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四十二章 偶遇牛人

第四十二章 偶遇牛人


中原打得多热闹也跟长安的朝廷没多大关系。眼下朝廷正忙着秋收,哪有闲工夫去搭理那些乱臣贼子。认清自己才能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事,拥有一个认清现实的天子,刘协身边的人也变得务实起来。

        与其死抱着那点不重要的颜面不放,倒不如更加实际一点,现在这天下就是诸侯并起,朝廷若是不想成为春秋时的周天子,那就只有放低姿态,也成为那些诸侯中的一员。刘协有句话说的很实际,想要重振汉室,光靠嘴巴说或是希望那些诸侯良心发现,那都是不现实的,唯有强大强大再强大,仿效战国时的秦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才能真正达成重振汉室的目标。现如今,朝廷就是将关中当做未来逐鹿天下的基业在经营。

        西凉军这个大患被除了,与凉州接壤的四郡也有朝廷派兵驻守,身处内部的各郡百姓总算是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自董卓被诛,李傕郭汜率兵驻守陇西,长安附近郡县的百姓就时常看到朝廷派兵清剿藏匿的山贼土匪,这种活动一直被刘协当做练兵的手段,也正是因为如此,各郡的郡兵在随刘协前往陇西与西凉军作战时才能稳住阵脚,要是初上战阵的菜鸟,面对骑兵冲锋时的骇人气势,早就吓得腿软了。

        消灭了西凉军,吕布的并州军人马一口气扩充到了五万,而刘协如今手底下的人马也不再是几千人。各郡的郡兵依旧是三千,而先前被征召的郡兵也被重新编组成为了朝廷的正式官军,如今分驻各地,若是集合起来,在人数上未必就少于并州军。当然在战力上还是跟吕布没法比。

        此时的吕布对刘协的观感还是不错的,虽然心里还没有臣服,但至少也不敢再将刘协当做一个黄口孺子那样轻视,而且吕布打心底喜欢刘协跟自己打交道的方式。从不强人所难,而是好商好量。

        说话是门学问,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吕布这种吃软不吃硬的主,刘协显然很有经验。他从来不摆出一副上级吩咐下属的态度和吕布说话,总是和声细语,让吕布想发火都找不到理由。像这回借张辽率兵驻守安定郡,张辽可是吕布最倚重的一员大将,可在刘协开口以后,吕布最终还是答应了刘协的借人请求。

        眼下一切顺利,刘协也终于可以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不必再像前段时间那样夜不能寐。而刘协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家老实待了两天,便不愿意整天待在宫里了。跟蔡邕、荀彧打了声招呼,刘协便带着王越离开了长安。美其名曰巡视地方,防止贪官污吏趁着秋收敛财。

        蔡邕、荀彧也知道巡视地方只是刘协出宫的借口,但同时也明白自家这位天子不喜欢受拘束。现在也确实没有非要刘协亲自处理的事情,便同意了放行。不过荀彧也提醒刘协一个月后必须赶回,有一个大人物必须要由刘协来亲自迎接。

        刘协知道荀彧说的是谁,说实话,刘协也有些意外隐居在青州的郑玄要来长安。对于郑玄,刘协是十分感激的。在成为刘协以后,刘协最要感激的人有三个,一是王允,没他刘协现在还是一个傀儡,二是卢植,没他刘协也得不到荀彧、赵云这样的贤才大将,三就是郑玄。

        郑玄是什么人?那就是汉末清流界的大拿,没有他,就没有孙乾、管宁、邴原的投效,而这三人,都是可以治理一方的良牧。原先还担心李傕郭汜的西凉军,但现在没有了来自外部的威胁,孙乾三人终于开始发挥作用,努力为朝廷积蓄力量添砖加瓦。

        而除此之外,郑玄对刘协的帮助还远不止如此。郑玄是饱学鸿儒,他的公开支持让许多读书人心向长安,刘协所颁发的招贤令,正是因为有了郑玄的支持,才能在读书人中引起广泛的影响。而刘协也是个会来事的,在得知郑玄要亲自来长安以后,便放出风去,说是这次的朝廷大考,将由郑玄、蔡邕以及卢植一同主持。在历史上卢植在讨董成功不久就病逝,而在现在,由于刘协走的时候给卢家留下了一笔钱,卢植发病的时候卢家就用这笔钱请到了当地的名医,由于救治及时,卢植被从鬼门关前救了回来。而在经历了一番死亡的体验后,卢植全家动身返回长安,这是前不久才回来。刘协担心卢植的身体,也没给卢植什么实职,让卢植去太学担任了教授,高兴了就去给学子们上两堂课,不高兴了就去折腾折腾学子们,反正学子们年轻经折腾。

        刘协这是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

        像卢植、蔡邕这样的饱学鸿儒,留在刘协身边的作用那自然不言而喻,可问题是饱学鸿儒都有好为人师这个毛病。而刘协作为大汉天子,自然就成了蔡邕、卢植要教育的首选目标。刘协知道蔡邕、卢植愿意教自己那是自己的福气,可问题是刘协不是个能坐得住的人,让他学习没问题,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天到晚的捧着本书诵读,那是书呆子才爱干的事情。蔡邕眼下有政事缠身,卢植又被太学给牵住,可郑玄要是来了,刘协是怎么也躲不开被教育的命运。

        荀彧告诉刘协还有一个月郑玄就会来长安的意思刘协懂,一是提醒刘协只能出去一个月,二就是告诉刘协还能逍遥自在的时间也就这一个月了。等郑玄来了以后,刘协再想如现在这样游手好闲,那就不可能了。

        刘协心里腹诽着荀彧的幸灾乐祸,都说荀彧是谦谦君子,可实际上也是个一肚子坏水的货。在荀彧担任汉中郡守的时候,那些盘踞汉中多年的世家,没多久就被荀彧收拾的服服帖帖,让往东不敢往西,让抓狗不敢撵鸡。想起荀彧离开汉中时阎家、杨家这些汉中的世家大族列道欢送,刘协都有些怀疑这些人不是对荀彧依依不舍,而是欢送荀瘟神总算走了。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去远的地方是不行了,可在长安附近转转还是没问题的。如今长安附近盗匪已经被清剿干净,刘协走的时候也就没带多少人,这要是前呼后拥的,还“微服私访”个屁呀。

        就带着王越以及四个打下手的亲卫,顺便带上了闹着要一起去的赵雨跟甄宓,刘协一行八人离开了长安。刘协依旧是公子哥打扮,王越做管家,四个亲卫是家丁,至于赵雨跟甄宓,则是伺候刘协饮食起居的两个小丫鬟。

        一开始赵雨跟甄宓都有些不乐意刘协的安排,只是刘协威胁说不这么干就不带她们一起去,二人也只能屈服在刘协的“淫威”之下。

        这年头别看世道不好,可世家子弟出门游历的同样也不少。像刘协这种世家公子打扮的出门,并不十分引人注目。尤其是关中如今刚刚平定,许多世家也想要知道当今的朝廷究竟是个什么状态,关中也就成了许多世家子弟出门游历的首选之地。

        刘协并不太喜欢世家子弟,倒不是说世家子弟里不出人才,恰恰相反,掌握着大量书籍的世家才是出人才最多的地方。可问题是这些世家子弟的观念是先家后国,家族利益才是他们首先需要考虑的,像荀彧这种先国后家的人并不是说没有,但在那个大环境下,实属凤毛麟角。

        那些寒门或者落魄望族的子弟才是刘协最想要招揽过来的。因为这部分人想要重振门楣或者飞黄腾达,那就必须依附自己,将国家的利益作为首选。而且想要对抗世家对朝堂的控制,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寒门与之抗衡。

        只不过现如今世家的影响力巨大,刘协这时候跟世家翻脸那是自寻死路,但刘协一直在寻求打破世家对人才垄断的局面,并且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重开太学,就是为了让朝廷重新具备造血功能,从完全依赖世家人才支持的局面中走出来。而为了避免出现用人不当的尴尬,刘协在重开太学的时候特意加上了一条潜规则,高开低走。只要具备一定的才学,那都可以进入太学,但想要从太学毕业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刘协知道科举制是打破世家垄断的好办法。可问题是在识字率并不高的大汉,即便刘协现在宣布科举,来参加科举的也还是大部分世家子弟。

        想要打破世家对人才垄断,那不是一道政令就可以解决的。唯有先普及教育,让国家在选拨人才这方面拥有广泛基础。可想要普及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师资力量不足这个问题,大量钱财的投入相比起来反倒成了次要问题。

        而重开太学,就是为将来朝廷举行科举做准备。师资力量不足好解决,但凡是已经达到毕业标准的学子,都必须先去地方担任几年教习,美其名曰深入了解百姓疾苦。官员是什么?那是朝廷治民的牧羊人,要是连百姓过的日子是什么样的都不清楚,那还谈什么治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通过这些免费的教习,百姓的子弟就能受到基础的教育,然后再从中挑选学习优异的人接受进一步的教育,最后才是科举的举行。

        乡试、县试、郡试、州试、国试,分五步来完成科举。刘协对这些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专门与蔡邕、荀彧商量过。不管是蔡邕还是荀彧都为刘协的奇思妙想感到惊奇,而让他们感到欣慰的就是刘协并没有急于求成,对他们坦言这事没有数十年之功压根就不可能实现。也正是因为刘协清醒认识到了这一点,蔡邕与荀彧才会支持刘协在朝廷财政依旧紧张的这时重开太学。

        ……

        刘协这一次出来放风,心情还是不错的。随着西凉军被剿灭,关中恢复了安定,许多之前为了躲避战祸而背井离乡的百姓也纷纷重返了关中。对这些人的回流,刘协自然是开心,毕竟这些人回来充实了关中的人口,增强的是朝廷的战争潜力,意味着朝廷可以养更多的兵,产更多的粮。

        每当遇到返回家乡的百姓,刘协总是会过去搭上几句话。刘协是世家公子的打扮,普通老百姓也不敢惹,而且刘协也不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过路的百姓还是愿意陪刘协聊上几句的。

        不过这回刘协遇上了麻烦,其实也不是刘协一个人遇上的,而是他选择随行的这队返乡百姓一起遇到的。

        遇上拦路的强盗了!也没多少人,就十来个人,看穿着打扮应该是最近混得比较惨。虽说这年头出门一般都会带上防身的兵器,可面对十几个手持利刃,面向凶恶的歹人,普通百姓就是人多势众,那也先怂了。

        遇到危险怎么办?还能怎么办?跑呗!反正一百多人呢,说不定自己就跑了。一百多百姓作鸟兽散,撒腿就跑。刘协倒是没跑,这是他的地盘,而且身边又有王越在,十几个歹人对普通百姓是威胁,可对他一点影响也没有。

        为了避免被人群冲散,刘协让马车退到了道旁,结果这就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别人都在逃跑,唯独那个人带着妻儿没动。刘协知道这人,虽然没有直接交谈,但从旁人的口中知道这是一家三口,带着老娘的灵柩回乡入土为安。具体这人叫什么,刘协倒是不清楚,没人知道,王越也不想刘协去跟送葬的人接触,觉得这样不吉利。刘协倒是无所谓,只是王越也是出于好意,也就没有反驳。

        整支队伍就刘协的队伍跟那个送棺回乡的孝子待在原地没有动。马车里的赵雨、甄宓听到外面的动静不对,便纷纷露头想要看看究竟。结果这一露面不要紧,顿时就叫歹人惊为天人,也不管那个孝子了,直奔刘协这边就冲了过来。

        刘协皱眉看着扑过来的歹人,吩咐已经拿出兵器做好搏杀准备的四个亲卫,“不必留手。”

        四亲卫都是由典韦跟赵云一起精挑细选出来的,精明能干,武艺那更是没话说。四亲卫分别姓王马张赵,至于名那就都是数字了,王五,马六之类的。出身不好,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刘协便想给他们改给名,毕竟典韦如今也算是一军主将,不可能总是跟着自己做个跟班。而这四人将来都是要跟着自己的亲随,名字太次了,好说不好听呀。于是刘协也图省事,也就四亲卫改名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相比起王五、马六是要听起来正式一些。

        得了刘协的吩咐,王朝马汉四人当即也放开了手脚。不必留手的意思就是不留活口,虽不知这些歹人是怎么得罪了主公,可主公既然发话了,那他们就不需要手下留情。

        “进去,别再添乱。”刘协伸手将想看热闹的甄宓给推了回去。

        “等等,让我看看嘛。”

        “杀人有什么好看的?”刘协没好气的手上使劲,将甄宓那颗脑袋给推进了马车。

        十几个歹人真不是四亲卫的对手,不到盏茶的工夫就叫王朝马汉等人杀了个精光,王越都没出手。

        等解决了了这伙歹人,王朝马汉等人抬着死尸去挖坑掩埋,刘协则走到了孝子的面前,好奇的问道:“你方才怎么不跑?”

        “强盗拦路是为劫财,我身上无财,只有一副棺木,而且我也不能抛妻舍子只求自己安全。”孝子闻言答道。方才这人下令杀人面不改色,尤其是在看到手下杀戮强盗的场面后,那更是一丝触动都没有,那就说明此人要么是见惯了这种场景,要么是天性凉薄。孝子为了一家老小的安危,他可不敢在这时得罪眼前这人。

        “……你倒是个聪明人,唔……是个有情有义的聪明人。你叫什么名字?”刘协看了看孝子,笑着问道。

        “小人杜畿,京兆杜陵人氏。”杜畿赶忙答道。

        “有字吗?”

        “字伯候。”

        “那你念过书?”

        “曾经做过京兆功曹,后来为避战祸举家去了荆州。”杜畿是个聪明人,也是不甘平庸之辈。见眼前这个世家子弟说话和气,便说的多了一些。

        “京兆功曹?……这次回来有重入仕途的打算吗?”刘协有些意外的上下打量了一番杜畿,出声问道。

        “小人自然是不想白费这些年的所学,只是苦于无人举荐。”杜畿苦笑一声道。

        “呵呵……举荐这事好办,只是你要是没有真才实学……你有胆子去见荀司徒吗?”

        “……敢问公子高姓大名?”杜畿面露谨慎的问刘协道。

        “等回头你问过荀司徒就知道。”刘协说着回头冲马车方向叫道:“拿块腰牌来,记得是木头那种。王朝,去马车里取十贯钱来。”

        “公子这是何意?”杜畿惊讶的问道。

        “给你木牌是让你可以顺利见到荀司徒,不过荀司徒能不能看上你,还要看你自己有没有真才实学。至于十贯钱,算是我给你的见面礼,你若是真让荀司徒看中,你我日后要打交道的时候会很多。”刘协笑着说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https://www.biqugecd.cc/10_10951/38703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