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鉴宝秘术 > 第三五七二章 捡漏神话

第三五七二章 捡漏神话


按理说,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张天元理应全力争取把它们弄到手,不管多高的价钱也不能放弃。

        然而此时的他,心里头却非常平静。

        因为他明白。

        如果被西川的这种举动吓住了,那么接下来不管买什么东西,恐怕对方都会狮子大开口的。

        他可不想被宰。

        当然被宰还是小事儿,如果不能把这些东西带回去,他心里头可不痛快啊。

        换了别人,眼看着古籍善本被撕,肯定都要急疯了吧。

        可张天元不会。

        只要东西还在这里,通过补字诀,他就能够把这些撕坏的东西给修复了。

        西川的这种做法,不仅仅无法迫使他花费高昂的价钱购买,反而会导致他出的价更低。

        “斯蒂芬·贵诺,你就能容忍这个日本人在这里胡乱撕书吗?他这不是撕书,而是在撕你的钱啊。”

        张天元说道:“我本来打算用五万美金把这些东西收走,但是他撕毁了其中两本非常关键的书籍,我只能出三万美金了,如果继续,我会出的更低。

        等他全部毁了这些东西,我就不会要了,现在还是跟你商量,不过待会儿,恐怕就得是你来求我买了!

        张天元捡漏很多,知道的事情也多,对于这种事儿,经验是最足的。

        再加上他六字真诀的协助,区区西川想跟他斗,那纯粹就是鸡蛋碰石头。

        现在的问题就是,张天元想捡漏,而西川不愿意让他捡漏。

        大众收藏,最吸引人的神话之一,莫过于捡漏。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捡漏儿的文字就不断在媒体上亮相。

        有些靠着买卖古玩发了财、出了名的人,就是靠着制造自己如何捡漏儿的神话,来为自己做造神运动。

        最初的那批收藏爱好者,捡漏儿是有可能的,因为80年代还不兴收藏,甚至还没有人敢说自己喜欢收藏。

        那时候最富也不过是个万元户,炫耀吃穿还来不及呢,谁有闲功夫、闲钱,往那上面扔?

        活钱死物是那个时代一般大众的理财心理。

        只有少数人,出于某种爱好,没事儿的时候,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旧东西玩玩儿。

        最多也就花十几二十块的,这在人们眼里就已经是高消费了。

        90年代,特别是后期,旧东西开始成为大众追逐的理财工具。

        于是,80年代买来的那些没人要的破烂,就都成了好东西,拿出来一卖就是几百几千元。

        一夜之间,手里的破烂身价百倍,多大一个漏呀!

        捡漏儿的文章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风靡的。

        神话,是忽悠大众的最好手段。

        没有神话,大众会迷失方向;有了神话,大众手里的银子就没了方向,都围绕着捡漏儿升值转了。

        笔下“捡漏儿”要夸张,收藏点旧东西,没事的时候,拿出来把玩把玩,如果余兴尚在的话,拿起笔来,写上几句,应该是件很好玩的事情。

        但凡传下来的那些所谓藏书记、藏画记之类的玩意儿,如果仔细去翻的话,你也许会发现,古时候的人真的很可爱,也很优雅,那里面绝少提东西是如何买来的,今后能不能保值升值就更没有了。

        明末清初,有人为了收藏,可以把家里的田产、当铺全部卖掉,就为了能把自己喜欢的旧东西买进来。

        那些记录藏品的文字,在今天的人眼里,可能都成了天书。

        不知道是古代的藏者都博学,还是今天的人们都盯钱。

        十多年前,仿照着古人收藏的先例,上浦的李书恒李老写了一些文字,也给张天元看了。

        文字中,李书恒说自己记得那时候买过一只笔筒,没花多少钱,也就百来块,一篇稿费的钱。

        那时候写一篇纪实类的文字,帝都可以拿一二百块。

        好的给南方,可以拿一两千块稿费。

        可那时候南方的报刊几乎不刊登收藏类的文章,所以他就给这只笔筒写了千八百字,寄给一家报纸。

        买这笔筒的时候,不是看中它的年份,倒是上面的图案挺招人喜欢。

        记得他当时见了它,毫不犹豫地拿在手里,还跟摊主说,这东西真不错,老东西。

        这不没事儿撑的让人家宰吗?

        不过那时候卖东西的人也没有那么精,一百来块就拿下了。

        回来后,觉得图案很好。

        玩儿嘛,有人玩年份,有人玩造型,他玩的就是那上面的那幅画――一个当官模样的人,在那儿指手画脚,其他人都跟碎催的似的,活脱脱画出当时官人的世相。

        古代当官的据说都是“学而优则仕”出来的,要他说,从这幅画上可以看出,其实都是“屁而优则仕”。

        你看当官的和其他人,腰板没有一个直的,就是陶渊明说的那种,“为五斗米折腰”的那路人。

        稿子寄出去一个多月没音信,打电话过去询问,对方是个女孩子,告诉他说,“文章写得很好,就是可读性差。”

        他心里这个纳闷,写得好,怎么可读性又差了?

        其实人们所说的可读性,对于故事来说,就是情节;对于哲学来说,它是逻辑;对于美术来说,它是色彩线;对于网络来说,它是刺激;而对于广告来说,它是实用。

        李老本来想跟她在电话里申说几句,没等他开口,电话就断了。

        晚上李老去一位编辑朋友家,跟他说了这事儿。

        朋友说:“哥们儿,你干编辑的还不懂吗?可读性就是个官话。谁看你那些文字,告诉你,就写捡漏儿,就能发!”

        李老说他写啦,二百多的东西,花了一百多点儿,这不是捡了漏了吗?

        朋友说:“你不是编纪实吗?编个故事。”

        李老说就这么个东西,能有什么故事?

        “干脆,你就写,一百多买的,卖了八千多,这不就是一大漏吗?人们看的就是这个。”

        明白啦,听人劝,吃饱饭,照着朋友开导的去做,后来还真就发了好几篇捡漏儿的文章。

        原来,漏就是这么“捡”的。

        这个事儿,当时对张天元的打击还是蛮大的,他看过很多捡漏的事儿,总觉得那是真的,结果被李书恒这么一打击,心里头就有点无奈。

        好在他有六字真诀,还有地气,因此毕竟跟一般人是不一样的。

        白捡的东西都是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众收藏,从它兴起的那天起,就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那种收藏了。

        它已经蜕变成了一种大众理财的神话兴奋材料。

        在这场制造“古董兴奋材料”的过程中,有一种人,可以说是真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https://www.biqugecd.cc/0_829/37956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