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血唐莲 > 第五节 生前身后

第五节 生前身后


听到这消息,文若当真吃惊,全身被眼前的烛火熔化似的,一下瘫软下来。文若默不作声,仰见父亲陈卿嗣眼神淡然,脸上挂着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心想这一切应该还在他老人家的掌控之中。

        文若脑子一转,吃下了颗定心丸,眨眼速度也缓慢下来,对他而言,前夜交趾城还是灯火升平,喜气冲天,谁能料想这欢腾洋溢的背后,竟藏着如此紧迫杀机?突如其来的变故定会让长史府的未来扑朔迷离,长史府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文若不得知晓,只是隐隐感到一种不祥预兆,久久萦绕。

        “昨夜与依墨关系可好?”陈卿嗣背身问道。

        “女人心,海底针,儿不善巧言,自知不敌,依墨既已嫁入我府,日后我定会竭尽全力,好生待她,不辜负父亲期冀。”

        陈卿嗣暗自点头,转身拾起袖子,挑着灯花,烛光将他苍白的面容照得像幽冥厉鬼般可怕。陈卿嗣从胸中递出两封信,交于文若,说道:“你打开看看。”

        文若小心接过,逆着烛火,拆开信封,默读于心。这第一封信文若看得透彻,是曲览亲自所书,左下加盖大都督大印,信上写得明白,示意让父亲陈卿嗣于明夜亥时前,调动所有府兵部曲集于长史府门外,严防有人夜间作乱。

        读完这第一封信,文若看了眼父亲,其神色无大变化,于是放下心来,屏气凝神,拆开第二封。文若细读第二封信,不禁大惊,这信的内容竟与第一封信函内容大致相仿,同是请父亲明夜将府兵调集,以防城外蛮夷动乱,只不过落款之名却变成了监军甘锰。

        令文若吃惊之处并非这信中内容,而是他万没料到父亲竟与甘锰将军私下也有往来。平日里,文若只知父亲与大都督曲览关系甚密,行同手足,借着都护府军力刻意打压甘锰羽翼,父亲与甘锰自然是不同方阵的死敌,既是剑拔弩张,暗地火并,又怎会预先将军情告之对方?想到这一层,文若突然想起这几年父亲对自己所做之事皆有干预,唯独对与甘泉往来之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难不成就是为了这一刻?

        “父亲这十几年委身于曲览,实则扶持甘锰上位?不对,到底是怎么回事?”文若眉皱如网,呆望远处父亲,手中信函险些脱落,只得默默声涩不语。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待事情过后,我再向你解释。”陈卿嗣咳了半嗓,右拳捂嘴,眉压眼皮,谨慎说道:“明日一役,关乎生死,文若你听好,一切需按我吩咐行事。”

        事态紧急,文若不敢大意,不假思索道:“是,父亲。”

        “趁这几日你与依墨大婚,我已派人打探清楚,你无需多虑,照做就是。天亮后,你不必随依墨回门,今日即刻动身,替为父办趟差事,马车我已为你备好,你需将这几辆马车运至邕州边境西南百五十里处的忠承寺,入到寺中,自有一位裴姓先生与你接头,你将马车交于他便是。”

        “没有都护府手令,儿如何夤夜出城?”

        “你已是都护府女婿,此事关乎重大,时间急迫,昨日我已与大都督曲览商量妥当,你尽管出城便是,不会有人从中阻拦。”

        “忠承寺距此路途遥远,就算儿骑快马来回,最少也要一整日时间,若是儿明日赶不回交趾,届时城中大乱,难免殃及长史府,父亲又当如何自保?”文若言语激动道。

        陈卿嗣双手背过,瞑目垂头,身体似有些疼痛,咳了两声,嘱咐道:“你在忠承寺中停歇半日,裴先生会将另两架马车相赠,而后,你需将这六辆马车一同送至姚州西宁王府,永远不要再回交趾。”陈卿嗣话音未落,室内忽然吹起一阵邪风,火光摇摇欲灭,在风中摇曳许久方才稳定下来。

        “西宁王府?父亲为何不让我回府?”文若喃喃自语着,惊恐之余,好似突然想起什么。

        不等文若发问,陈卿嗣又说道:“无论交趾鹿死谁手,我长史府已无力自保,你日后是西宁王驸马,自该远离这寸草不生之地。”言罢,陈卿嗣右手袖口中取出一封信,递予文若,说道:“交趾有变,你立刻前往姚州,将此信当面交予西宁王殿下,无论如何也不能拖延,此事事关重大,你可听清楚了?”

        文若听后,心有不甘,哽咽难言,听父亲口吻如此,自知已是难逃此劫,叹息道:“难道父亲就没有一条万全之计,保我长史府上下太平?”

        陈卿嗣见平日性子沉着的文若哀声叹息,不禁笑了笑,也未嗔怒于他,只是一动不动盯着文若眼睛,问道:“如若是你,此时此刻,该如何去做?”

        文若心中情乱,不停喘道:“儿若是父亲,愿伸手相助一方,击溃另一方,以谋求自保。”

        “那你想站在哪一方?”陈卿嗣挥指,瞪眼问着文若。

        文若不假思索,硬邦邦回道:“如果曲览与甘锰相争,儿会相助甘锰。”

        “为何?”陈卿嗣眉如勾,目如月,紧跟着问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曲览虽有府兵部曲三千,居山而屯,登高临望,又有城西三十里外朝廷安南都护十万大军助阵,然毕竟文官出身,虽高居大都督,却不懂用兵,百姓厌恶极深,若是在开阔地域动兵,曲览兵精粮足,装甲强悍,财力雄厚,供给无数,无论大战小战,或是相持野战,区区甘锰,绝无胜算;若在城中厮杀,短兵相接,则曲览必败,儿听说,甘锰祖上乃三国东吴上将甘宁,拜官前就是当地豪侠,威望极高,虽只有巡防士兵两千余,但外拒边蛮,战于荒野,九死一生,手下强兵,皆是劲卒,儿屡次观摩,深知其战力。届时,甘锰只需派两百人守住北门,并以金银游说当地青壮百姓入伍,百姓敬仰甘锰威名,早对曲览不满,自是同仇敌忾,纷纷响应,若挟此雷霆之势猛攻大都护府,不到两个时辰便可攻下。都护府若失守,城外安南都护大军便再无用处,届时城中大乱,甘锰趁势率兵攻下城南粮仓,一旦断了粮草,那十万大军就算是曲览的亲信掌兵,也只得投子认负。由此看来,此役之中,长史府的八百府兵举足轻重,两位大人皆看到这点,因此不约而同向父亲致信,恳求父亲按兵不动。”

        陈卿嗣听后,细细打量着文若稍带醉意的稚嫩面庞,轻轻摇头,笑道:“曲大人说你远胜当年为父之时,由此看来,果不其然。”

        “儿只是纸上谈兵,若是真乱起来,儿也想不出任何办法。”文若被父亲一番夸赞,脸上难掩笑容。

        “为了让长史府按兵不动,两位大人用心良苦,曲大人将心爱之女下嫁于你为侧,甘将军也不吝啬,将多年征讨收缴的百斤黄金作了大婚贺礼,送到咱们府上。”

        “不知父亲是何意?”

        陈卿嗣轻哼一笑,不以为然道:“谋略者,当不虑胜,先虑败,方可制敌与先。”

        “父亲的意思是,若想自保,应先考虑曲干两家孰胜孰败?”

        陈卿嗣听后,皱眉冷面,从嗓子眼吐出几字:“是长史府的胜败。”

        文若浑身一颤,深谙这姜还是老的辣,说道:“请父亲赐教。”

        “只要长史府掌管西江柜坊,便不得善终,若曲览胜,甘锰败,曲览在交州再无劲敌,长史府的价值就大不如前,相反,长史府知悉都护府诸多秘密,替其掌管西江柜坊,既无大患,若不尽早除去,一旦东窗事发,祸起萧墙,必会有损都护府利益。曲览岁入官俸十万贯,每年从西江柜坊提出三十万贯,金银丹砂,不计其数,为父料定,曲览日后必会构陷于我,你虽是府中快婿,但长史府落难,你势单力薄,也难自保。若甘锰胜,曲览败,西江柜坊便落入甘锰手中,利之无限,欲之无厌,甘锰既舍得用几百斤黄金换我府按兵不动,胃口自然不小于曲览,长史府定成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到那时,死期不远矣。说前道后,无非一个‘利’字,五岭之南,人杂夷僚,不知教义,以富为雄,人强吏弱,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那父亲只需将柜坊经营腾手出去,便可消灾免祸?”

        “西江柜坊已被曲览架空,挪用为私话说白些,此役曲览若胜了甘锰,早晚会将次罪责栽赃于我,我若反击,并无实据,只得坐以待毙;反之,若甘锰诸杀曲览,定会对柜坊之财紧咬不放,若长史府交不出金银钱两来,还不如自戕了之。”

        文若听后,不敢呼吸,心有不甘道:“父亲既然早就之情,为何不提前相告?也好让儿有所准备啊。”

        “甘锰军中有我府细作,难道这长史府就没有他府细作?嗯?”陈卿嗣瞥眼文若,眼神之中,已是责备文若行事莽撞,继而说道:“别人不说,前几日与你同床共枕的伴郎小儇,其父就是大都护府中部曲,这几日你大婚将近,长史府上上下下人多耳杂,府上一举一动皆备受照顾,为父不想打草惊蛇,也不想你在大都督和甘泉那里漏出任何破绽,唯有你洞房花烛之夜,这府中才是安全。如今为父让你远离交趾,便是救长史府的上策,万难之时,你怎可这般意气用事?”

        陈卿嗣说罢,蜡台上的火花熔下大块烛肉,啪啦啪啦燃烧作响,落在地上。

        文若自知失了冷静,可一想到心中多年来的不解之惑,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如刺在颈,不吐不快,索性低头,斗胆向父亲问个明白。

        “父亲大人,儿想问您一件事,您可愿如实回答?”文若口气大变,极其郑重道。

        “为父知道,你想问我,为何要将那马车运至西宁王府?”陈卿嗣有些气短,声音发虚。

        “不错。西宁王虽有婚约于儿,可父亲十年来都不曾与之往来,如此生死关头,不让文若在府中守卫,却派儿给西宁王运送什么马车?”

        陈卿嗣听完文若之言,一时语塞,久久不能答复,心中感慨万千,只得无语凝噎,拍了拍文若肩膀,缓缓转过身,掀起右手袖口,亮出半条胳膊。

        文若看得一清二楚,烛火之下,陈卿嗣的右臂已然肿胀如瘤,紫青发黑,仿若透明,从下往上,连成一片,定是坏死恶疾,缠身多年。文若略知病理,知父亲此时已是病入膏肓,可身为人子,朝夕相处,几年来文若竟对此一无所知,心中深恨自己不孝。文若浑身颤抖着,跪地匍匐,抱起父亲双腿泪如雨下恸哭道:“父亲!父亲!你为何如此折磨自己,为何不找郎中医治啊父亲!”

        见文若哭嚎不止,平日话语刻薄的陈卿嗣也心软下来,自哀道:“为父本是河南人,幼时多舛,被迫迁移岭南,能在山穷水恶之地活过四十,已是知足,儿也不必难过。”陈卿嗣挽起衣袖,沉吟片刻,笑道:“为父三十初为官,十年苦寒,屡屡升迁,四十岁便升至四品长史,膝下独子已娶亲成家,为父如此一生,也不枉然,只是心有遗憾。为父当年愧于西宁王佑,如今自知不久人世,此番心愿,就交于你来替为父实现。”

        “父亲年方五旬,为何执意轻生?文若盼父亲长命百岁,要让父亲抱上重子重孙,享天伦之乐啊父亲。”文若泪水哽喉,说话间,已是言语不清。

        “寿数自有天命,岂能随意更改,你若真是孝顺,就当孝其心,顺其言,替为父将马车信函速速交予西宁王仲,无论明日是何结局,你此去后,我会将你母亲与依墨安置妥当,你尽管放心。”

        此时的陈卿嗣已无往日朝廷命官之锋芒,他心里明白,如果此刻不能横下心来,说服文若离去,自己找不出任何两权的妥善之法。无奈下,已是行将朽木的陈卿嗣深沉地望着自己从未溺爱过的儿子,茫然的神色中难掩凄楚和坚韧。对于长史府,对于这个家,陈卿嗣能做的只能如此,他多希望自己能再活两年,只要两年,将儿子仕途铺满,抱得重孙一二,就足以笑傲九泉之下,再无半点遗憾。

        “父亲,儿若就此一走了之,此生若不能再见父亲,儿宁可一头撞死,也绝不苟活于世。”文若斩钉截铁道。

        “那你是想让长史府上下死于非命?啊?为父嘱托之事,重于泰山,你若不从,为父死不瞑目。”陈卿嗣面无血色,见文若有所畏惧,冷冷道:“好了,丑时已过,去给你母亲请安吧。”

        说罢,陈卿嗣拂袖而走,空留文若一人拜首于地,泣不成声。

        陈文若心绞剧痛,长跪不起,心中千呼万唤道:“为何父亲病重却执意如此?为何他老人家不肯让我送他最后一程?事已至此,父亲仍不肯放弃长史之位,我身为朝廷命官之子,可终究身为人子,难道父亲不应放弃官爵利禄而保全家性命?若就此下去,后世之人将怎样评价父亲的德行?若不借机除掉曲览,又怎么洗去父亲和长史府在百姓心中骂名?”

        文若百思无用,恨无所恨,捶胸遁地,痛定思痛道:“既是父亲以命重托,儿就算粉身碎骨,也要替父亲实现,可无论如何,明日夜里我必须赶回府中,不能再托,速速收拾行李。”

        文若不再疑惑,悄然出了祠堂。新阳东升,已是寅时,待文若走回婚房,轻推开门,光线煦暖,房中仍是一片红晕烂漫,依墨正熟睡于榻。文若走近望去,依墨身姿绰约,婉若一把柔情万斛的油纸伞,倒映于碧波万顷的江湖之上。文若不禁心生怜爱,不能自已,躺在塌上,将依墨轻轻揽入怀中,贴耳细语道:“一日夫妻,百日恩泽,不能与夫人尽享新婚共枕之欢,甚是惭愧,待文若将父亲所托之事办妥,定当与夫人生儿育女,共剪花烛,只盼夫人明日逢凶化吉,能躲过此劫。”

        说罢,文若轻轻将依墨揽下,余光却见依墨听懂似的,含羞一笑,翻身睡了,文若心中感慨万千,吻了依墨,取出行李川资,轻扣上门,拜见母亲去了。

        杨氏每日寅时过半便会起身,为文若亲膳早点,昨日大婚,也不例外。文若在母亲房外等了一刻钟,不敢打扰,杨氏推门见文若苦等,心想必是为昨夜洞房之事发愁,问道:“莫非儿媳不讨欢喜,儿怎么起得如此早?”

        文若见母亲身体康泰,恍惚想起父亲,却万不敢将此事明言,怕母亲生疑,只得苦乐道:“依墨很是乖巧,懂事贴心,儿甚是喜爱。”

        “今日你方且带依墨去都护府向曲大人行礼,午后便回府来,不许偷懒,去书房念书。”

        “回母亲,儿今日恐怕无法回府。”文若躬身,耐心解释道。

        “你昨夜方才大婚,今日不守着娘子,又要去何处?为何还带着随身衣服?”杨氏皱眉怒道。

        “儿今日要替曲大人办些事情,无法回府读书,请母亲原谅。”

        杨氏听后,怒气渐消,问道:“你我有约,一日不读书,就要受得木杖。”

        文若就知母亲会如此,只得叹息道:“孩儿愿受母亲责罚。”

        “我并非责罚于你,是要你记住,人活一世,不可不学,若不学无术,则惘活于世,就算你日后不得明经进士,也要学有所长,你可明白?”

        “母亲教诲,儿句句谨记于心。”

        文若作揖罢了,脱下上衣,露出胸膛背脊,长跪于地。母亲杨氏从房中取出一根四尺长七寸宽的木棒,站在文若身后,用木棒砸向文若前胸后背。只听铿锵回响,文若赤裸背后的刺青已是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自小文若淘气,不喜读书,母亲便棍棒伺候,严管其成才,所谓木杖,就是要在文若身上,打折这一整根七寸宽的木棒为止。文若心知此事决不可透露一星半点,甘愿受罚,也不想母亲起疑多问,宁可鲜血呕出,也不送口一句。

        半个时辰后,木棍为折,母亲杨氏已是满头大汗,气喘难息,文若见母亲瘫倒,不顾肉身疼痛,将母亲搀扶至屋中。

        杨氏上了年纪,打也打不动文若了,只得靠在墙头,大口喘息。文若知母亲不会继续殴打,连忙将壶中热水沏满,奉给母亲杨氏。

        “柜中有些白药,你即刻敷上,两日便可痊愈。”杨氏颤抖伸着手,指向文若身后。

        “儿这就去拿,请母亲先喝茶,消消气,万不要伤了身体。”文若转过身去,取出白药胆瓶,递予母亲。杨氏手扶着纱巾,缓缓起身,浸些热水,将文若肩头血迹擦干,对着文若背后的鹰鸠刺青出神望去。

        “这身刺身乃母亲起手所绣,所到之处,无人不叹母亲巧夺天工,只是儿有些糊涂,如此荣耀之事,为何母亲总让儿遮遮掩掩,深藏不露?”

        杨氏面额疤痕清晰所现,手掌老茧附着白药,轻抚文若背后刺青,为其止血化瘀,意味深长叹道:“宗族陋习,何以扬言,福兮祸兮,祸兮福兮,又有谁能猜透?”

        “母亲不愿多提,儿不问便是,待儿办妥差事,再回府读书。”白药敷身,文若自觉疼痛减缓,已无大碍,披着上衣,与母亲道别。

        “且慢!”杨氏拽着文若双手,生怕文若在夜里迷了路,走丢似的,焦急抚望着眼前坚实有力的血肉之躯,泪水在眼圈里滚滚打转。

        “母亲,还有何叮嘱?孩儿定当谨记教训,莫不敢忘。”文若见母亲伤心,心中已是万分悲痛,真想一口气将事情原委道出,好让母亲放心。

        “儿长大了,终究是要离开母亲,娘并难过,也希望儿能出去闯荡一番,远离此处。”

        文若顿时心塞,母亲竟无意间与父亲说出了同样话语,可她明明被蒙在鼓里,不知任何内情,母子连心,当真如此。文若不敢再看母亲,怕自己忍耐不住,害了长史府全家性命,索性回过头,放开母亲双手,奔出门去。

        杨氏见儿子走远,已是泪流满面,欲言又止,忍不住大喊:“文若!”

        杨氏一声呼喊,如杜鹃啼血,哀声难尽,文若听懂母亲的呼喊,再也无法按捺心中慌乱与不舍,拔腿回头跑去,与母亲杨氏相拥而泣,恨不得将母亲年迈的身躯融进躯体暖佑。

        “儿啊,你肺症不轻,娘本不该这般殴打,你需记住,出门在外,一定要多买些莲粉饮用,方可止住你体内顽疾,若是痊愈,以娘的医术,是无能为力了。”

        “儿知道,儿知道,母亲保重身体,千万保重身体,儿走了。”

        杨氏听后,再无言语,不知儿子为何这般悸动,这般不舍,只是痴痴望着儿子频频回望的身影,她心中自豪,难以言表,只是杨氏并不知晓,这一别,竟是此生与文若相见的最后一面。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https://www.biqugecd.cc/11_11287/33784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