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5 没法对曾思平说清楚的事】
九天神皇小说推荐阅读:
遮天
天官赐福
万古神帝
AWM[绝地求生]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道君
雪鹰领主
重生:官运亨通
官神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方雨晴
萌总裁感到好笑,尽量耐心的用温柔的语气道:“你既然知道清政府腐朽孱弱,为什么还不明白?华国的军队虽然在推翻清廷的当下,不能说是很强,但是就如同一个病重的人,只要在他痛的地方轻轻地打一拳,就能打死。”
曾思平噗嗤一笑,“陛下这个比喻很形象,陛下上课,比我爹爹生动有趣的多。”
“好咯,五分钟的时间到了,我真的要做事情了。”华皇笑道。
曾思平轻轻地哦了一声,对着华皇眨了眨眼睛,萌总裁心中一动,不知道为什么,居然有想吻一下曾思平的冲动。
华皇原本是喜欢比自己年纪大的女人的,或者可以说喜欢熟一女,以前一直感觉不好意思,生怕别人知道,但回过头,这几年对华皇的生活工作也没有什么影响,不也照常积极向上。
华皇觉得,男人的喜好是随着年龄阅历而变化的,16-22岁可能会喜欢同龄异性,出来社会后,因为要独立了,更希望找个姐姐照顾下,然后到了40多岁可能你还会喜欢熟女,又或者你到时你已经对熟女无感,更喜欢萝莉来了。
华皇现在可以说,既能看见熟一女动人的一面,也能看见萝莉动人的一面,不知道这又算什么?
曾思平见华皇盯着自己的粉脸,脸立即羞红了,“陛下?没事的话,我出去了?”
萌总裁急忙嗯了一声,“去吧。”
曾思平噗嗤一笑,“谢谢陛下给我当老师。”
华皇故作成熟的笑了笑,望着曾思平娇俏的身影,纤细扭动的腰肢,暗道罪恶罪恶,曾思平还太小,怎么样也得忍两年。
华皇刚才的回答太简单,其实有点在敷衍曾思平,满清政权有劣根性,所以宁愿给洋人当奴才,也不愿买武器武装军队,因为怕汉兵拿到先进武器推翻满洲贵族。这顶多只能算一小部分的原因。
华皇给曾思平的答案有点胡扯,事实上,清廷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就立刻认识到了新式武器的厉害,随即开始购买。
不管是老佛爷还是李鸿章,都是有眼光的。
二三十年以后,洋务运动发展,首先办起来的也是武器工业,不能说清廷没有拿钱买枪。
第一次鸦片战争里英军使用的武器是棕贝丝步枪,是一种燧发滑膛枪,虽然比清军武器好很多但是绝对不是靠远程攻击就能击败清军的。
英军在战争中往往是率先发起白刃冲锋的,是靠组织纪律和士兵格斗素质击败的清军。
实际上,当时广东清军也有部分装备了燧发枪,这些燧发枪理论上和英军的武器是同一级别的。但是装备燧发枪的毕竟是少数,而且制作工艺和火药质量很差,大部分清军武器还是火绳枪,所以这一时期的清军和列强的武器差距是最大的。
而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已经意识到了西洋武器的厉害,开始购买和制作武器。当时对待西方的文明有几种观点,有的认为应该全面抵制,有的认为应该中体西用,有的认为可以全面学习西方。但是即使是最顽固的保守派也并不反对西方的武器。
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倭仁倭艮峰,也说过西洋器物除了武器之外一概不必要。注意是除了武器之外,说明清廷上上下下至少有一个共识:洋枪很厉害,要买来!
之后清政府和英法打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已经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左宗棠的楚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都已经扛着夏普斯特和雷明顿膛线枪了,和列强的装备差距很小了。
此时京旗部队的神机营、火器营装备的全是西洋枪炮,但是受限于腐败的军制,中世纪军队拿再先进的武器也不可能打败近代陆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由皇帝下令紧急制造,数月内,仅镇海炮局就铸成大小铜炮117门,耗资近11万两,效率低得令人发指。洋务运动开始后,江南制造总局的开办经费起初为54.3万两,1849年已追加到94.3万两。湖北枪炮厂,启动资金80万两。
仅浙江机器局、金陵火药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山东机器局、江南制造局7家军工厂,总共投入资金就高达4200多万两!
由于洋务大臣们缺乏商业头脑,盲目购置设备,不但重复引进造成浪费,还时常被外商蒙骗。晚清从国外买入舰船不足百艘,竟花去白银2000万两,其间各种黑幕、丑闻不断。
活动于中国的各外国官员、技术人员为了本国利益,怂恿清政府大量购买本国武器,德国人工程师要买德国货,英国官员要买英国货,性价比感人至极,清政府居然都不能分辨,国家的军队建设,绝不仅仅是有钱就能弄起来的。
还有,即便是买来了足够打长期战争的军火,满清也不可能打持久战,持久战的前提是什么?人民战争。这就意味着什么,要发动群众。然而满清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发动以汉族为主体的人民群众。
一旦汉族被发动了,那满清的执政根基就会不稳,对于满清统治者来说,被发动起来的汉族群众的威胁,远大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太平天国刚灭,满清就忙不迭地要裁湘军、淮军等汉族武装。
清朝闭关锁国,拒绝外来先进事物,就是为了保持满清骑兵不丧失优势,防止数量很小的满人,在火器兵器的时代,淹没在汉人的海洋里,连个浪都翻不出来。
清朝整个朝代政策的核心,不是中国传统的治天下,而是为了保证“一姓之荣辱”,所以慈禧才会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话。换做其他朝代,早就被天下人骂死。
不只是败战赔款,在原本的历史中,中法战争局势后来逐渐向清方倾斜,但清廷高层还是放弃了对越南的保护权,并且开放了西南区域对法国的通商,法国势力逐渐由西南渗透;中法战争期间,中日在朝鲜也有冲突,但清廷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是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条约规定中日两国在朝鲜拥有同等地位,一旦朝鲜起乱,无论中日皆可派兵。
而朝鲜是大清的藩属国,根据条规等于清廷变相地放弃了在朝鲜的绝对主导权,朝鲜同时向日本赔款50万元。
清廷在军队建设上有没有投资?有,而且恰恰是对军队的投资带动了洋务运动。
慈禧在很多情况下都倾向于保守派的意见,唯独在北洋舰队的建设上绝对支持李鸿章。太平天国平定后,清廷就有意识地进口洋枪洋炮装备淮军和练军,同时也裁减绿营的规模方便建设练军;中法战争结束,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廷开始进口军舰,并派遣留学生赴洋进修海军学务;甲午战争结束,新陆军的训练立即展开,而八国联军入侵,旧式军队全军覆没,袁世凯着手训练北洋军,清廷对北洋军的投资毫无保留,北洋六镇是当时中国国内装备和训练度最优的军队。
说清朝没有投资武装部队,那也是冤枉,清政府末年的财政支出可是大部分投向军队建设的。
每一场对外战争和谈之前,清廷的军备花费至少都有一千万两白银,两场鸦片战争耗了清政府至少2000万两白银,甲午将整支北洋军队赔了进去,李鸿章的淮军死伤一大半,军费耗资不知多少,八国联军侵华清廷,清廷将保底的武卫军都交出去了。
清廷有没有心跟列强来硬的,打长期战争?有,但钱花出去了有用才行。国库见底,敌军都打到京城来了,平时花重金训练的军队死的死,跑的跑,又没钱又没人,想硬也硬不起来。
如果现在让华国政府替换第一次鸦片战争或者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清政府,即便是完全同样的军备,但是华国仍然能废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让列强占不到便宜,说到底,还是要一个本身在政治上廉洁为民的政府才行,清廷是从根子上烂透了。
西方侵略者作为外来资本商,他们一直追求的是中国的市场,只要中国政府保证打开贸易通道,并且有能力维护市场的稳定,他们甚至乐意为中国政府提供先进装备镇压民乱。
对于他们而言,当他们发现分割和消灭华夏这么庞大的国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时,培训代理人成本要低得多。
而且随着沙俄在远东势力的扩大,西方人急需在远东找到一个有力的盟友压制俄国,就跟英国人支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个道理。
这时候,镇压民乱合乎清廷和洋人的利益,于是他们选择了合作,而洋人中除了毛子,其他国家对中国领土的占领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无意中也减少了对中国政府其领土主权的冒犯。
清廷手上不是一下子就能拿出几千万几个亿的钱,欠款是以海关作保底,年年都要算利息还的,在原本的历史中,一直还到新中国建立前。
没有技术支撑,再有钱也搞不来现在华国这样的军队。
先进的政治,先开头工业基础,才有能力进行新式军队的建设。
八旗绿营早就腐朽得不能打仗了。湘军是地主团练,到了华皇出场的时候,也腐朽了。淮军头目很快就蜕变为既得利益的老官僚。
华皇不可能跟曾思平说太多,这些都要靠她自己慢慢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曾思平的亲小爷爷曾国荃,打下南京的首功是他的。又是曾国藩的弟弟。早年在官场的作为是公牛冲进瓷器店,但是到了晚年就是个昏庸保守的官僚。
洋务派都是跟洋人打过交道,见识过近代战争威力与技术的。
但他们如果想变动整个国人的伦理纲常。他们只敢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再昏庸一点,就是以仁义为舟楫,以礼信为甲胄。这真是当时中国最有权势官僚的观点。
应该说能开始买机器,买武器,意识到这个差距,懂得买就是觉醒的开始。已经是晚清最明白的一群人了。而更有远见的,则是意识到机器是死的,人才是第一。主张派留学生。
第一批留学生是曾国藩派的。而且大多家境不好。
曾家大公子,曾思平的老爸曾纪泽,造了轮船,在伊犁谈判,因为熟悉国家法与形势,挽回了大量权益。但是在原本的历史中,三十五岁就累死了。
https://www.biqugecd.cc/0_690/73649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cc。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cc