱都已经是习惯了。

        大明朝的体制下,县衙里,最大的自然是知县,叫做主官。他有两个副手,一个是县丞,一个是主簿,这两位叫做佐贰官。他们仨都是有品级的朝廷命官,县里的行政长官,在这三人之下,还有一位负责办公室典史,叫做首领官,但没有品级,不入流。

        衙门里最重要的行政机构,叫做三班六房:三班是指皂班、壮班、快班,负责仪仗、治安、缉捕之类,有时候还会多一个捕班,和快班合在一起,就是老百姓熟悉的捕快,而六房对应的是朝廷六部,分为礼、吏、户、工、兵、刑六个部门,各有主管业务,除此之外,还有承发房和架阁库等办公机构。

        在这些机构里办事的人,统称为吏,也就是胥吏们了。

        而其中,但凡有点权力,也都是趁机捞取油水,古代没有复印机和照相机,公文全靠书手一笔一划写就,大笔一挥,偷偷篡改几个字,往往能决定一人乃至一户的命运。

        张岱可是记得,老家当地有一个户房的书办,看中了一户农民的妻女,于是在账簿上做一做手脚,一户农民便会生不如死,纳税之时,硬把他家六亩三等瘠田划成了一等上田,结果概算下来,要缴纳的田税翻了一倍,最后自然是农民家破人亡,将那对母女收归房中。

        书办是胥吏的一种,他们没有官身,不算体制内,薪俸也不纳入国家财政开支,可是这些人把持着具体政务,又是本地人,比上官更熟悉地方情形和法令文牍,很容易从中做手脚,有时候日子过得比主官还滋润。

        因此,他们办事收钱也是迫不得已,不过收取的钱财明显已经大于其付出,还贪婪至极,这一点就过分了。

        张岱知道一件事,就是当年洛阳城城破之前,那福王终于肯花点钱安抚民众,招募乡勇抵御闯贼,但发下去的钱没等到了百姓手中,就被层层瓜分,当然了,这些钱还没有热乎,最后全都便宜了闯贼了。

        很多时候,张岱看着大明朝一天天不行,也是心灰意冷,与人谈论时候,这胥吏之贪,绝对是最大的弊政,虫子啃大树的时候,往往不会在乎大树被啃死后会如何,因此就百般拼命啃噬。

        知县是科举出身,精熟典籍,却未必了解庶务,何况他又是流官,干几年就要调走,胥吏们虽然地位卑贱,却深谙乡情,彼此抱团,把持着大部分基层政务,所以在县衙的生态圈里,胥吏集团可以和县太爷相颉颃,真逼急了,胥吏们施展手段,甚至可以把知县生生逼走。

        如何让胥吏们不贪污,几乎是一个终极难题,终大明一世,不过一位海瑞以自身清正,压迫属下做到了。

        张岱在天津,却是见到了活生生不收钱的胥吏,那个年轻人将这一船第一次到北方来的人基本资料记录一下,发给了一份盖章的文件,就可以离开,根本是毫无眷恋一样,拿出一个并非玻璃还透明的水杯喝了里面的绿豆汤,忽然抬起头,问道:“还有什么事吗。”

        “啊,我是问问,小哥多大年纪,在这里做这个差使多久了。”

        “啊,16,没多久,这周刚分到。”

        “哦,你拿到……这个位子,是走了什么门路吗。”

        “没什么门路啊,参加社会服务可以拿学分,这里比较枯燥无味,愿意来的人不多。”

        本身天津港的这个工作就属于虚设岗位,等到天下统一了,人人都有身份证,最多是严查外国人就是,哪还用什么常设,而且其实也清闲的很,一艘船进出总需要时间,而常年的水手哪里需要重新登记,没有帝都办理的健康证,休想长期在这里工作。


  https://www.biqugecd.cc/14_14340/200735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